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赞歌》:讴歌舍身保家卫国的英雄

2019-08-27洪梦

党史文汇 2019年7期
关键词:王成王芳儿女

洪梦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英雄、有前途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没有对英雄的赞歌。因此,一首气势磅礴、风靡全国的《英雄赞歌》 (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歌),从20世纪60年代传唱至今,经久不衰。《英雄赞歌》的激情旋律一响起,就把我们带回那战火纷飞、浴血奋战的朝鲜战场。在这部影片中,英雄王成舍身忘死緊握爆破筒、拿起步话机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经典画面,已经穿越时空,定格成几代人的永恒印记。

名家所写抗美援朝英雄被搬上银幕

摄制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英雄儿女》,堪称中国电影史上最杰出影片之一,它讲述的是新生共和国勇敢投入的首场战争“抗美援朝”: 美国侵略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逆转。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的请求与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决定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支援朝鲜人民抵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期间,志愿军将士奋勇杀敌,取得一次次战斗的胜利。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标志着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作为优秀的军事题材影片,《英雄儿女》描写了抗美援朝时期广大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国土上流血奋斗,并借助父子、父女、老战友之间的生离死别、劫后重逢来渲染气氛、架构故事,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具体讲,整个电影讲的是志愿军战士王成牺牲后,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和成长,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与《英雄赞歌》歌曲相关的剧情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王成在电影开始后不到20分钟就牺牲了,那一个跳出战壕拉燃爆破筒的动作,那一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壮烈呐喊,成为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烈士永恒的瞬间。随即,志愿军开展了学王成的活动。身为文工团团员的王成妹妹王芳不仅是演唱者,还是此歌的创作者。王芳受命宣传歌颂哥哥。她长歌当哭,化悲痛为力量,想以歌唱方式缅怀并寄托对哥哥的思念和崇拜。但是她一时难以跳出痛失哥哥的悲痛,怎么也完成不好这个任务。遇到创作困难的她在亲生父亲王文清政委的指点下,最终创作出了《英雄赞歌》。于是,这首歌在曲折中诞生。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她声情并茂地为战士们倾情演唱。把哥哥的事迹编成战地歌曲四处传唱,使英雄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更加丰满鲜活。

这部电影的源起,又与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巴金有关。1952年春天,中国文联组织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赴朝鲜体验志愿军生活,准备创作一批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文学作品。巴金选择志愿军某团六连作为体验生活的地点。在7个多月生活中,他与战士吃住在一起,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到前线采访。从朝鲜战场回来后,满怀激情创作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 《英雄的故事》 《保卫和平的人们》 《明珠和玉姬》 等作品。1961年,经过3年酝酿与创作,中篇小说《团圆》问世。小说在《上海文学》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看到后,拍案叫绝,立即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成电影。

长春电影制片厂组成《团圆》创作班子,时任总政文化部处长的毛烽同该片导演武兆堤负责剧本的改编。武兆堤此前已和苏里联合导演了著名影片《平原游击队》。毛烽曾在朝鲜战场上战斗3年,对志愿军生活非常熟悉。他俩研究商量决定,要推陈出新,不以单纯的战斗情节为军事题材的惯有表现手法,而是将人物感情戏作为整个剧本的灵魂。尽管是战争题材的作品客观上免不了叙事必需的枪林弹雨的战争场面,可是影片仍然有意识地注重创新,把重点放在了感情戏上,着重渲染兄妹之情,把父女在战争中的团圆作为影片高潮,这样塑造出来的英雄形象不但英勇高大,而且有血有肉,更真实可信,更能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强烈共鸣。经过20多天的努力编写,《团圆》剧本顺利打造出来,并且把名字改成了《英雄儿女》。

影片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王成,其实代表了抗美援朝中无数个王成式的志愿军英雄,原型就是这些典型的志愿军英雄群体,其中之一即人们最熟悉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1922 -1950)。他是江苏省泰兴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在1950年11月中朝军队发起的第二次战役中,11月28日他所在的部队奉命坚守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之路。11月29日战斗持续一天一夜,他率领全排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弹药用尽,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他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

虽然《英雄儿女》电影与抗美援朝战争已相隔了10多年,但是战争中的英雄儿女早已深入人心。电影将英雄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勾起人们心中的记忆。那个在硝烟弥漫中“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王成、在战火中引吭高歌的王芳、沉稳从容的高级军事指挥员王政委等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人们记忆深处。

词曲家珠联璧合配乐升华主题

《英雄赞歌》表达了人们对英雄最深沉的敬意。当时,电影主题歌的创作任务落在了毛烽与作曲家刘炽身上。最终是词作家公木和曲作家刘炽精心合作而成。歌曲的创作过程多少有些波折。

