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可行性
2019-08-27杨佩华张翠娟陈芃莫凡仪
杨佩华 张翠娟 陈芃 莫凡仪
通过实地调查、访问以及资料查询,提出在博白县大垌镇栗桂村建立创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站的构想。设计了相应的业务和助农项目,并论证其可行性,且论述建立站点后可能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影响。
近些年来,在国家脱贫攻坚多项政策的扶持下,农村的经济形势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伴随着农民经济状况和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金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根据调查显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行业的缓慢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存定期、存活期甚至于藏枕头底、墙缝里的货币储存方式在农村仍然普遍存在,农民们没有理财观念,对投资、保险更是知之甚少。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其中重要的举措就是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借助平台转变农民的金融观念,实现脱贫致富,从他助转变为自助,并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此我们提出以博白县大垌镇栗桂村为例的创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站构想。
一、农村金融的现状
(一)金融服务站分布不均
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发现博白县大垌镇栗桂村的经济状况严峻,村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为农业与养殖业,其中以桂圆产业与养猪产业最为居多。而村民们使用的货币储存方式也非常传统,基本为到县上银行进行存储或直接存于家中。由此可见,村民们的理财意识淡薄,金融服务现状也不容乐观。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知,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率已达到90%,在世界范围内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些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商业银行、农村合作社以及政策性银行几大类。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快速,农民的金融理财观念也在不断提升。以广西玉林市为例,便民服务点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辖内共有8家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便民服务点1810个,自2013年便实现行政村全覆盖;2014年起,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将服务点逐步改造升级,并已建成172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布设自助银行设备1462台。虽然从数据表面看起来农村金融服务已蓬勃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分布和地区有关,越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区所占的比例就越小。在博白县大垌镇栗桂村周边没有一个金融服务机构的存在。,并且存在着一部分网点、站点撤离的现象。由此可见,在博白县大垌镇栗桂村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是极其匮乏的,这抑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
(二)金融服务产品单一化
据我们调查了解很多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只能进行简单的存取款业务,更有甚者整个服务站只投放一架ATM机,就连最普通的专业工作人员都没有。整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不足的,主要体现在服务品种和服务手段两方面。一方面服务品种主要是对广大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服务,另一方面服务手段中的结算这一块依然是以现金为主,对于现在广泛使用的电子支付(支付宝、微信、网银)或者信用卡等结算方式几乎为零,结算方式落后。服务体系和服务手段还较为落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产品并不是多种多样的,而是十分单一的,这与许多城市的金融服务产品相比有很大的差别。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提供的服务都是金融类型的,例如存款、贷款业务等,这种产品的单一化与经济发展的落后有很大关系。另外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注重的不是多样化的服务产业,而只是追求现有的表面利益。我国农村企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但是其经济状况却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农民对于服务市场的要求十分严格。对现在一般的农村金融服务站的体系让我们知道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改革,寻求创新才能取得立足之地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农村金融环境不佳
除了内在因素之外,外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也起着不小的作用。农村金融环境的欠佳抑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当前的中国农村,青壮年基本都到大城市务工,获取相较农村更多的机会和金钱,所以在农村里就只剩下老人和孩童。这一部分的人群总体来说金融知识欠缺,意识相对淡薄,观念陈旧保守。另外,村民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一些法律常识。
二、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等政策
十八大之后,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等多项方针政策,扶持和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对部分银行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与银行合作的大多数农村金融服务站有如下几点业务:(一)向农民提供小额存取款、借记卡申请、余额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二)为农民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和光伏贷、农资贷等助农贷款业务;(三)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农资农机团购、农特产品推广、便民缴费等电商服务,消费分期和专项贷款业务;(四)通过引入聚合支付产品,为农村的小超市、农资店、杂货店、小饭店等商户提供便捷收款服务,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五、建立专门针对农民的“乡邻征信系统”,重构农村信用模型,用于对农民专用信用评级,作为助农贷款的客户推荐依据。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以往的农村金融服务站主要有以下业务:(一)进行普法知识的宣传。开展活动、讲座,向村民进行我国金融知识、法律法规、基本政策的普及,特别是和村民相关的金融政策,如脱贫攻坚等,改善村民淡薄的金融意识和陈旧的金融观念,能在了解的情况下去接受新型的金融产品,并愿意使用它们。(二)开展咨询代理金融业务。在银行的帮助下,建立村民的信用信息,从而帮助村民更便捷的进行贷款申请等项目。(三)帮助广大村民就近办理各类金融业务,让村民可享受到惠民,利民的工程。也就是说,村民不用大老远的跑到镇上或者更远的地方,就仅仅为转账汇款或者缴话费、保险费、水费等。
