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信用社支持“三牧”现状的思考及对策
2019-08-27高娃
高娃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牧区金融市场上的正规金融组织,肩负着建设新农村牧区的历史使命。积极适应新变化新时期农牧业与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深化农牧业的支持,在地方经济与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显著提高,资金支持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但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涌现,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牧”任务更加艰巨,肩负的使命更加重大。
一、始终恪守“三农三牧”的经营宗旨
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促进乡村牧区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牧业生产效率,增加农牧民收入。他们始终坚持把涉农涉牧借贷增速比上年提高不低于“两个不低于”,作为一个主要业务目标,我们一直坚持的工作理念是“加强信贷的规模,积极对接农牧业相关项目,实现合作,积极创新农牧业相关服务与农牧业效益的最大化”,并积极支持新农村牧区建设。将努力增加生产的所有方面的信贷支持,加工销售等七大行业牛奶、肉类、羊绒、粮食與石油、土豆、饲料,林业经济与特色产业,促进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牧蓄业的规模发展,促进农业与牧蓄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自治区与输出基地建设绿色农业与牧蓄业的生产加工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三牧”现状及问题
(一)风险收益不对称,抑制了牧蓄业信贷投入
牧蓄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风险高、收入低是其主要特征;农村信用合作社地处农村牧区,政策要求必须以支持“三牧”为己任;然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对于资金公司来说,融资成本是需要跟踪的。信贷资金管理必须遵循“安全原则”;流动性与效率。目前,这种风险将伴随长期;因此,牧蓄业的信贷投入与产出或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牧蓄业信贷的有效投放。
(二)政府部门的分支功能存在缺陷,资金垄断难以支撑
支持牧蓄业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牧畜业、水利、农业牧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然而,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这些部门目前没有太多的支持功能。工业生产材料、水利设施、牧畜业技术指导等作为牧蓄业生产的基础材料与基础设施,最终是以“资金”为基础的。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都从上到下管理资金,进行中的项目已经解决了许多牧业问题,但这还只是杯水车薪。农村信用社作为农牧区金融市场上唯一的正规金融组织,但信用社经营活动有着明显的地域限制,信用社之间缺乏必要的竞争,使之在辖区内处于垄断地位,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内在动力。再加上历史包袱沉重,实力不足,导致牧区金融供给总量不足,且金融产品单一,服务质量差。
三、农村信用社的优势
(一)系统网络发达,结算渠道畅通。
综合业务系统是自治区规模较大的资金网络服务系统,覆盖全区11个盟级93家旗级机构及其附属网点。目前已建成银行卡、征信管理、大小支付等36个子系统,新增乡村征信结算网络。所有网点均实现全国存取款结算,网点网络覆盖率达到100%。社区自治协会拥有自主开发计算机软件的权利,为扩大业务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代理业务广泛,效益农场平台完善。
农村信用合作社代收电费、代收财政非税收入、代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18项代理业务。特别是专业的“惠农卡”业务,机构提供的财政补贴类型包括对种粮农民工的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贴、乡村社会救助、农业保险理赔、乡村征地补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数十项维持补贴。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指导,牢固树立“三牧”服务宗旨
坚持以农村信用社为农牧民服务为导向,利用乡村资金市场的比较优势,实现农牧业服务;乡村资金服务;总是深入牧区,及时了解与掌握牧民的融资需求开发生产,进一步提高促进小额信贷对农牧民借贷,改善牧蓄业借贷的覆盖率,并及时调整信用额度,根据牧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以满足基金的牧区合理的需求。
(二)树立便民惠农(牧)的良好形象
全面深化“阳光信贷”工程实施。认真落实公开的借贷政策与制度,公开办理借贷手续,公开承诺办理期限,公开接受四个方面的监督。符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三严格与三个现实”的要求,在“成千上万的家庭,访问一万户家庭,共同成长”活动是整个地区全面开展,并敦促信贷官员改变坏的坐等客户的风格。
五、结语
牧民全面开展走访调研,及时了解掌握牧区经济发展新形势,牧业转型升级新问题,农牧民信贷服务新要求。进一步做好社会监督工作,在辖区内所有行政嘎查设立信用监督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选聘群众监督员,有效监督违法借贷行为。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文明办公活动,有效提高窗口服务水平,改善社会与社会面貌,树立良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公众形象。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