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骨二次葬习俗及心理根源比较研究
2019-08-27李明华谢伟健宗德会
李明华 谢伟健 宗德会
摘要:重点围绕广西和日本冲绳的洗骨二次葬的仪式内容、禁忌习俗进行考察、分析,并深入阐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情感寄托,比较研究了两地在此民俗事象上的仪式流程和心理成因,认为广西与日本冲绳的洗骨二次葬并非具有直接联系,但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体现了日本冲绳与中国华南民俗文化的深厚渊源,其相异之处又印证了二次葬习俗的流变。
关键词:洗骨二次葬;习俗;心理根源
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8-0128-04
丧葬文化是民俗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洗骨二次葬作为集中出现于特定区域和民族群落中的丧葬形式,更加能够体现地方习俗风貌和丧葬文化的特殊性。广西的洗骨二次葬以壮族最具代表性。中国最早的有关二次葬的考古遗址就是桂林甑皮岩古人类遗址,在其中发掘出的十八具人骨大部分采用了“屈肢蹲葬”的姿势,这足以证明早在一万余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西南地区就出现了与之类似的葬俗。时至今日,洗骨二次葬习俗还普遍存在于广西的壮族聚居区和广西周边云南、贵州、广东等地的壮族民众之中。这一丧葬形式对于壮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说明了它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对壮族极其深远的影响。日本本土几乎没有二次葬,但在十三世纪左右,琉球开始涌现出与中国类似的洗骨二次葬[1]81,可以猜想这与中国文化存在着一定联系。冲绳洗骨二次葬的分布范围北起奄美诸岛,南至八重山,但是在冲绳本岛却分布稀少,宫古群岛则几乎没有分布,一些岛屿只有针对意外死亡者才进行二次葬,德之岛更是出现了西有东无的现象,说明冲绳丧葬习俗的发展是破碎化且不均匀的,这也有可能是受中国旅居者分布地区的影响。
一、广西洗骨二次葬的仪式内容与心理成因
仪式的进行反映着当地的文化传统,而其背后又折射出当地人的生死观和宗教观念。广西壮族人历史悠久的洗骨二次葬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在仪式内容上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家演变出的民俗思想,又体现出与传统土葬观念完全不同的灵魂认识,这与壮族社会结构密不可分。
(一)广西各地洗骨二次葬习俗诸现象
广西壮族人在洗骨二次葬时首先需要寄土埋棺,不仅要请风水先生寻找适合下葬的龙脉和良辰吉日,还要举行做道场、哭丧等仪式,此外,有的地方还要另请高明的风水先生再进行一次择日选址,为的是避免有人从中作梗,刻意选择凶日。下葬时,仅用轻薄木料制成简单棺木,死者身上也穿着简便寿衣,随葬品多为口含的银元、折扇或小型玉石铜器等物件,棺木也是用土浅浅盖住。三至五年后,则要由死者的家人,如果是女性死者则是舅父和姨父等女方家属按照亲疏程度宴请宾客,并提前准备好装骨骸的陶瓮,陶瓮约高二尺宽一尺,小口,外饰有双龙戏珠或双凤飞舞图案,涂金色釉料,又叫金坛[2]。捡骨时,有些地方拜请当地的老者,有些地方则邀请专门从事这一行业的“捡骨人”。