之前,刘炽已给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上甘岭》创作过歌曲,且受到一致好评。可他对是否接下这个新任务曾犹豫不决,一度担心新作品超越不了《上甘岭》的作曲水品。在主管辽宁文艺工作的周桓大力鼓励下,他决定接受这一任务。

最初,毛烽绞尽脑汁,几稿下来,也没能写出自己中意的歌词。为了尽快找出到合适的词作者,导演武兆堤费尽了心思,情急之下与刘炽、田方等人一起找到时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曾以创作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而闻名的公木。公木当时顾虑重重,曾想拒绝他们的邀请:“歌词让我来写合适吗?”武兆堤坚定地说:“我们不怕。这首歌词的作者非你莫属。”他犹豫半晌,最终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答应下来。

为表示重视,摄制组特意将公木安排住进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白楼里,以便离剧组近些,可以零距离感受剧情,尽快真切地获得创作灵感。他请武兆堤详细介绍了《英雄儿女》的主题思想、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又征求了刘炽的意见。送走客人后,他便迅速进入构思创作状态,寻找切入点。

军人出身的他对部队生活十分熟悉,坐在书案旁不停地翻阅带來的诗集,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风烟滚滚来天半”诗句,触动了他的思绪。他结合建国初期所写那首《烈士赞》诗:……当你抱起爆破筒,和敌人一同粉碎——敌人永远化作脚下的污泥,你就变为一颗灿烂的金星。你在天的高空里照耀,你在战士的头顶上照耀,你在荫庇我们的国旗上照耀,你在人民的心坎里照耀。《英雄赞歌》的初稿逐渐酝酿成熟。公木夫人吴翔后来这样述说当年情景:写《英雄赞歌》是1962年,当时武兆堤、田方、刘炽仨人一起来家里找。公木对我讲,他们让他写歌词,他不想去,后来他们还是非拉着他写不可,公木就被拽走了。数日后一天下午他回来说写出了歌词。我问他,你的新思想基础是从哪儿来的?底气又是什么?他说我不是前几年写了首《烈士赞》 诗嘛,感觉《英雄儿女》 这电影就跟那诗有关系,都是写英雄,他们给我讲了脚本、主题,然后我就写出来了。另据王芳饰演者刘尚娴回忆,当时编剧毛烽和导演武兆堤为写歌词找到公木,先把未最后剪辑的电影毛片给他看,之后他钻进长影招待所住了下来,没几天就拿出了“烽烟滚滚唱英雄”。

刘炽看了歌词后,连声叫好。此前已认真翻阅了电影剧本,很快喜欢上这个故事和王芳、王成的形象,他们的音容笑貌也渐渐清晰起来。可他并未马上动手谱曲,而是拉着一圈朋友打起了扑克。这是他创作的一个特点,灵感常在娱乐时闪现。果然,打着打着,正当大家打在兴头上时,他突然把牌往桌上一扔,回家闭门谢客,投入到创作之中。他后来回忆说,“导演武兆堤把本子送到我手里,我只读了一遍,就被故事情节和这一群姓王的英雄所感动了。王成、王芳、王文清、王复标,还有数不清的英雄:炊事员老王、老李、小通讯员、朝鲜的金大爷……这些英雄激励着我,使我有了灵感,进入了‘角色”。他渐入佳境,文思泉涌,在激情迸发中谱出了《英雄赞歌》优美的歌曲。谱曲过程中,在音乐的舒展中,他情绪高涨,不能自已,歌曲似乎已然谱完,但他总觉言未尽、兴正浓,好像还需一个高潮方能完美升华尽兴。情致所至,他又画龙点睛地续上了一段凝练概括英雄精神的副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这样重章迭咏处理的表现手法,在《诗经·国风》中极其普遍,循环往复,荡气回肠,更能深化歌曲的主题,增强有效的感染力,添加强烈的震撼力。谱曲中,刘炽还根据影片的内容和歌词的特点,将叙事与抒情的旋律有机统一起来。叙事部分由女声领唱,抒情部分(即副歌)采用合唱——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呼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论及《英雄赞歌》曲子创作的音乐素材出处,刘炽曾多次回忆说,歌曲的创作,得益于1940年他到内蒙古的一次考察采风。在那里,他不仅听到了三千喇嘛念经的独特“音乐”,还结识了一位“干娘”——出色的民间歌手王月丰,当时他住在她家里,每晚就像开音乐会,喝一晚上酒、唱一晚上歌。她先是教他唱一种5/8拍子的玛尼经调,后又毫不吝啬地教他唱当地民歌。“我那时记忆力好,记谱快,每晚不停地记。内蒙古草原到处是歌,那些日子真让人难忘。”《英雄赞歌》的曲子,就是以当年采风时采到的一首内蒙古民歌《巴特尔陶陶呼》为种子,或多或少地汲取其音乐元素,精心培育幼苗,加以“施肥浇水”运营改造,得以茁壮成长,发展完成的。当然,他也清楚地记得,那种民间音乐,尽管有借鉴作用,但节奏性太强,似乎内涵不足。于是,他又找来了一首外国大提琴独奏曲的器乐曲《光辉的景色》,以及我国传统的隋唐燕乐的风格,从中寻觅那种深情的内涵。经过多次推敲,他先创作出了一首带说唱性很强的插曲《歌唱炊事员》,接着又写出了在感情的表达上与影片内容十分协调一致的《英雄赞歌》,充分表达了一种庄严慷慨悲壮的感情。

