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主题式拓展活动初探
2019-08-27刘影
刘影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教育大背景下,教材已不再是课堂的全部内容,以课文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成为了设计重心。那么,教师应更新语文教学理念,改造、重组教材,创意设计课堂活动,有效锻炼、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就中职语文课堂主题式拓展活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活动;主题式拓展
新版语文课标凝练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应调整角色意識,及时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在更高的视野上解读教材、了解学生,创意设计课堂活动,对语文课堂进行主题式拓展,使课堂丰富化、趣味化。
一、主题式拓展活动需要深厚的“语文人文性”
主题式拓展活动取材于文本、立足于文本、归结于文本,它来源于课文,是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它注意结合“听说读写”实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需要学生分组展示学习成果,每组的开场白、解说词、结束语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音乐及精美的画面背景下,他们发自内心地表述更容易让座下的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主动地接受人文素养的洗礼。虽然我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表达对主题的理解,要求很宽泛很自由,但整个活动过程不能脱离“语文人文性”,不能架空在文本之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应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
二、主题式拓展活动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审美体验
《标准》中说:“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窃以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应贯穿在整个主题拓展活动的始终,不论是收集信息阶段还是研讨完善阶段,更不用说是展示成果这阶段。当承载着制作者丰富情感的画面在优美动人的音乐背景下打开时,这时,情感力量和审美意识的渗透,会借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强烈地渗透到他们的心灵深处。
三、主题式拓展活动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提到,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在推荐学生阅读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时,设计了一个课外论坛式的主题活动,作业是:你认为作者的见解有没有道理?你的看法如何?哪些地方你表示赞同?哪些地方你有所质疑?可以通过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交流探讨,用书面形式表达。其中有学生写了《我的宇宙境界观》和《质疑〈人生的境界〉》。题目中的“我的”和“质疑”两词,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质疑意识。下面是《质疑〈人生的境界〉》一文的节选部分。“文中有以下几点让我不敢赞同:一、道德的理解。由于作者是儒者,他对道德的理解带有儒家学说的影子。因此,四个境界其实是:自然、功利、小道德、大道德。在作者眼中,道德高于一切。二、可怕的‘天地境界。之所以称其‘可怕,是因为谁到了这一境界,便‘羽化成仙了。如上文所述,天地境界其实是‘道德境界的双胞胎兄弟,既然‘道德境界是虚的,那么,‘天地境界则是更虚的。《人生的境界》并非一篇成功的文章。从这篇文章,不但可以看出冯友兰思想的缺漏,也可以看出‘新儒家学派对儒家传统改良的失败。”
在《我的宇宙境界观》一文中,学生说:“我认为作为宇宙境界的圣人,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其胸怀必无限广阔,包含万物。他以火般的热情爱世上所有的人,却又可以将此中的关系忽略;他又是爱自然的,小到一花一草,大到江河大川、日月星辰,在其宏观的视角下一切又微乎其微了。二、其精神必是无限扩张、膨胀,漫游在宇宙,涵盖整个空间,又贯穿无限时间,却收缩无限时间与空间于方寸中。他是一个能胜任千古的人。这便是丰子恺所言‘大人格。三、其气魄必是宏伟壮观的。他心中装着整个宇宙,又或说能与宇宙平起平坐,并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四、其生之真义必是对宇宙自然的探索,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四、主题式拓展活动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在接受了学习任务后,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围绕主题完成任务并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创新及信息交流的能力。当这种能力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时,会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五、主题式拓展活动需要教师角色的成功转换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成功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和各种影响因素的协调者。作为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用赏识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在进行这种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展示成果之前,教师除了关注,还要对各小组的成果形式内容予以审核,尽量避免在交流展示时出现纰漏,使得辛辛苦苦准备的成果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我认为“主题式拓展活动”是深受学生欢迎喜爱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式。虽然它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不宜经常采用,但学生在收集信息时能够享受收获,在实践操作中能够锻炼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审美体验中能够陶冶性情,在个性张扬的展示过程中能够品味成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