先供奉香烛供品,家人念念有词,告知死者此行目的,随后捡骨人开棺捡骨,由众人将骨头仔细擦拭干净,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入坛中。根据记载不同,有些时候是先放入髋骨、尾椎骨等身体骨架,再在侧面竖放腿骨和手骨,最后将头骨置于顶上,有时则是先放下肢和上肢骨,再放入其他骨头,不过头骨一定是置于上方的。捡骨后,死者就没有任何随葬物品,仅撒一些朱砂粉,为的是赋予灵魂新的生命,所有工序完成后,装有遗骨的坛子会安置在家族墓地中,也有不立即下葬,而是放置在屋檐墙角下或石穴洞窟内,日后再行下葬的。捡骨完成,还要香烛祭奠,并宴请到访的亲戚宾客,从而完整地结束这一仪式。
(二)广西洗骨二次葬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成因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山区,气候潮湿温暖,喀斯特地貌又多溶洞,在此生活的壮族先民可能是出于保存遗骨的想法,就将遗骨放入陶罐,保存在随处可见的岩洞中。考古发现也已证实人们会往遗骨上撒朱砂粉,这可能是借其红色隐喻血液,以此赋予干枯的遗骨生命活力。其次,遗骨在容器中保持屈肢蹲卧姿势也是模仿胎儿造型,希望死者能够轮回转生,获得新生命,这已经体现了原始的生死观。
此外,广西在历史上接受了数次由于中原战乱带来的人口南迁,汉人的思想随之融入其原文化中。壮族人洗骨二次葬时的大办宴席,仪式周备,同时也反映了儒家重视丧葬祭礼的传统。收集死者的遗骨,让其归宗列祖,也正体现了儒家讲孝道、敬祖先的要求。而讲求风水,重视时辰,乃至课日择地,上香进贡的迷信思想,都是出自千百年不断演变的道家民俗信仰,可以认为道家思想构成了壮族洗骨二次葬的基本形式[3]。民间传统的宗教信仰构成了壮族洗骨二次葬的内核,而围绕其外的是壮族人的灵魂观和先祖观。壮族人认为在初葬后,死者灵魂仍然无法得到安宁,举行此仪式是对死者灵魂的迎接,让游荡在外饱受煎熬的死者能够回到家中,荫庇家人,同时成为祖先的一员[4]。这种仪式实际是将孤独的死者转变为家中一员的过程,由于是死者死后数年才进行,所以也给了家属足够的平复心情的时间,提供了莫大的心理安慰,对生者来說也是认识死亡、感悟人生的方法。
社会因素也影响着洗骨二次葬。壮族先民是母系社会,由于交通不畅,历经数千年仍有一些地方保留了远古遗风。比如进行女性二次葬时女方亲属具有操办权力等。洗骨二次葬一方面显示了家属的孝心,另一方面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机会。壮族社会重血缘姻亲,在处理二次葬仪式时,社会关系的亲疏浓淡都会显现出来,死者家属的邀请对象和应对情况也将成为重要的判断标准。
二、日本冲绳洗骨二次葬的仪式内容与心理成因
在日本冲绳,洗骨二次葬发展较晚,这在文化上既受到很深的中国传统民俗影响,又保留了当地的传统,具有特殊的意义。当地人对洗骨二次葬也有着独到认识,在习俗方面不仅沿袭了中国的传统习惯,也融合了当地传统,并受到外来宗教的影响。同时,冲绳人独特的他界观念与精神信仰,也在指引他们完成这一祭奠先祖的仪式。
(一)冲绳洗骨二次葬习俗诸现象
冲绳的洗骨二次葬初葬,19世紀初还大量使用风葬,即海边崖洞的洞窟葬,后因佛教影响逐渐使用土葬,而明治政府则明令禁止风葬,要求全部使用土葬。如今的土葬基本为棺木葬,但在八丈岛,以前一直是用一种高约60cm、直径约50cm的水瓮盛装尸体,瓮底开有小孔,为的是让尸体在土中快速腐朽。死者家属会在家中摆上六枚屏风,在其间设置新佛的牌位,直到49天服丧期满才会撤下。死者死后七天内的牌位称为“生亡者”,会由一名还未有月经的少女或已经绝经的老妇人担任“服务者”,每日上香祭拜,为的是安抚灵魂。此外,冲绳还有按年数祭拜死者的习俗,一般年忌为1年、3年、7年、13年、17年、25年、33年等,第三年祭拜时,家属会在墓地设灯笼,宴请宾客,宴后则会烧毁灯笼。