作为影片《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赞歌》通过在故事内外空间的巧妙处理,使之具有震憾人心的魅力,流传甚广。全曲在稳健舒展的旋律进行中浸透着一种壮美;在不紧不慢的侃侃而谈里饱含着无限深情。歌曲呈现主歌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

主歌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英雄壮举,讴歌了英雄的伟大精神。后两句音程的跳跃和全歌最高音的行进,激情高亢。在此基础上,转入副歌。这个唱段呈现大气磅礴的颂歌气质,与前面民谣风格的曲调构成鲜明的对比,并推助歌曲达到高潮处。由此,那种对英雄无比崇敬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抒发。这一问一答形式的两句,高度概括和有力升华了歌曲的主题和旋律。公木听了歌曲后也认为刘炽谱得非常精彩。以后的歌唱者,每逢唱到副歌部分时,无不觉得酣畅淋漓,感情至此像火山找到了一个喷射口一般。《英雄赞歌》是一首礼赞以王成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革命英雄的颂歌。在演唱中,唱完第一段又加上了男声朗诵,明示了向王成学习的主题。同时,歌声又与王成在无名高地的英雄形象融为一体。无疑,让人铭记的是《英雄赞歌》和“英雄王成”,两者缺一不可。

《英雄儿女》公映后,在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王成的名字和《英雄赞歌》随之响遍全国。刘世龙、刘尚娴均因饰演主角被大家熟知,借着电影中英雄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感人形象,借着影片曲折传奇、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英雄赞歌》如同插上翅膀飞遍祖国山山水水。熟悉《英雄赞歌》的听众,总会联想起电影《英雄儿女》,甚至每当旋律响起,人们面前映现的,首先是王成紧握爆破筒和王芳在战火中引吭高歌的形象。与其说《英雄赞歌》是一首歌曲,还不如说是个极成功的电影音乐现象。这就是真正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经典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正因有了这首优秀的电影主题曲,才使这部电影更锦上添花。二者互为因果,相得益彰。

盘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数不胜数的国产电影会发现一个规律:真正能让观众难以忘怀的艺术杰作,几乎都包含着一个美丽动人的音乐形象:《上甘岭》有《我的祖国》,《冰山上的来客》有《怀念战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洪湖赤卫队》有《洪湖水浪打浪》,《五朵金花》有《蝴蝶泉边》等。也许正是有了这些紧扣主题、为情节发展奇特地推波助澜而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使这些电影才更加得以有口皆碑、引人入胜。但不容置疑的是,《英雄儿女》的主题曲更能在音乐上做足“功课”、事半功倍,取得奇效。电影里的男主角开演仅17分钟光荣牺牲后所有情节的发展,基本都围绕《英雄赞歌》的创作而展现。特别是此歌问世后,被王芳从后方唱到前方,为浴血奋战的士兵唱,为祖国派来的慰问团唱,最后,整个电影在激越的《英雄赞歌》声中谢幕。即使跟着影片情节的自然发展,观众也会对“王芳”是《英雄赞歌》“作词、作曲、主唱” 集于一身信以为真,以至于只要一听到《英雄赞歌》的音乐和旋律,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王芳”,几十年中她几乎完全成了这首著名歌曲的“形象代言人”。足见,作词、作曲与主唱有机促进、水乳交融,并且一同烘托催化影片主题升华至出神入化、锦上添花的作用,何止是音乐本身那么简单。这样的经典歌曲打动和影响了无数渴望成为英雄的祖国儿女,它成功地造就了一种完美理想的电影音乐现象。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998年10月30日,公木因肾功能衰竭辞世,享年88岁;1998年10月23日,刘炽辞世,终年77岁。两位大师虽非同年同月生,但离世时是同年同月,祭日只相差7天。

