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两难故事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运用

2019-08-27杨林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2期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社会价值取向”[1]的新时代背景下,当今课程标准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因此提出一条符合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德育方法尤为重要,即提倡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勇于实践。

【关键词】道德两难故事法 道德认知冲突 道德判断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080-02

当前大多数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都十分重视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教师一开始就把正确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实践于生活。在这一过程就缺乏了学生道德情感的参与,学生不能对道德观念进行认同,就无法对实际情况进行道德判断,从而导致道德实践迁移的困难。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美国劳伦斯科·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开创了“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问题。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了学生道德认知发展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

一、“道德两难故事法”的概述

(一)“道德两难故事法”的主要内容

“两难故事法”也被译为“新苏格拉底法”。“两难故事法”的主要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道德故事,该道德故事包含了两条道德规则,并且这两条道德规则不可兼得。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道德故事进行道德选择,老师再通过学生选择的结果及选择的理由,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进行初步的判断。学生的道德认知引起冲突时,教师可适当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其了解更高层次的道德判断形式,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道德两难故事法”的设计来源

设计“道德两难故事法”的来源有很多。首先,是学生身边真实发生的道德两难问题,教师可以随时根据观察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并运用教育机智进行设计道德故事。其次,是社会聚焦并争论的热点、焦点问题,教师随时关注社会的动态。最后,两难故事可以是虚构但是要有真实度。 最著名的例子“海恩茨偷药救妻”的故事,虽然它是虚构,但是在生活中是能找到对应的例子,明显能让学生在“法律规则”与“伦理感情”中选择。

二、“道德两难故事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运用

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社会价值取向”的新时代背景下和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相应地对中学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要求增加。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道德情感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效性 , 就要注重学生道德情感,以“道德两难故事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课前教师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三水平六阶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通过了解、观察、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实际道德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期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小组访谈或者布置道德案例分析作业来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并将高水平与低水平的学生混合分组。

(二)出示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的故事两难情境

教师出示故事两难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入性提问,使其清楚认识道德两难问题中的道德规则与道德成分,明白是哪两个问题发生了道德认知冲突而造成了道德两难。引导学生进入两难情境,认真思考并阐明自己的道德判断理由进行他们的第一次判断。在《文化与生活》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教学中,以“一辆私家轿车在红灯前,挡住了消防车的去路,前方司机无动于衷没有避让”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前面轿车是否可以闯红灯?”让学生进行在“遵守交通规则”与“救人性命”之间讨论,阐明自己的道德观点。将社会生活的情境与教学主题贴切,更好地让学生深刻理解学科内容。

(三)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道德选择

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是进行深入性的提问引导,认真观察并控制教学秩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由此形成道德认知冲突。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想法并反思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道德判断提出合理证据加以论证。比如教师提问:“如果轿车遵守交通规则,而不让消防车的通过,会不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踊跃发言。

(四)教师引导学生接受比自己原有道德推理方式更為合理的推理方式

教师要清楚设计的两难问题是一种教学手段。因此,当学生们的道德认知出现意见分歧和失衡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主动思考、与组员辩论,再组织学生对他们所选择的道德认知进行比较,并运用本课堂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比自己原有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在《文化与生活》的“文化发展中心环节”重点就是让学生如何选择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在“轿车是否为让消防车闯红灯”的问题中总结,我国思想政治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轿车在等红灯的时候要灵活运用交通规则,注意避让消防车。因为消防车承载着被困人员的希望,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避让,这是我们个人道德的体现。而且遇到这种情况,交警部门也明确规定,给执行任务的消防车让路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闯红灯,交警部门会在核实情况后酌情不予以处罚。最后本堂课的学科知识内容学生也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到掌握,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道德两难故事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课堂的民主氛围与良好师生关系

实施“道德两难故事法”时,首先教师设计的两难情境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其次要有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意愿地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实施“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保障教师与学生进行密切沟通,有效地进行学生学情分析,了解其道德发展水平。另外,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保持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不给予评价,安静地倾听学生的看法。而对于不善表达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特有的教育机智

教师要对所教授的内容熟记于心并有自己正确的见解,能够灵活综合运用不同章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于课堂中不能预设的情况,能有其独特的教育机智进行处理。机智地把文化实践、社会性实践和伦理性实践结合与课堂之中。比如,在进行小组讨论的阶段,某学生并没有参与讨论而埋头做自己的事,教师就可以来到他小组进行提问:“如果某某是那位司机,你会怎么做呢?”,及时把某学生带入讨论氛围情景中。

(三)设计的两难问题不仅要贴近教学内容,还要尊重学生道德发展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科知识。教师要清楚设计的两难问题是一种教学手段。每次设计的问题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道德情况进行,并且能够使不同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四)克服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局限

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法”过分强调了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忽视道德行为的培养。“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行”,不能形成“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教学模式。所以及时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由于我国国情,大多盛行的是大班教学的班级授课制。而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法”最初是适用于小班教学,所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本班的教育实际情况,更加注重教学活动前学情分析,只有更好地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针对性地设计出两难问题。此外,尽可能多地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把掌握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综上所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使用“道德两难故事法” 贴近当今社会与时代对学生的道德要求,符合新课程标準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时教师也能更容易看到学生将掌握的道德认知在参与道德情感后,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表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人民日报,2017-05-01(1).

作者简介:

杨林(1995-),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