而八丈岛的洗骨二次葬一般会在13年忌或17年忌时进行,根据人的胖瘦和尸体腐朽的速度不同,这一时间可以灵活转变。捡骨时会由专人挖出遗骨,并用烧酒或海水清洗干净,头骨则会着重清洗。清洗完毕的遗骨会被放置在瓦楞纸箱等容器中,埋葬进先祖的墓地里。有些当地人认为进行二次葬仅仅是因为墓地有限,需要节省空间,但是家属在葬礼结束后会举办更加隆重的宴会招待亲戚和其他村民,从这一点来看,洗骨二次葬拥有仪式性,在深层含义上表达着人们对死去亲人的尊重与怀念,已经给当地人潜意识上的影响,而不是单纯以节省空间为目的。
在奄美诸岛的冲永良部岛,情况则稍许不同。死者会先被葬进村庄附近海滩上的石墓中。石墓一般南边开门,终日吹拂强劲的海风,被当地人视为神圣之地,进墓需要脱鞋。冲永良部岛也有49日服孝的习惯,除墓上设有精美的家型木雕外,还会在家中设牌位祭拜。改葬一般在死后3年左右进行,在琉球语中改葬的意思是“擦干净”或者“泼水”,这也正说明了洗骨葬的性质。改葬的祭典又称“考祖祭”,在改葬那一年的旧历9月壬寅日,家人会打开墓门进行捡骨,7日后会进行另一项名为“nakanbi”的祭祀活动,翌日会进行先祖祭。“考祖祭”的意思就是与先祖同在。到了改葬日,数名死者近亲会到达墓地,男子挖出死者的遗骨,女子再用海水清洗干净,随后再由腿骨自下而上按顺序将遗骨放入冲绳自制的陶瓮中,最后放入头骨。陶瓮会被埋在墓后的石塔后方,仅留一盖露出地表,完成改葬后,家属会宴请大多数村民,并砸毁初葬时放在墓上的木雕。死者死后33年的祭祀是对这名死者的最后追悼仪式,祭典会异常盛大,少女起舞念佛,甚为热闹,完成祭祀后,死者将会升天,成为神灵的一员[5]。
(二)冲绳洗骨二次葬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成因
冲绳是四面环海的群岛,海洋对冲绳居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13世纪左右佛教传入冲绳前,冲绳拥有传统的海洋信仰,即“龙宫信仰”。比如冲绳宫古岛的女祭司大祝女具有神性,在祭祀时不能面向大海,以免给船只招来灾祸,以及将棺木称作“船”等。冲绳人将远方的海岛视为圣域,认为神会从海上来访,施以恩泽。奄美岛南部的加计吕麻岛嘉入地区会将遗骨放在船上送入海中,一些地区举行考祖祭时还会点火“为自海而来的祖灵驱寒”[6]。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冲绳洗骨二次葬仪式的意义与之并不相同。正如前文所提,冲绳的洗骨传统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49天服孝以及每若干年一次的祭祀是对死者直接进行祷告,但是进行过洗骨二次葬之后,就变成了完全的对灵魂的祭祀,原因是这是一次通过死者遗骨来再次确认死者死亡事实的契机,确认了死者的逝去,对死者本身的祭祀实际上就结束了,洗骨意味着死者被净化,洗去了污秽,从而得以转生。他的乳名会延续给自己的后代,自身也可以化作后人的守护灵,这种守护灵信仰是非常独立个人的,并非是认为逝者成为了广播恩惠的神,所以和传统的龙宫信仰所指的神并非一物。
冲绳的传统社会制度多半为父系门中制[7]。门中制是指由具有亲缘关系的人组成的独立社会小组织,由众人推选出领导者,管理日常事务。门中承担着仪礼祭祀、社会调解等一系列作用,可以说冲绳的社会关系也是建立在紧密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的。并且门中具有区域性,同一门中的人常常聚居,因此洗骨二次葬也是冲绳人调节亲戚邻里之间关系的方式。
三、广西与日本冲绳洗骨二次葬的比较分析
