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校园剪纸实践例谈
2019-08-27赵文荣
赵文荣
【摘要】小学美术应该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和“大美术”视域下,积极开展校园剪纸等行之有效的美术实践活动。在内容选择上,注重人文、个性、素养;实施方法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评价展示上,注重正向、多向、全面。但愿,美术教师能够引领孩子们在校园剪纸的乐园中渐行渐深,并收获到沉甸甸的美术技能、优秀精神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园剪纸 核心素养 理念选择 实施方法 评价展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226-02
一、理念及选择:人文、个性、素养
“核心素养指向人本身,唯有人,才可以用素质与涵养——素养——及其程度或水平来衡量。”就美术教学而言,既然,核心素养强调“人”,强调“学生”这个主体,那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张扬学生的多元创作,注重孩子们的独特感悟,就应该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育必须坚守的底线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校园剪纸活动中应该特别鼓励真实、个性、原生态的创作,坚决杜绝100%照抄的坏习气,坚决摈弃大人为孩子们“捉刀代笔”的陋习,坚决抛弃“成人思想”强迫植入孩子剪纸作品中的做法。比如,孩子们想剪猴子,想表现风筝,想画鱼儿都行,哪怕是多么稚嫩的作品,都是孩子们亲力亲为的结果,都是自己内心开出的花朵,有什么理由去扼杀、去屏蔽、去代替呢?
最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进行剪纸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在习得技能,也是在一个更宽广的领域内锻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在表达自己真实的喜乐和情感,因而在素材方面,应该大力鼓励孩子们的多元选择、个性选择和人文选择。比如可爱的小白兔拔萝卜,调皮逗人的小狗狗,剽悍朴实的大黄牛,四蹄腾空的骏马等等。或许,重要的不是选择了什么剪纸内容,而是在此过程中实践活动的勇气、优秀文化的传承、品性情感的滋养,才是发展核心素养下美术教育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需要重构剪纸实践活动的框架与路径——让“人文、个性、素养”充盈在其间,而不是让“技能、技法、技术”拘囿了学生。
二、实施及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常常激动于这样的美术教学:教师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充分放权后的“学”;课堂不是“以教为本”,而是“以学为中心”。就校园剪纸而言,自主、合作、探究的涓涓细流充盈在美术活动的每一个细微处,而这,恰恰与核心素养所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一脉相承。
整个活动中,我们都强调全生参与,而不是个别“剪纸高手”“包办一切”;都应该是个性创作、自主完成和多元创作,而不是复制、粘贴和照抄。当然,教师不是完全放权,而是该点拨的“拨”,该引领的“引”,该疏通的“疏”。比如在教剪《剪纸故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进行引导;在教学《皮影》剪纸时,以剪纸Q版戏曲人物为切入点,引领孩子们的创意裁剪;个别情况下,强调先里后外、先细后粗、先密后疏等顺序,让孩子们有序裁剪并习得技能得到滋养。
三、评价及展示:正向、多向、全面
作品完成了,并不是结束,不是“谢幕”。“正向、多向、全面”的评价,必将给予学生以信心、以正能量、以再次创作的后续力。有什么理由让孩子们的剪纸作品掩埋在尘埃之中呢?有什么理由让那些闪烁着童心、童趣、童性的作品默默无闻呢?于是,给予“货真价实的”评价,给予公开正面的亮相和呈现,就成为剪纸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评价方面,不能对那些富有创意的、出乎意料的、与大人审美趣味不一样的作品“一棍子打死”,反而应给予积极评价、正向评价和全面评价。应把“生生评价”“家长评价”“过程性评价”“整体评价”纳入到评价系统之中,应提倡细节化评价、故事化評价和人性化评价,以此促孩子们以更好的心态和勇气步入到美术活动的深处“千树万树梨花开”。
而在展示呈现方面,既可以按传统方式进行展览,如在教学楼走廊的进口、教室的玻璃上、走道的墙上、六一时校门口两边的展板上等等专门张贴孩子们的剪纸作品,让更多的人(包括家长)驻足、流连、评论、思考、欣赏……也可以拍照并配上文字、背景和音乐发布在微信家长群和QQ家长群中,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能一睹为快,就能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滋养和美的传递。甚至可以在家长会等场所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让美、感动、体验在时隔多日之后仍然散发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从材料的选择到作品的创作再到有情有义的展示,其间有诸多辗转、迂回和挺进,但不变的是孩子们的童心,是生命的真切勃发,是核心素养一点一滴的累积。但愿,美术教师能够引领孩子们在校园剪纸的乐园中渐行渐深,并收获到沉甸甸的美术技能、优秀精神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N]. 人民日报,2016-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