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动态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9-08-27王宇星
摘 要:本文在分析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背景下,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微电子技术专业,在多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如何构建动态的课程体系作了简要阐述。分析了合作教育动态课程体系的内涵,结合产业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就用人单位需求进行岗位分析、采用1-2-3-5的课程模块设计,提出适合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微电子专业的动态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微电子技术 产学研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8-0044-01
1 引言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近百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通用做法,是高等院校与产业、行业紧密结合,共同培育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将产学研的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上,将相关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构成区域性组织体系,同时这种体系不断产生创新成果。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强调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理论研究的价值,提高应用能力,解决怎么用等问题。突破了以课堂授课为主的人才培养单一模式,企业参,项目导入教学,重构并完善课程体系,将更加有益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微电子技术专业而言,在需要学生具有掌握电路知识基础上,而且掌握集成电路工艺知识、集成电路工具知识和系统知识。因此构建其课程体系需要实行多层次、多方向的动态化模块结构,考虑工程项目和课程间的关联性,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性等。因此,依托校企共同制定合理的项目载体,实现动态的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2 “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动态课程体系的内涵
基于“校企共同体”,对接产业办专业,高校需要自主适应区域行业、产业特点,根据企业的要求,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首先需要有高效的组织机构作为平台,学院组建由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同专业教师共同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审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决策咨询工作。企业定制课程由工程师直接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确定教学内容,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无锡作为最早的南方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集成电路产业链齐全,通过调研各环节相关企业,实现“企业岗位分析——岗位知识素养能力论证——课程体系构建——相关课程确定”的过程,让企业参与校内活动,共同制定适应行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动态课程体系,论证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岗位描述、项目导入、任务分析、能力定位、课程开发”的过程,通过校内或校企共建实验室和企业实训基地,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制订和微电子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结合工程项目将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融入核心课程的教学,动态监控教学内容。
3 “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动态课程体系的实践
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学院逐步将校企合作成果,科技项目导入教学,与专业课程体系动态有机结合,建立以产品运行过程为基础的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以此将分立课程融为系统化教学体系。“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下,突出“用”的使用力度,将工程项目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使得学生理解课程之间的关系,学习的相关课程在整个产品中的涉及环节,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相一致,根据企业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增强学生的技术实践过程,从而使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通过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制定项目载体,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可操作性,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强调在实践中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在企业真实项目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掌握集成电路由设计、制造、封测及市场应用所有前、后道整个流程,提高教师对上下课程的整体把握能力,而不再只钻研独立课程。将产品实践应用于教学,动态更新教学任务,建立全方位的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此更好适应新技术发展和企业需要。
根据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和市场应用的四个阶段采用1-2-3-5的课程体系模式。将产学研成果即一个工程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根据二个核心岗位群搭建三个课程平台和五阶段的实践体系。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确定二个核心岗位群IC制造方向、IC辅助设计方向和产品应用的基本岗位群。根据产品生产流程对应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搭建基本素养,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课程平台,逐年推进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分解课程教学项目,根据项目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实践比例要求,强调“做中学”,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构建五阶段的实践课程体系,采用符合认知过程即先实践、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模式。从学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阶段开始,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将学生送入企业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及工作环境,让学生初识所学专业的特点;第二阶段在校内或校企共建实验室完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第三阶段学生在校企共建实验室和企业实训基地完成专业技能实训;第四阶段为职业技能实训,在学校开放性实训室或直接在企业内开展实践教学,此阶段配合工程项目,职业工种特点完成相关职业技能考证。第五阶段学生离校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企業可以全程参与开放性实训室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实训室的管理效率。
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对学习效果,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多方位进行评价。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动态调控课程内容,及时反馈市场跟踪和科技跟踪的信息,遵循灵活适时原则。
4 结语
依托“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将工程项目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以产品运行过程为基础,校企双方参与系统性评价和课程调控,更为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操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12).
[2] 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基础与课程体系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
[3] 张敬斋,鲁卫平.基于实战演练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2).
作者简介:王宇星(1980-),女,江苏无锡人,东南大学硕士,副教授。从事微电子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