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质量调研报告
2019-08-27刘亚茹赵立然林玲刘晓敏
刘亚茹 赵立然 林玲 刘晓敏
摘 要:为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质量,文章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十堰市六县一市的留守儿童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儿童虽然是弱势群体但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国家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问题但关爱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策略仍需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方面仍存在情感缺失、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质量
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劳动人民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纷纷去外地打工,农民工潮随之而来。农民工由乡村走向城市一方面搭建了城乡交流的桥梁,另一方面,农民工潮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就是与农民工问题相伴而生。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边城里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的外出,缺少了父母亲的关怀和爱护,在教育、生活、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位,家庭监护缺乏监督和指导,使孩子的情感寄托失去了依靠。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如此大量的留守儿童引起了社会关注但怎样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与成长,解决情感供给的不足,仍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作為当代大学生,湖北医药学院彩虹育蕊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更积极为关爱留守儿童贡献自己的力量。自2014年到2018年,彩虹育蕊志愿服务队走访了一所城区留守儿童学校(李家湾小学)、2处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竹山县大庙乡、宝丰镇)、4所农村留守儿童学校(丹江口市土台村、丹江口市丁家营镇、郧阳区白桑关镇、郧阳区青曲镇中心小学),我们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特长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包括团队训练、防性侵、防溺水等儿童安全自护教育、学业辅导、兴趣小组、宣讲十九大精神,并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联系机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质量问题进行调研。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感觉自己生活幸福,有40.44%的留守儿童幸福指数为8-10;有17.19%的留守儿童幸福指数为6-7;有16.28%留守儿童幸福指数为3-5;仅有8.9%的留守儿童幸福指数为1-2。但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打工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情感上的依赖,缺失了一部分社会支持,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留守儿童常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在留守儿童中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正如图1显示,相对于父亲,母亲大多数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出门打工的母亲打工时间大部分在半年到一年之间以及未去外地打工;出门打工的父亲打工时间大部分在半年以内、4年以上,同样,少部分在2-3年;总而言之,父母打工时间大部分集中在4年以上,少部分集中在2-3年,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的代名词,留守儿童的教育是预防性的,但由于缺失了父母一方或双方的情感依赖,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影响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情感缺失,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彩虹育蕊志愿服务队连续5年的实地调研考察发现留守儿童在性格和心理方面有一定的障碍,他们不同程度地形成紧张焦虑、内向自卑、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不平衡、情绪失调、适应性差、焦虑、抑郁、偏执、敌对等方面有问题的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乡村学校教育质量、学习氛围较差,监护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监督,使孩子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难以上进。
(三)“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在乡村的普及宣传较少,比如众筹等网络捐款很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所用,“互联网+”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带来的福利屈指可数。
三、提升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质量的对策
(一)提升父母责任感,关爱教育子女。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教育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认为满足子女的物质生活即可,忽视了与子女的交流。这种观念不仅会使子女与父母间关系疏远,更会逐渐降低父母的责任感,并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发生变化,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转变父母教育子女的观念,要充分提升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感,让其在关心子女生活的时候更能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升父母责任感,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基础的是让父母了解到这种责任感的重要性,当学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之后,学校需要与留守儿童父母进行沟通,让留守儿童父母对子女的身心健康有所了解,学校需要对家长进行教育,提升其责任感的同时转变子女教育的观念,让其能够依据子女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而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精准帮扶,关爱教育留守儿童。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制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问题。我认为学校是关爱教育留守儿童的第一线,学校应该采取精准帮扶措施关爱教育留守儿童,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我们的帮扶关爱策略是,将教师、家长、监护人、 学生作为点,领导小组将点连成线,学校作为面。点、 线、面联动施教,形成学校、家长、监护人、教师、 学生“五位一体”立体关爱教育网络,可以让留守儿童生活的更幸福、学习的更快乐。
(三)利用“互联网+”,关爱教育留守儿童。教授留守儿童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打字、QQ聊天、视频等,让他们可以与父母进行有效交流,利用“互联网+”建立留守儿童使用互联网的监督机制避免留守儿童被网络不良信息所影响,利用“互联网+”让留守儿童接受安全、道德、励志类影片教育,利用“互联网+”让在外地的父母参与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让留守儿童也能切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利用“互联网+”为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众筹,解决他们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
四、讨论
留守儿童问题是乡村社会自身功能不健全,缺少活力和组织动员能力,原来浓厚的亲情淡化所暴露出的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僅是家庭的、社区的、区域性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和国家需要面对的普遍议题,留守儿童问题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安定和团结。近些年来,对于留守问题的研究和谈论层出不穷,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没有真正了解留守儿童内心的需要与渴求。我们认识到,留守问题的长期存在,针对留守儿童这一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苑通,林茜.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改善:现状与展望[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05):634-637.
[2] 徐太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J].商情,2016(31).
[3] 李昌浩,王名坤.关于精准扶贫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经贸实践,2018(13).
[4] 闫佳欣.探究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综述[J].芒种,2017(12).
[5] Wen M, Lin D. Child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 children left behind by their migrant parents and children of nonmigrant families[J].Child Dev,2012,83(01):120-136.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7年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JPD4001。
作者简介:刘亚茹(1996- ),女,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系2015级临本二班学生;林玲(1997- ),女,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系2016级临本二班班学生;赵立然(1999- ),女,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系2017级麻醉一班学生。
*通讯作者:刘晓敏(1981- ),女,讲师,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学工办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