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本质回归
2019-08-27周伟
【摘要】共享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个逻辑起点,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本质的时代反映。共享这一个理念,它体现了理论的自觉性,问题的导向性以及战略意识的系统综合性,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回归到共享的本质,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要求,是坚持以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本策略。
【关键词】共享 社会主义的本质 理论的自觉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003-02
通过理念来引导我们的实际行动,一定的实际都是通过一定的理论来引导的。所以,一套理论是否科学,也是在实践中能否解决一些发展难题的基本因素。构建共享、共建为核心的共享发展理念,也是当今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回归与创新。通过深入的对共享这一理念的发展,在实践之中更是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也是去彻底的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最终实现共建共享以及共同富裕的实际动力。
一、理论的自觉——回归到共享本质是社会的要求
社会主义在全球发展已经500多年了,可是最为崭新,并且作为成功的实践形态,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可是有一些问题,也在其他国家出现过,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也是具有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共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要求;所以,从这一个方面来讲,共享这一理念,也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对于这个要求,其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过程,也是能够得到一些印证的,马克思在对未来的社会主义进行基本构想的时候,也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讲述。马克思把社会矛盾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生产关系,其实可以这样去理解:社会的每一个人的需求,会成为必要劳动时间的一个尺度,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如此的快速,使得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可以实现,并且属于个人的自由时间,还会不断的增加[1]。所以,马克思在自己的理论之中就阐述了: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的这一阐述就已经体现了共享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最佳的理想状态。恩格斯也认为,理想的共享社会发展状态就是一种由社会全体人员构成,并且共同的、有计划的利用社会的生产力,并且要将这一生产力提高到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规模,而这一个状态就可以让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并且可以保证每一个人的一切合理需要,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所以,共享这一理念的核心,有这样的理论作为支撑,而这样的理论,也具有时代的内涵。
其实,早在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之前,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例如巴贝夫就已经提出过,以“共享共用”为社会准则的平均主义。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将其最精华的部分,进行整理归纳,但是仅仅只有绝对的平均,以及无限自由的理论,忽视了需要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也是给予了辩证的批评。并且他们认为这一种完全空洞的理论是不可能解放人类的,正是在这一些理论之中慢慢摸索,慢慢借鉴,所以马克思与恩格斯就深化了,对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为以后的科学社会主义出现,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苏联的列宁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也是基于当时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去构建一个适合当时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他通过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成功的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与自身的现实状况相结合,并成功的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可是,新政权建立之后,还面临着国内外的形势问题,所以列宁又将自己的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了新经济政策。他对这一些政策的调整,都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在探索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而决调整的。在这一调整的过程之中,列宁也从生产力的角度,去阐释了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东西。列宁就已经讲到了,社会的生产效率是社会主义制度,想要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尤其是公有制的建立,这是想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制度。并且,他还意识到了共产主义的初始阶段,是不能够做到公平以及平等的。因为富裕的过程不会同步化,而这一种不同步化就会出现不公平。所以,当这一个阶段出现的时候,工人阶级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需要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在这一个社会革命的过程之中,不仅要满足社会各个成员的需要,而且要让社会的全体人员,拥有充分的福利保障以及全面的自由[2]。
到了近代,孙中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后,曾经就评价到他们的理论,深刻的揭示了资本家,对于工人阶层的剥削,并且初步的阐明了,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孙中山他就把自己的民生主义定义为:排斥少数的资本家,使社会的人民共享有生产上面的自由。他还把自己构想中的社会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大同的阶段。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老一辈的革命家们,在设计中国的各项制度的时候,就已经讨论到了,现在我们实行这种制度,选择这样的一项计划,其实是可以一年一年向前走的,并且将会更加的富有,更加的强大,每一年都可以看到,比上一年更加强大更加富有的变化。而這一个富有,其实就是共同富有,而这一个强大就是共同的强大。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不仅仅只是当时的平民阶层,也包括地主阶级类。所以,毛泽东同志就首先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他非常反对绝对的平均主义,也反对过分悬殊。这一些想法以及理论,也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这一些理论,也是在他们的积极探索之下,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在这一个发展以及实践的过程之中,仍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以及失误[3]。
对于发展这个理念,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转型和真正的回归,要始于改革开放。邓小平就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以来的经验以及教训,依据当时人民的一些需求以及此刻的时代任务,丰富并且发展了共同富裕的一个内涵,他说道:社会主义并不是少数人可以富起来,而大多数人仅仅只是贫穷社会,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在于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问题的导向——回归到共享本质的实处
社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都有自己此时此刻的任务和要求,而这一些任务和要求,就会在人民的头脑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观念。而这些观念就包括人的价值观,人对社会的看法,以及自己在思维上的一些理论及观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以及以问题为导向。中国的改革,之所以会像今天这样发展,完全是由于中国在改革过程之中,所遇到的问题倒逼而形成的。然而,时代在不断变化,理论也会跟着变化,我们就需要在这一些问题之中,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最终形成新的理论,来补充和完善社会主义。可是,理论终归还是要回到实际之中去,我们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分析这一些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状况,最后再从实际的角度上,去创造性地提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和思路等。
三、总结
要在实践的过程之中,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不同的历史条件,我们应当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不同的实践目标。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需要把理论与当前的实际进行结合,然后再去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从此形成更加科学的方针。
参考文献:
[1]巩瑞波.论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理路与实践逻辑[J].求实.2017(03).
[2]韩喜平,巩瑞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现代化探索[J].教学与研究.2016(11).
[3]魏波.以共享理解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01).
作者简介:
周伟(1980-),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