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网络化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

2019-08-27罗悦廷张高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体育教学

罗悦廷 张高华

摘  要:体育课作为我国中小学乃至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因其具有特殊的实践性,一直来都是围绕着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行改革,而鲜有对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且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也充当着不可代替的角色。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问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在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融入网络教学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表明:将网络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也能有利于老师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且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关键词:网络教学  体育教学  体育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a)-0107-04

Absrtact: A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our country'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ev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Because of its special practicality,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E. has always revolved around the interest of classroom teaching, but there is littl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twork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our daily life, and also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network teaching on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into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develop students' awareness of "lifelong sports", but also help teachers to formulate more reasonable teaching plans, and can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Network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1  傳统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出,至2017年,我国共有高等学校2631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243所,高职(专科)1388所。2017年全国共招收普通、成人本专科学生979.0万人。巨量的新生进入校园接受着高校的造就,而体育课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育德育人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好坏也严重的影响着大学生身心素质的优劣,虽然我国高校目前体育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长期的缺乏锻炼导致大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等数据依然呈上升趋势。通过在中国知网以“传统体育课、体育课的弊端、体育课程改革”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与调查,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传统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和不足,而他们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就这些问题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1.1 当前对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认知

张月霞(2018)认为,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传统体育教学主要存在着教学思想观念老旧、师资力量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师生关系不融洽等问题。基于此类问题,张教授提出了各高校要不断地从教学理念、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邓杨(2018)认为,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师将会趋于专业化。同时提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体育教师才能适应国家体育教育改革时代性的需求,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李鸿宜、王岩(2017)认为,在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下,“互联网+”将会给高校的体育教学融入新的元素,既给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带来机遇,又给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增加了难度。将“互联网+”熔铸于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能使得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更新更快,使之更加适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能推动高校体育教材、体育人材培养的改革。

傅新宇(2018)认为,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所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因此各高校要从保障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入手,加快高校师资力量的补充,加强高水平教练的引进,借用奥运会等大众皆知的体育赛事提高学生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唐弋婷、魏成毓(2018)认为,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归因方式,积极向上的归因方式能使大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用言语和行动鼓励学生,使得更多的学生养成体育运动“重在参与”的终生体育思想。

余卫平、赖锦松(2019)认为,在中国高校体育课的改革过程中,经历了积累期、深化期和分化期,目前的高校体育课已经越完善,大部分学生们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体育课改革应该赋予高校新的活力,围绕学生的体质健康、终生体育、人格与品质等方面进行新的改革。

从以往专家学者的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还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创新与改革也只存在于选课模式、教材形式上,对于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几乎为零。而正是由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在改革的过程中,经历了积累、深化和分化三个时期,这为我们对高校体育进行网上授课的尝试性改革奠定了基础。而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介入和“互联网+”的引进使得高校体育课网络化的授课模式具备了基本的可行性。

1.2 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2.1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过程过于模式化

高校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一般都是老师在做示范,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练习。教师在做示范动作的同时讲述动作要领、示范动作要领,而学生们在台下则是倾听动作要领,表象相关动作,模仿教师动作等待老师纠正,最终达到学会技术动作的目标。但是,这种教学的方法无法保证学生们当堂课上都能学會该项技术动作,但是体育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下课后学生们动作遗忘快,加之学生们平时学业任务繁重,课后能实现自主复习动作的学生凤毛麟角。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上第二次课时已经将第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忘记。

1.2.2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过于任务化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往往是学校根据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教课方式往往千篇一律,上课过程中老师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做示范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在照着老师的动作模仿练习。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教师精力也有限,这种过于任务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也遏制了学生们的体育个性化发展。

