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现状及可行性对策

2019-08-27廖晓华

卷宗 2019年21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现状

廖晓华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繁荣兴盛乡村文化,使其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助力乡村活跃经济文化、拓展社会生态空间、构建文化传承秩序、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提高村民文化综合素养及精神文明境界。本文就乡村文化现状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乡村文化发展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乡村文化;现状;可行性对策

1 存在问题

1)内在动力不强、年轻的壮劳动力单向往城市流动,使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空心化”“零散化”“留守儿童化”,造成乡村文化振兴乏力,影响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根基。

2)外部供氧不足、受到乡村“老龄化”“空心化”“零散化”“留守儿童化”和乡村人才流失的影响,乡村文化振兴缺乏“新鲜血液”和新鲜思想。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导致乡村文化活力不足、缺乏生机,乡村公共文化资源零散化,乡村文化建设制度不健全,乡村文化管理粗放,及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缺乏,影响乡村文化的有序良好发展。近年来,在乡村逢年过节时的聚众赌博取代了电影放映和戏曲表演,进城务工、紧张冷漠的人际交往等取代了昔日互助和睦的邻里关系,利己主义、攀比之风蔓延,种种因素造成乡村文化的逐渐衰落,振兴迫在眉睫。

2 健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

2.1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

大力实施乡村文化设施工程。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研究制定各地乡村文化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基层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各类活动场所。建设数字文化广场、无线网络等新兴文化设施和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遵循共享的理念,推动各级文化实现互融共通,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2.2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注重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实用性,需要配备切实满足农民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地能给农民带来着实有效的文化产品,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避免造成浪费。立足乡村文化建设的短板,加强乡村综合性文化中心、乡村文化礼堂或乡村文化活动室等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配套。

3 图书馆如何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关键作用

3.1 确保图书馆成为留守孩子、村民的第二课堂

图书馆建设有赖财政投入,也需要各方支持,有人说农民不爱看书,没有阅读习惯。乡村读者稀少,有人质疑是搞“形象工程”……然而越是没有阅读习惯,越应该建设图书馆;正因为读書人少,才更要用优质图书馆培养读书人。让乡村图书馆和菜市场一样人来人往、图书馆应在乡村孕育着一股向上的正能量,并不断辐射到更广阔的地方。不仅孩子,越来越多的人也踏入图书馆的大门。使图书馆已经成为乡村活跃的文化阵地。

3.2 保证图书供给充足

立足振兴乡村文化,丰富农村图书资源,大力破解农村书籍“边缘化”的困局,为农村浓厚书籍元素,不断完善图书免费借阅平台,丰富图书藏量,确保解决图书资源配置到边;保证错时延时开放等机制,持续开展服务效能检查,要积极整合资源推进媒体融合,确保在资源供给上更充分。提升农村图书人均占有量,做到“人人有书看,本本图书有人看”,资源获取上更便捷,阅读方式上更随心。

3.3 怎样更好推动全民阅读

结合图书馆实际,如何从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找到文化亮点和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1)在机制创新、项目合作、总分馆建设和文化人才培养,特别是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和区域优势。

2)利用线上线下来提高借阅率和办证率,如读者在手机上办理借书证快递到家或到馆自取等。

3)利用发达的物流业使读者更快的借到想看的图书。

4)与时俱进的利用新新媒体的特性来更好的宣传全民阅读,如怎样用好抖音宣传等。

5)如何服务好广大读者,必须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6)不断提升知识水平,丰富精神生活,唤起群众对心灵和价值的追求,这就需要推动全民阅读,让阅读转化为群众一种行为自觉,一种生活习惯,让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传递文明新风,送进先进、有趣、有用的知识,让群众得到知识实实在在的惠利;要举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以接地气的方式、接地气的内容让读书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要以读书为核心,丰富书本知识的表达形式,唤起群众对读书、对知识的欲望。切实让读书成为农村的一种新时尚。

4 因地制宜施策

目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面临着人才、产业、生态、文化等多因素的交叉复杂挑战,亟待理清乡村文化振兴思路中的乡村文化人才、乡村文化产业、乡村文化生态等多方面,体系化的协调发展。充分尊重民族习俗、结合地域特色,让村民自行开展各种节庆、民俗文化传习等活动,丰富文化生活,进入新时代,“乡土文化热”升温、民俗活动兴起、传统村落备受青睐等,彰显了乡村文化生活健康、多元的发展态势。但是,文化设施不足、农民参与不够、文化样式不多、文化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等问题,如何补足文化建设在农村建设中的短板。

4.1 明确责任担当,从战略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从经费上保障农村文化工作阵地强起来、亮起来、旺起来、活起来、响起来。

4.2 增强创新意识,加强乡村文化硬件、软件建设

通过建设新平台、采用新技术、开拓新渠道,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生态。在硬件建设上,一方面要秉承建设农村文化广场,梳理、传承农村非遗项目,保存或恢复承载乡野文化的建筑和物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电子阅览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在软件建设方面,有效整合城市和乡村文化资源,实现“城市反哺农村”是当务之急。如实现市级中心馆图书(市财政图书)流转到分馆一级,分馆图书(自主财政图书)流转到村(社区)图书室,这样既可以满足乡村读者对图书知识的新鲜感,又可以解决图书流转中的诸多问题,还能解决乡村图书室购书资金紧缺的问题,活跃了乡村群众文化。有利于带动乡村文化活起来,逐渐使其自身产生造血功能。

4.3 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文化振兴,要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培養乡村文化人才方面要确保专人专职,避免出现文化干部身兼多职的现象,做好对专职文化干部的培训,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多途径培养兼职文化人才,充分激发他们参与本村本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文化人才资源信息库,针对各自特点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坚持示范实践与宣传拓展相契合,彰显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体多种载体,多角度刊播充分展现各类榜样人物风采。让乡贤充分参与乡村发展,传递乡贤道德力量、致富经验,引导群众遵守道德规范,引领群众致富。开展多样性的主题宣讲活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种类,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实施创新人才驱动布局,提升乡村文化生产力。建设乡村文创高地,吸引创新人才入驻乡村。依托和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坚持“引进来、培育好”相结合,打造乡村文创及旅游人才孵化基地,定期培养村民的自主创业能力,探索文旅结合、文旅互动,促进旅游,弘扬文化。

4.4 促进文化致富

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开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乡村品牌文化建设。因文化传承、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的不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送”文化又“留”文化,造就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文明的复兴是乡村振兴的精髓所在,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文明振兴的灵魂,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文明滋养。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历史文化,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把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4.5 注重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引领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

构建城乡居民共创共享的公共惠民文化格局,有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艺精品,以文化惠民自循环丰富城乡文化服务供给。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思潮、引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最后,相信随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将会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发挥好乡村文化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推动广大村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慧,乔德华,张东伟等.酒泉银达村乡村文化现状与需求调查[J].甘肃农业科技,2018,(2):5-12.

[2]王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路——基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8,(9):46-52.

[3]梁茵.乡村文化生态现状与构建路径的思考——基于自然村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的视角[J].改革与开放,2018,(18):133-136.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现状
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