广西与日本冲绳的洗骨二次葬在仪式内容、观念认知等方面具有诸多共性,又因其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和宗教的不同产生了区别。地理环境因素的差异带来了多种下葬方式的演变,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推动了习俗发展,也塑造了民族信仰内核。
(一)初葬葬式的异同
洗骨二次葬的类型差别主要是指首次埋葬死者时所采取的方式或置放的场所间的差别。广西壮族的洗骨二次葬分为寄土、捡骨、埋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寄土一般是将死者装入棺椁,浅埋进土里,为的是让尸体快速腐烂,也有将死者置于树上自然腐朽或者火烧的。寄土一定要找风水师“课日”“择地”后才能下葬,体现了人们对这一仪式神圣性的尊崇。
而冲绳的洗骨二次葬初葬相对来说复杂一些,有“湿葬”和“干葬”之分,所谓湿葬就是将死者埋入土中,而干葬就是露天的葬法。也有学者将其分为“埋葬”和“地上葬”两种。埋葬也指土葬,地上葬则包括野葬、树上葬、岩上葬、洞窟葬等。没有特意使用火葬的二次葬。值得一提的是洞窟葬几乎支配着整个冲绳的二次葬形式,究其原因,不仅因为冲绳的地理环境多洞窟,就地取材较为方便,还因为对缺乏建筑材料的冲绳人而言,洞窟同时也是居所,将死者置于洞窟中就是为其提供最后的住所,也是使其回归祖先神灵的愿景。
由此可见,广西与冲绳的二次葬在其基本形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又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对生死信仰的认识,这些因素不仅引导着当地洗骨二次葬的发展,也塑造了仪式文化上的独特风貌。
(二)仪式流程的异同
广西壮族的洗骨二次葬与冲绳的改葬(二次葬)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即初葬(寄土)、捡骨和埋骨。对于初葬的死者,两地都会首先进行一定方式的追悼和纪念,以求安定死者的灵魂,帮助他度过死后至进行二次葬的时间。捡骨的时间也大致相同,一般都会等到尸体腐朽,如果开棺后发现尸体没有完全腐烂,还会再等待一段时间,具有灵活弹性的特点。捡骨者大多数都为家属,男性居多,也有一些地方禁止家中女性参与二次葬。二次葬的容器多为陶瓮,而死者遗骨的姿势必定是按照屈肢蹲卧的状态摆放,头骨也必定在上方。这也是隐喻人在母体中胎儿姿态的表现。陶瓮一般都会埋入家族的墓地,意思是死者真正回归了祖先,完成了进行二次葬前的那种“游荡”状态。在二次葬结束后,两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来访宾客,使整个仪式圆满落幕,这不仅是为了完成仪式流程,企求先人的完整回归,还是家族成员与亲戚、近邻的一次交流与显示自己孝心的机会。
不过两地洗骨二次葬的区别也很明显。首先是广西壮族的二次葬在初葬時十分重视时间地理上的风水,会请教算命师傅,这无疑是受中国传统迷信思想或道家文化的影响,而冲绳居民设立牌位,供奉新佛,是佛教文化的体现。广西在经历几次中原居民南迁后,吸收了许多中原文化,并融入到了自身的二次葬中,不难理解其风水思想的来源。而冲绳也接受了佛教的传入,如宽政12年(1800年)奄美诸岛建立禅王寺等。这些宗教思想渗透进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二次葬的形态。其次是广西初葬时通常是棺木浅葬,捡骨后剩下的棺木有的丢弃,也有地方会由家属带回家做猪圈的栏板等,陶瓮则被小心翼翼地请回家族墓地,而冲绳在佛教推行前常用风葬或大瓮土葬,冲永良部岛比较特殊,初葬使用的石墓就是死者的最终归属,捡骨后陶瓮仍然埋在此墓下。捡骨时,广西壮族有时会请专业捡骨人代替子女完成工作,但冲绳没有这种习惯。捡骨后的容器方面,广西基本使用陶瓮,其纹样和色彩也都形成了固定化的特色,龙凤和金色釉面都代表吉祥富贵,既表达了家人对死者安息的愿望,也是希望死者能保佑自己生活安康。冲绳的捡骨容器却不局限于陶瓮,也没有类似的图案,墓地也多建在海岸沙滩上,反映了当地传统的海神信仰。两地举行的祭祀活动和追悼仪式也不尽相同,壮族祭祀仪式是中国传统民俗思想的体现,冲绳的祭祀更像是佛教与传统信仰的结合体。