1.2.3 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待养成

高校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前,由于上中学时间段的学业压力大,往往对中学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少有学生能明白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体育项目是什么,只是一句“我不擅长运动”,就此作罢。上大学后,学习压力骤减,而缺乏锻炼意识的学生们将更多的时间交给了网游、睡觉和短视频等。通过笔者在牡丹江师范学院等高校的调查发现,除极少体育运动的爱好者外,几乎没有人会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精力花在体育上,大学生活的自由与自主,终究导致了学生们综合素质发展的不平衡。同时,由于传统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自身因素,也遏制了学生们体育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

1.2.4 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思维的固化

高校体育教师在运动技能上有着过硬的本领,在教学水平上有着较强的能力,但是由于课程形式的限制和大班教学的模式,很容易固化其教学思维,传统“跑马灯”式的体育教学难以做到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统一而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很多学生本来兴致勃勃地接触一项运动,但是由于天赋和基础不同,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对其自信心造成打击,导致其丧失学习兴趣。如何让一部分天赋不高的学生在体育课的挫折中找回自信,在体育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当代高校体育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2.5 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大学在校时间是大学生从“学生”身份向“工作者”身份转型的一个过渡时期,是迈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段学习生涯,在对人才需求度极高的现代社会,高校学生的体质无疑会影响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质量,但是除少数专门性的体育类岗位外,极少有工作岗位对应聘者有着身体素质上的要求,几乎都是“健康皆可”。正是由于“健康皆可”,导致大学生们对就业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身体健康的塑造。很多大学生看似身体健康,但是其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以这种身体素质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们将难以承受工作上的重任。

2  体育课堂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2.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和学生永远是课堂上永恒不变的两大主体,体育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就不复存在了,改变传统模式化的教学环境旨在体育课堂上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让老师协助学生解决问题。与传统课堂相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 因材施教

辩证法指出,在推动事物发展过程中面对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解决好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面对体育课堂中学生多,教师精力有限这一主要矛盾,高校体育课应该有更好的任务分工与安排,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本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不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

2.3 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部分大学生拒绝体育运动,除了主观性的“不感兴趣”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高校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松懈。调查表明,当今高校的大学生,除了应付体育课考试会练习运动技能以外,很少有人会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高校体育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学生们自己内心认识到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2.4 加强教师教学交流,更新教学思维

为了使公共体育课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的需要,高校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体育教师间应该加强教学方法上的交流,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拒绝传统教学思维固化导致的教学缺乏新意,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教师教学更有活力。

2.5 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走向社会是大学生毕业后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让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初出校园的不适应,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只有拥有强健体魄能撑起工作上的重任。从而让学生们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3  对网络化体育课堂的新展望

结合以往来的专家学者的分析,高校的体育课改革已经迫在眉睫。笔者通过走访调查黑龙江十余所高校以及通过知网上以“高校体育课网上选课”为关键词的检索也发现,现如今有很多学校将“网络”适用于高校学生公共体育课选课之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上的体育课程。但是只是将“网络”用于学生公共体育课的选课中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例如:每门课上课的最大人数有限,有些比较火的课程,例如:篮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很快就被学生一选而空,而那些比较冷门的体育课程选的人却寥寥无几,这种选课模式最终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选上自己喜欢的课而淡化自己对上体育课的兴趣,甚至拒绝参与课堂体育运动 。这样一来,网络的便捷性就不能完全的体现,高校公共体育课该有的效果也不能完美实现,需要继续完善。

笔者尝试性的将“网络教学”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分析可能存在的一些优势和弊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网络教学具体实施在每个高校统一制作自己的“XX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网”上进行,其中包含“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其中“教师模块”设有“经验交流区”方便教师之间进行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方法的交流。“学生模块”中设有“教学建议区”可让学生们进行课后反馈。任课教师在上课前根据《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案,然后将教案的主要部分的教学内容拍成视频,视频中有每节课上课教学的整体动作、分解慢动作以及完成动作的重点难点。将视频存入教师的“教学模块”中,上课时教师将课的主要部分精简化的讲解示范,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分成小组,各自利用自己的可移动终端(手机)登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网的“学生模块”进行自助式地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当场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则在旁边观察、指导、纠正学生动作。课后教师可以安排课后作业,也可让课堂上没有当堂掌握的技术动作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学习。学生每节课后也可以登陆“学生模块”的“教学建议区”对当堂课的教学进行打分,并向老师提出教学建议。

