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美丽童年绘上鲜红的底色

2019-08-27黄萌萌刘永前

少先队活动 2019年3期
关键词:纪念馆红色课程

黄萌萌 刘永前

2018年9月,徐州市大马路小学五(4)中队的队员孙一航,收到一封来自全国少工委办公室的回信。回信说:“傅振邦叔叔非常高兴收到你的来信。从信中了解到,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参加了暑期红领巾研学活动,走了3个省8个城市isoo多公里寻访红色故事……你们做得好!”原来,一航参加“红领巾寻访淮海战役精神”太阳花红色研学活动后收获满满,便写信给团中央表达了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的决心。这得益于徐州市少工委实施的“红色筑基工程”。

近年来,徐州团市委、市少工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按照江苏少先队“传承红色基因行动”与徐州共青团“筑梦领航行动”的部署,推进“红色筑基工程”,为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描绘了鲜红的底色。

统筹规划,构建红色教育载体

一是挖掘红色资源。工程实施之初,徐州团市委、市少工委组织高校专家、一线校长、志愿辅导员等组成专业力量对徐州以及周边红色资源进行调研、整合,特别是对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小萝卜头纪念馆、运河支队纪念馆等资源进行系统性挖掘。二是选择教育方式。按照形象化、情感化、榜样化、行动化的要求,确定了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少年儿童“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红色体验为方式的思路,引导少年儿童在体验和实践中了解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三是找准实施路径。坚持“真实性、参与性、挑战性、深度性”原则,以“红色品质课程”的研发和编制为核心要素,通过红色资源内涵分析、主题提炼、氛围营造、项目设计、项目中间试验、项目实施等环节,推动“红色筑基工程”的实施。

重点推进,提升红色教育实效

一是实施“红色引领”研发计划,着力构建红色教育新格局。依托太阳花基地成立“红色课程研发中心”,通过聘请高校专家学者、特级教师等研究人员,企业、驻徐部队、学术团体、红色基地等单位人员,初步形成红色教育课程综合性开发与研究、 “立体化”实施的新模式。设计和用好“红领巾红色体验存折”,通过“政治启蒙”“道德养成”“成长取向”三个模块的基地评价、自我评价和伙伴评价等范式,初步构建了对青少年红色知识掌握的评价激励体系。

二是实施“红色阵地”拓展计划,形成红色教育矩阵式发展。按照“建用结合、以用为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通过命名挂牌“红领巾红色教育基地”的方式,整合驻徐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历史遗迹、纪念馆、科普基地等资源,形成阵地共享共用、文化和品牌共同开发的局面,形成一定规模数量的少年儿童校外红色教育阵地。

三是实施“红色课程”编制计划,形成红色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淮海战役红色体验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陛的碾庄战斗纪念馆、王杰烈士纪念馆等进行课程规划和设计,实现课程“特色场馆化、主题仪式化、内容整合化、研究专题化、活动立体化、学习载体化、操作手冊化、技术研修化、结构图谱化”,形成“以点带线,以线联面,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红色课程体系。

四是实施“红色课堂”建构计划,形成红色教育多样态发展。按照“专题教育、互动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的思路,以青少年“场馆学习、实践学习、搜索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影视学习、仪式学习”为目标,结合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围绕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教学法、以音乐、影像、实物为媒介的教学法、以实践体验为媒介教学法三大类教学法,初步构建了具有徐州特色的“红色课堂”。

五是实施“红色线路”统整计划,实现红色教育立体化发展。整合徐州和周边地区红色教育资源,着力构建主题性红色体验线路:将淮塔景区、碾庄烈士陵园、淮北“三部一场”等进行有机串联,构建“淮海战役主题体验”;将李超时纪念馆、小萝卜头纪念馆、王杰烈士陵园等进行整合,进行“追思革命先烈体验”;将贾汪运河支队纪念馆、邳州禹王山抗战遗址纪念园、阎窝惨案纪念馆进行整合,形成“抗战主题体验”。

六是实施“文物故事”文创计划,延伸红色教育体验链条。以“把红色带回家”为主要理念,以创新创意为动力,以文化创意设计企业为主体,联合专业公司和机构挖掘和提取红色资源的价值内涵并进行符号化表达,对红色阵地的代表性文物、歌曲,如淮海战役小推车、小竹竿、胜利纪念章、王杰烈士日记本等进行文化产品开发,引导青少年通过文创产品来了解和热爱红色文化。

形成合力,健全红色教育机制

一是在项目运营上形成以团市委、市少工委为主导,由太阳花基地进行课程设计成果“孵化”的机制,使得研究成果有效外化为少年儿童能够接受的活动方式和载体,初步形成了“团市委统一扎口、多方共同实施、课题组综合评估”的格局。二是在社会协作上构建了学校、太阳花基地和相关红色阵地共同实施,家长参与评估的协作机制,形成分头实施、密切配合的社会化工作新格局,确保红色课程取得实效。三是在人员组成上以太阳花基地专职人员为主,相关红色阵地、讲解员、老战士、高校志愿者、驻徐部队战士、拓展训练师共同担任辅导员,为红色课程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积极的探索和不断总结完善,徐州市“红色筑基工程”内涵得到了有效延伸,实现了红色教育由古板到鲜活,从静态参观向动态体验的转变,引导青少年重温革命历史,帮助青少年了解红色文化与红色革命精神,构建了青少年思想意识引导的新路径、新载体和新方式,初步形成了具有徐州特色的红色体验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纪念馆红色课程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百年·百馆
参观海军纪念馆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