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
2019-08-27农玉芳
农玉芳
传统的条分缕析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已不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语文学科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教师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掌握、运用语文学科的规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有效地理解语文阅读的内涵。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一读二想三写”。
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可见“读”与“义”的关系密切,“读”对“义”的作用重大。因此,在讲任何一篇课文之前,都应要求学生反复自读。首先要认真学习生字词,力求读通读顺。接着要带着疑问去读,边读边思考。这是课堂阅读理解指导的前提。只有在学生基本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大致线索,教师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朗读应该是主要手段之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情感朗读是“心有境”的外在表现,也能迅速有效地打开“入境”之门。榜样是最好的教师,它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直接感受情感朗读的方法。可直接利用教师的范读,也可借助电子教学手段范读,还可以让班上有朗读优势的学生范读。引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导读方式。引读即教师用有效的教学语言启动学生的情感朗读。在讲授《掌声》一课时,我采了引讀的方式。“原来,正是因为这样英子就不愿意走上讲台。可是教师是新来的,并不知情,英子必须去呀。所以,当轮到英子的时候,读——(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得真诚,读得热烈。同学们,你们的真诚就像一缕缕阳光,驱散了英子内心的阴霾;你们金子般的爱心像一股股热流,温暖了英子幼小的心灵;是你们的掌声鼓励了她,使她有了勇气走上讲台,所以,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读——(课件出示: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教师深情的语言为学生奠定了情感朗读的基调,在引读时,教师的语气就暗示了学生的语气取向,教师的导语也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过渡,能使课堂结构更紧凑,气氛更融洽。另外,朗读技巧的指导也是有必要的。如何时读得轻快、高亢,何时读得低沉、缓慢,何时停顿,何时重读等。
二想:指的是在阅读中发挥联想和想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走出文本,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天真烂漫的特质决定了他们乐于想象、敢于想象。在三年级下册《争吵》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着我,他的眼里流露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对于克莱蒂为什么悲哀,我鼓励学生想象:“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克莱蒂,你现在在想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并不是故意的,安利柯错怪我了。”有的说:“我无意碰了他一下,他却故意碰我,真让人伤心。”还有的说:“为这点小事就失去我们的友谊,我真难过。”课堂上,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任自己的思维自由飞翔,气氛显得很热烈。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联想,深刻理解了“悲哀”的含义,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在这一课即将结束时,我又让学生拓展想象:假如克莱蒂没有主动和安利柯重归于好,结局会怎样?“争吵”是小学生的家常便饭,这样的事情几乎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发生过,所以大家都觉得有话可说:“他们会继续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他们甚至会大打一场,两败俱伤。”“他们有可能都很伤心,因为他们失去了朋友。”“他们将会失去一个美好的童年。”学生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的想象中,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发展了他们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更重要的是,这种拓展式联想深化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写:指的是课堂小练笔。课堂小练笔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课堂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小型练笔。在新一轮课改之下,小练笔像一朵奇葩,在广大语文课堂中悄然绽放,并有“常开不败”之势。这是因为它有“短平快”的特点,易于操作,又由于它融读写于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物可言,学生写起来容易得多。在充分研读了文本之后,动笔写一写既是学生认识和情感积蓄的需要,也是对文本理解的一次深化,更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因此,在许多文章学习之后进行小练笔是有必要的。一般中段的学生只要求写一句或几句话,高段的学生要求写片段甚至续写。如上完《我不能失信》一课后,我请学生写一写自己想对小宋庆龄说的话。孩子们很快写道:“宋庆龄,你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你宁可失去去伯父家的机会,也不失信于人,真是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通过动笔写之后,学生对宋庆龄高尚人格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了。再如,在学完了《燕子专列》这个感人的故事之后,我请学生代表被救的小燕子们向善良的瑞士人写一封简短的信,几分钟后,孩子真挚的语言就从他们的笔尖下源源不断地流出。而在上高年级的《穷人》《凡卡》这些文章之后,续写故事是必不可少的作业,孩子们能将在课堂上认识到的人的本质、命运再现于自己的作品中,也可以将自己对人物命运转变的热切期望通过续写表达出来。当然,不是所有文章的学习都要进行小练笔,那样会使其流于形式,也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在设计小练笔时,要谨慎为之。首先,有必要时才写,切忌时时写、篇篇写;其次,教师要找准写的切入口,在学生“厚积”的最佳状态下布置练笔,有时不仅能让学生“薄发”,甚至能达到“厚发”的效果。
当然,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文本,信马由缰。正所谓“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所以,我们应该深入文本,认真研读,根据文本特点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