3.1 网络化体育课堂的优点分析

该教学的模式的实行其实是利用了网络的便捷性,实行“实操+视频”“课堂+课后”“教学+反馈”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学过程单一,教学思维固化、学生想学学不会,课后想学没人教等局限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3.1.1 一堂课容纳更多的学生

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老师变得更加轻松,教师把对学生的教学更多地交给自己上传好的网络视频,课堂上花更多时间精力去纠正学生们的错误动作,并且在视频中通过调慢播放速度使学生们能看清楚每个动作的细节,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细节的掌握。这使得同样一堂课可以容纳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能使更多的学生能选上自己心仪的体育课。

3.1.2 课后学生想学“有人教”

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学生就可以登陆教学网站进行自助式的学习。即在课后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这项运动。由于一堂课容纳的学生有限,有些学生没有选上自己心仪的体育课或者是对某项体育运动很痴迷,那么空闲时间也可以通过教学网站进行自助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爱好。

3.1.3 有利于教师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

将网络融入进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师之间可以相互的交流研讨课程方案的安排和设计,同时通过学生反馈给教师的评价和教学建议,教师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自己上的课被学生的接纳程度,和学生们对该门课的学习期望。有利于教师更加合理的改进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3.1.4 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意识

“终生体育”是一种积极面对体育的态度和进行自我锻炼的意识,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如今高校的体育课程大多是两年制的,很多大三大四的学生因为没有了体育课就没有了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体育课程创新性地加入“网络”使得体育课更具趣味性,学生更容易对体育产生热爱之情,而这种热爱之情即可养成“终生体育”的意识,即使在没有体育课的时候也能进行自主体育行为,进入工作岗位后也能以更加健壮的体魄面对工作任务。与此同时,体育能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对较大的压力时,往往能迎难而上,面对挑战,在团队工作中也有较好的团队意识。

3.2 网络化体育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教学”融入体育课,相比传统体育课而言,其所带来的便捷性是显而易见的,在丰富了教学资源、减轻了教师压力、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健康的社会人才的同时,有一些方面还需要加以注意。

(1)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有可能导致教学资源被盗用,在“XX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网”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2)网络化的教学可能受到所教学项目的影响,可能并不能通用于每个运动项目,如游泳等。

(3)网络化的体育教学在课后可能受到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的限制。

(4)各高校缺乏相关经验,存在较多未知变量。

4  结语

在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背景下,将网络融入体育课中,能更大程度让学生接触到自己喜爱的体育课,从而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体育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培养良性师生关系,学生之间也能通过网络化的体育课堂及课后网络化的交流平台结交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同学,老师之间也能利用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分享、教学方法的交流等;在极具便利性的同时,该教学模式下还存在着网络教学资源安全隐患、教学项目特殊性、课后场地器材有限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乐.中国教育概况——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EB/OL].(2018-10-18)[2019-03-28].http://www.moe.gov.cn/jyb_sjzl/s5990/201810/t20181018_352057.html.

[2] 唐俊.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与思考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54.

[3] 张月霞.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3):158,160.

[4] 邓杨.学校体育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6):99-101.

[5] 李鸿宜,王岩.“互联网+”视域下学校体育改革特征及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6):84-87.

[6] 傅新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8(5):161-162,164.

[7] 唐弋婷,魏成毓.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和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健身行为的关联影响与对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学,2018,37(6):52-56,136.

[8] 余卫平,赖锦松.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再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1):62-66.

[9] 朱再春,刘静.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网上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长江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12):191-192.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体育教学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
利用网络教学多样性 开展有效教学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