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看日本女性用语的发展轨迹
2019-08-27张文捷
【摘 要】日本的女性用语词语优雅、语气委婉,是现代日语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日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色。日本女性用语的存在,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与变迁,反映了日本女性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态度。
【关键词】女性;日本社会;女性用语;社会地位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语言的发展印证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变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一个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必定会受到时代特点的影响,并带有时代的特征,能够直接反映出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
一、男女用语无性别差异时期
古代日本是母系社会,家族以母亲为中心构成。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人”是唯一的生产力。人们对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感到神秘、敬畏,并将其奉为丰衣足食、人丁兴旺的象征而顶礼膜拜。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日本始祖神的天照大神是女性,而日本皇室也被认为是天照大神的后裔。绳纹时代出土的陶俑表现的几乎都是女性形象,这些体态丰满的女性陶俑被学界称为绳纹“维纳斯”。绳纹时代“维纳斯”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形态。
二、女性用语的萌芽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及儒家思想传入日本之后,加速了日本社会形态的转化。大化改新,日本步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祭政一致”变为“祭”“政”分离。随着祭祀活动在政治生活中的减少,女性渐渐远离了政治中心,失去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女性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地位开始受到局限,这使得女性的语言生活也受到了限制。
平安时代,皇族中一些出类拔萃的女子被选送到伊势神宫参加各种神事活动。她们认为,如果在祭祀活动中毫不避讳地说出宫内所供奉的物品或与神佛有关的事物,会因玷污神灵而受到神的惩罚。因此,在祭祀活动中,她们开始使用一些被后人称之为“斋宫忌词”的代用词,这可以看作是日本女性用语的萌芽,它的产生为后来女性用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女性用語的形成时期
12世纪至16世纪,日本进入了武士阶层兴起的镰仓与室町时代。这时,日本已成为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男性社会。父权制、家长制得到确立。在婚姻上,女性婚后改姓夫姓;在思想上,女性受到很多教条的束缚。男尊女卑、女性生来有罪以及身体不干净的思想,逐渐在社会中蔓延开来,男女之间的社会地位出现了明显差距,女性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为满足社会心理的需要,完美地表现自己,当时的日本女性创造出了一种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叫做“女房词”。她们不愿意直接说出与饮食、服饰等有关或带有不愉快、不清洁感的事物名称,而是采用一些隐讳的说法。“女房词”作为一种隐语产生,由于它巧妙回避了生硬的汉语词,体现了女性的温柔和含蓄,被认为是一种优雅、体现女性特有气质的语言。
四、女性用语的发展时期
江户时代,日本社会实行身份等级制度,等级分化进一步加剧。家庭内部也按照男尊女卑的原则划分了等级,男性居统治地位,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此时,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宣扬女性修养及道德规范的书籍。如江户初期的儒学家、教育家贝原益轩在其所著的《女大学》中,教导女性应遵守“三从”“四德”。这种强调男刚女柔、男尊女卑的道德束缚,为女性用语的标准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女房词”在民间进一步渗透、普及并出现行业性分化。女性用语的行业性分化主要是指出现在女佣之间的女中词和艺妓使用的游里语,对女性用语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
五、女性用语的标准化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文明开化政策,引进欧洲文明、科学技术,主张四民平等,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等。但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及长期束缚女性的陈规陋习并没有改变。统治阶级一方面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方面,全面限制女性应有的权力;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和政策方面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女性的日常用语,大力推进女性语言的标准化,具体表现在:通过国家立法降低女性地位;通过学校教育规范女性的言行;借助语言政策推进女性语言的标准化。
六、女性用语的新倾向
二战后,日本统治当局在盟军的主导和监督下,实施了一系列民主政策和政治改革。随着日本社会的民主化进展,女性和男性在社会地位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日本语言的性别差异出现了缩小倾向。
总之,日本女性用语的形成及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相应的特征。从它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女性用语从产生、发展、普及到战后的衰退,都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息息相关,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态度。日本女性用语从无到有,从兴盛到衰退,每一个过程都与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都受到了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变迁的影响。
【参文考献】
[1]李卓.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J].日本研究,1998(01):50-57
[2]王伟军.日本妇女运动和妇女地位的提升[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04)::57-60
[3]赵蓉.从女性语言变迁看日本社会发展的轨迹[J].日本学刊,2011(03):128-130
[4]吴廷璆.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张文捷,女,山东淄博人,泰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日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山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本语言中的‘位相——以女性用语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QN0220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