归根结底,广西壮族与日本冲绳的洗骨二次葬都以安抚死者灵魂为目的,同样重视祭祀与酒宴,但是作为其出发点的思想本质和信仰却截然不同。
(三)心理成因的异同
综合来看,广西和冲绳虽然有着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却利用洗骨二次葬来完成相同的职能。一方面是调解社会矛盾,加强同亲族的交流与联系,同时达到“尽孝”的目的,另一方面,冲绳的祖灵信仰与广西的祖先崇拜又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二次葬的仪式将死者由死后对家庭有威胁的死灵转化为保护家庭的祖先,表达了对死者的尊敬与怀念,其实质是以洗骨再葬的形式重新接触亲人,接纳死者的灵魂。
广西的洗骨二次葬以道教为形式,又兼容儒家守孝与家族观念,拥有中国传统民俗的事象和较之冲绳更加紧密、更加牢固的祖先回归观念。壮族二次葬在仪式细节上极尽所能,禁忌规矩更多,宴请排场的规模也更大。人们通过举行这样的盛大仪式,消解死者的痛苦与自身的不安,也彻底为死者打上了家族的烙印。
冲绳的洗骨二次葬则受佛教影响极深,从祭拜到洗骨都处处影射着轮回转生的思想,佛教已经完全融入到人的日常生活中,传统宗教信仰却和佛教形成了一种割裂性的、分化的关系,同时存在于当地的二次葬仪式中。冲绳洗骨的意义更多是让死者升华并重生,虽然死者成为了家庭的守护神,但多了一层神秘朦胧的光辉,与家庭的关系既紧密,又颇感遥远,我们认为这是两地洗骨二次葬最大的不同。
四、结语
洗骨二次葬作为不同地域自发产生的独特丧葬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对于精神和社会的需求。对于古人而言,与其敬畏死灵,不如指引死者灵魂回到家中,看着亲人安息自己的内心能得到慰藉,又能思考灵魂和生命的意义,而血亲、阶级和生死境界的矛盾又能在神秘庄严的仪式中得到缓解。广西与冲绳的二次葬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其必然的联系,但其种种事象显示了冲绳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广西的二次葬是否与和冲绳关系密切的福建等地葬俗有关联,是否能寻找到二次葬在东亚流变的线索,将是今后广西与冲绳洗骨二次葬对比研究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日)酒井卯作.琉球列島における死霊祭祀の構造[M].东京:第一書房,1987.
[2]梁敏.捡骨葬——壮族主要的葬制[J].民族研究,1982(6).
[3]张立.我国民间丧仪蕴含的终极关怀精神探析——以山东乐陵民间丧葬仪式为例[J].2010(4).
[4]梁福兴,陆发焕.壮族丧葬仪式结构及其文化象征意义解读(二)[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1).
[5]八木透.日本の改葬習俗と韓国の草[J].佛教大学総合研究所紀要,1995(1).
[6]小野重朗.奄美民俗文化の研究[M].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81.
[7]中根千枝.南西諸島の社会組織序論[J].民族学研究,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