原唱有意无意间迟迟不公诸于世

然而,影片中那首插曲《英雄赞歌》的原唱是谁,数十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当时,词曲完成后,毛烽找到空政歌舞团的独唱演员张映哲来唱。张映哲是辽宁抚顺人,194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工团合唱队队长、副团长等职。她较擅长演唱风格豪邁奔放、气势磅礴的歌曲,演唱的毛主席诗词深受群众喜爱。当时在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中,她的演唱给领导和专家们留下深刻印象。不久,她接到通知为电影《英雄儿女》录制《英雄赞歌》。虽然她很喜欢这首歌,可因忙于应付出国演出前的准备,同时也听说有很多人都在准备这首歌,就未对它太上心。后来,其他演员都录完了后,有关部门才通知她去录音。之前也看过这部电影的小说版,但并不知道自己演唱的这首歌在电影中是什么样的画面,所以在录音棚连续录了两遍都进不了理想状态。于是录音间隙有人提出别让她录了。在场的毛烽鼓励她说:“你一定要唱好,你一定能唱好!”并给她讲这部电影里的感人剧情,以启发她进入特定情境的演唱状态。她虽未到过战场的最前沿,但作为军人她曾在前线搞过战勤,对战争并不陌生。经毛烽半个多小时讲解点拨,她的情绪被激活,很快找到了感觉。她充分调动自己多年来的演唱经验,终于圆满地录制完毕。由于当时反对个人“成名成家”,她的名字未上电影字幕。但那充满深情、正气浩然的歌声,强烈穿透心灵、荡气回肠,满满地唤醒大众崇尚英雄的激情,深深打动了人心,令人难以忘怀。

电影中有一场戏是王芳为战士们演唱《英雄赞歌》。在开拍前两天,张映哲演唱的这首歌刚送到剧组。她听了一遍又一遍,心灵受到巨大震撼。正式开拍时,扩音器将这首歌的音量播放得很大,使她倍觉歌曲的气魄。她回忆说,张映哲演唱的这首歌很深情,底气很足,也很有感召力,对自己是个激励。在拍摄中她看到战士们听得非常入神,完全被张映哲的演唱深深打动了。拍摄现场的刘尚娴虽只需对口型,但同样深受鼓舞的她还是一遍遍地和着张映哲的演唱节拍,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她认为这首歌写得十分深情到位,尤其是副歌。这部电影拍完后,她也如愿以偿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当了一名演员。

张映哲出国访问回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电影《英雄儿女》,一听电影里播放的主题曲就听出是自己唱的。后来她见到了刘炽说起此事,他告诉她,用她演唱的这个作品曾有争议,有人认为她演唱得太豪爽了。他本人也认为演唱应更抒情一些,声音更稚嫩一点。但最后大家还是通过了她演唱的这一版。

30年弹指一挥间,原唱始终未披露。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有家媒体刊登了一篇首钢工人寻找这首歌原唱者的稿件,不喜张扬且身体欠佳的张映哲看到后,并未出面“认领”,也就未能及早走入人们的视线。随后又有次机会与她擦肩而过。那时北京电视台又找到她,邀请她和刘尚娴一起参加一个文艺晚会,但因她正在外地讲学,不能按时赶回而错过了。提及电影《英雄儿女》及演员刘尚娴,张映哲动情地说:“刘尚娴在银幕上饰演的王芳很年轻秀丽,跟我演唱的豪放风格不是太吻合,但她的表演很投入,对影片表现内容的理解也很深刻。”

直到2003年,中央电视台隆重举办第六届军旅歌曲大赛颁奖晚会时,40多年未曾谋面的刘尚娴和张映哲才在台上相聚。当主持人白岩松将她俩请上舞台并介绍给观众时,这对因一部《英雄儿女》及其主题曲《英雄赞歌》结缘的“英雄”姐妹,在满场雷鸣般的掌声中,百感交集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白岩松感慨地脱口便问:“你们很熟吧?”不料她俩的回答令人大感意外:“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观众再次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是人们对这对台前幕后都出色演绎了“英雄”姐妹的由衷感谢和祝福。张映哲是《英雄赞歌》3位主创者中最后辞世的人,2005年5月30日去世,终年77岁。

《英雄赞歌》是颂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色经典歌曲,传唱了半个多世纪,如今依然充满独特魅力,从它的创作集体、从这个集体的每人身上,都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这个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王成王芳儿女
Dynamics of magnetic microbubble transport in blood vessels
最佳波段组合的典型地物信息提取
天山儿女
立秋吃什么
奇妙的大自然
江湖儿女
The Application of Storytelling in English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