三、本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据我们了解,全国的农村金融服务大环境都处于一种不完善的不佳状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本地区的结果尚不尽如人意。通过表1,不难发现在我们走访调查的农户的概念中,金融服务业务基本上只有存取款和贷款,其余的业务一点也不熟悉。大多数的农户认为理财,手机银行等新型金融产品不够安全,对该类新型金融产品有着非常警戒和抗拒的态度,导致很多业务不能顺利地开展。单就结算支付体系这一点来说,就急需作出转变和改进。在我们走访中发现村子中几乎都是用现金支付,村民还停留在“把钱攥在手里才安全”的观念。在我们表示如果在村子内设立一个农村金融服務站,他们最希望在这个服务站开展什么业务的时候,有超过大半的人认为应该有贷款和银行卡,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人认为其实农村金融服务服务站是一个缩小性的银行。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一个人了解咨询服务业务。农村的老龄化和思想的固化是造成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不好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四、设计的相应的金融服务项目和助农项目
传统农村金融服务站普遍向村民们提供简单的存取款服务,缺乏为村民实际金融需求情况的多样化服务。因此,我们提出了增加农村金融多样化服务项目的设想。在我们看来,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应该改变单一化金融服务产品的模式,根据具体的农村市场环境,针对乡镇企业、农村居民户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策略,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业务的范畴,从而有效地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同时,大力宣传农村人不熟悉的代理、租赁、理财、咨询、担保等业务。
在我们走访调查博白县大垌镇栗桂村后,我们发现一方面桂圆是博白盛產的农副产品,是博白人在夏日里喜爱的水果之一,另一方面这个村子及村周边的生猪养殖受到了整治工作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打击,许多养殖场遭受清场或拆除。针对桂圆产业和养猪产业这两点,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思考和想法。
首先,我们调查资料后发现,博白桂圆肉,产量大,品质好,不论是食用或者药用,均受好评。但是,就算博白被誉为“桂圆肉之乡”,这么好的农副产品(桂圆肉),依然没有大范围推广,只存在于广西及周边地区,如果能将这一农副产品标准化大规模种植并销于全国,桂圆既能为该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也能为全国各地人民带来福利,此为一举两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此好的项目并没有人践行。其原因可能为以下原因:1.缺乏意识。当地村民缺乏经济发展意识,只用于自给自足;2.缺乏渠道。有一些村民已经意识到种植桂圆可以给自己带来效益,但是由于缺乏渠道,只能进行小规模贩卖;3.缺乏资金。还有的村民也有这个意识,也嗅到了商机,但苦于没有资金周转,银行的借贷手续繁琐,难以实现。最终不了了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桂圆种植没有形成产业,不能为村民带来丰厚的收入。
再者,经实地调研,知道当地的生猪养殖主要是小散养殖户,对于养殖生猪造成的污染并没有深入了解其相关知识,所以造成了养殖污染,最后遭到禁养。但在我们了解,近年来养猪产业是博白县大力发展产业中的焦点产业,在养猪产业的蓬勃发展下,养殖户不断增多,对博白经济的提升起到了很大助力,脱贫攻坚站打得尤为响亮。但现在由于养殖污染遭受禁养,势必会对养猪产业造成大的影响。
所以,结合十八后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我们提出了的大胆设想:将金融服务站不再作为简单的存、取款等银行业务的地方,更是一个平台。不仅可以解决村民缺少资金的问题提供贷款业务,还是一个信息连通的平台。针对桂圆不成规模,生猪养殖不成产业的问题,农村金融服务站作为一个平台:
(一)可以向当地官员讨论商机将这一农副产品做大、做强、做成产业,同时为村民联系相关的科学技术指导,指导村民标准化种植,取得更大的产量,为村民的收益最大化保驾护航。
(二)可以为村民提供相关的销售信息解决村民有货无路的后顾之忧,在面对生猪养殖造成污染的问题,如果能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做好相关防污工程,提高养猪产业的科学性,问题的解决就是易如反掌。农村金融服务站同样作为一个平台,其一不仅在宣传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的同时,可以在“金融知识角”定期举办村民想听的农副产品的知识,例如可以向村民宣传相关的养殖知识和防污知识、桂圆种植的注意事项,邀请专家上门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村民解决困惑。其二,做成产业链。各小散养殖户化整为零,推进生猪养殖产业科学化的规模发展。
(三)一方面关于联系销售渠道和贷款的举措,目前在其他地区已经有农村金融服务站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农民提供农特产品推广、便民缴费等利民服务,消费分期和专项贷款业务。我们会通过和有扶持农村金融服务站的银行合作的形式,通过银行方面资料的提供,重构农村信用模型,用于对村民信用等级的评估,从而作为助农贷款的客户推荐依据。另一方面,关于相关农副产品知识的宣传和提供相应的科学指导的举措,我们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站人员的招募有要求,最好是从事金融行业的大学生,能够对服务站中需要的资料在网路上能准确、清晰的找出,最好是以视频的形式,同时联系相关企业或者大学,欢迎他们来村中进行调查,考研,并创立实践基地。
五、农村金融的发展影响农民收入
农村金融的发展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能顺利设立新型的农村金融服务站,会在以下两个方面影响着农民的收入。
(一)促进资源的合理调配,助力“脱贫攻坚”
在我们的调研中,是可以发现这个地区有很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但是因为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没有得以发展实现。在建立服务站点开展新的业务后可以帮助本地区广大农民解决资金上的需求,不会因为繁琐的手续而痛失良机。同时实现农民资金投资的多样化选择,金融服务站在业务上进行推广和指导,有利于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实现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乡村振兴,关切家人牵挂
为了生活,青壮年们不得已背井离乡,背上行囊选择去远方打工。在村中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稚嫩的孩童,如果他们留在家乡能有一份收入相当的工作,就算苦点累点,但是能和家人一起,很多人也是乐于接受的。此时,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设立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推出的相应的金融服务项目和助农项目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此举既推进了乡村的振兴,也满足了农民的需要。
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站不仅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响应了国家的号召。
六、结语
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现状作出分析,其中包括有金融服务站点分布不均、金融产品单一化以及农村金融环境不佳。其次解读了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等政策,并阐述了本地区的金融服务现状。紧接着提出相应的金融服务项目和助农项目,最后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