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不了解的海洋馆明星动物

2019-08-27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9年8期
关键词:海洋馆白鲸海豹

本刊综合

要想和海洋动物近距离接触,除了到海中潜水,还可以去海洋馆。聪明的海豚、呆萌的海狮、吓人的鲨鱼、可爱的北极熊……它们都是海洋馆里的明星动物,不过你所知道的关于它们的常识,很多都是错误的。

海豚不懂救人

海豚是一种很可爱的生物,具有纺锤形的身体,爱吃螃蟹、乌贼和小鱼虾等,一天能吃十多公斤呢。它们智力非常高,被誉为“海洋中的天使”。

多年来,到处流传着海豚救落水者的一些故事和传说,但其实这些故事和传说被人类赋予了美好的愿望。实际上,海豚并不懂真正意义上的救人,更多的是一种本能反应。

作为哺乳动物的海豚在海里不像鱼类那样用鳃呼吸,而是用肺呼吸,因此不能像鱼类一样长久地在海里生活,它们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浮出水面调整呼吸。这是海豚生存下来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所以海豚出生后,它的妈妈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它顶到海面上,让它尽快熟练并掌握这种技能。即便是稍大一些的海豚,虽然在一般情况下能够自己到达海面,但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它的妈妈也会用吻轻轻托起它。有时候,当人们不慎落水后,海豚妈妈会误以为是自己的孩子落水了,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救助,并警示想要侵犯的动物,防止它们接近落水者。正是因為这样,海豚有时会误打误撞救下落水者,但是海豚的这种行为常常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它们懂得救人。

不是所有鲨鱼停止游动都会死

鲨鱼是海洋中一种凶猛的鱼类,满嘴利齿,骨架却由软骨构成,软骨比骨头更轻、更有弹性。鲨鱼体型不一,有的身长仅18厘米,有的身长18米。

很多经常去海洋馆的朋友们发现,鲨鱼虽然游得很慢,但是几乎一直都在游动,并且总是张着嘴。事实的确如此,一些种类的鲨鱼根本不能停下来,否则就会死亡,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鲨鱼的很多器官都是为了能够在海洋中迅速捕捉到猎物而进化,新鲜水流经鳃的效率极高,因此已失去主动吸水呼吸的功能,同时鳃也退化了,这类鲨鱼往往新陈代谢速度也很快,为了获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必须不停地游动。它们只有通过“撞击”让海水穿过自己的鳃裂(咽部两侧的裂缝)才能呼吸,在静止状态下就会窒息。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鲨鱼都是这样的。在进化过程中,依旧有大量鲨鱼保留着口腔抽吸的呼吸方式,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像其他鱼类一样主动吸水呼吸,比如护士鲨、天使鲨和须鲨等就是如此,这些鲨鱼可以一动不动地长时间停留在海床上休息。

因为大白鲨、鲸鲨等一些鲨鱼中的明星都需要通过不停地游动进行呼吸,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所有鲨鱼都是这样,一旦停止游动就会死。

北极熊不是绝对的肉食性动物

在很多海洋馆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北极熊高大的身影。北极熊在不同的语言中又被称为白熊或冰熊,被全世界公认是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为现今陆地上最大的肉食性动物,成年北极熊直立起来高达2.8米,雄性北极熊体重为300千克~800千克,雌性为150千克~400千克。

北极熊的毛是无色透明的,会反射光线,外观上通常为白色,而皮肤是黑色的。它们是游泳健将,主要在海冰上捕捉海豹为食,有时会进入冰窟窿捕捉白鲸。当捕食所获甚丰时,北极熊会挑肥拣瘦,专吃海豹或者白鲸的脂肪,这主要因为是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地区,多吃这些动物的脂肪更有利于御寒。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完成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第一人、著名极地探险科学家高登义在北极考察时发现,北极熊所吃的食物在不断发生变化:当海豹少了,它们就开始吃鱼。2011年,他发现北极熊能吃海带;2012年,北极熊可以吃鸟蛋;到了2013年,部分北极熊甚至开始尝试吃草。随着北极浮冰面积减小和人类无限制地捕杀北极海豹,北极熊会不会像熊猫一样变成杂食性动物?高登义说,这还需要持续观察。

不过毫无疑问,为了适应北极气候环境变化,谋求生存和自身繁衍,北极熊的口味正在发生变化。达尔文说过:“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如果有一天,北极熊从肉食性动物完全变成杂食性动物,我们不必太过惊讶,要知道它们的祖先棕熊就是杂食性动物。

海豹也能在湖中生活

海豹头部圆圆的,身体呈流线型,耳朵变得极小或退化得只剩下两个洞,游泳时可自由开闭,四肢变为鳍状,前肢短于后肢,全身披短毛,有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

很多人以为海豹只能生活在海洋中,大概是忘记了生活在贝加尔湖的淡水海豹——贝加尔海豹。不过,这种淡水海豹也来自北冰洋。根据现代生物学家的研究,贝加尔海豹与环斑海豹在血缘关系上最为接近,而北冰洋是环斑海豹的主要生活区域。

根据资料,贝加尔湖所在的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在5亿多年内从未被海水淹没,贝加尔海豹的祖先是如何从遥远的北冰洋来到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并延续至今,目前仍然众说纷纭。

科学家推测,海豹来到贝加尔湖最可能发生在冰期。当时,叶尼赛河和安加拉河流域长期被冰雪覆盖,河床变深,生活在北冰洋的海豹活动范围向南部不断扩大,它们经过几千千米的长途旅行而来到贝加尔湖。而当冰期结束,河水流量大减,河床变浅,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只好滞留此处,并逐渐演变为淡水海豹。

贝加尔海豹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海豹,这种海豹成年后体长只有1米左右,体重在40千克左右。正是因为贝加尔海豹很小,所以游动的速度非常快,在水中捕捉猎物的时候游行速度可以达到时速20千米。不仅速度快,它们还非常敏捷,在快速前进的过程中能够非常灵活地变向,因此,即便是再灵活的鱼也很难逃它们的手掌心。

尽管贝加尔海豹在水里非常灵活,但是在陆地上却异常笨拙。这种海豹的四肢已经彻底进化为鳍状,并且后肢与尾部连在了一起,这导致它们根本无法在陆地上行走,甚至匍匐前进也远比其他种类的海豹更为艰难。

贝加尔海豹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科学家们发现环斑海豹也有两个分布在北欧的淡水海豹亚种:赛马湖亚种和拉湖亚种。现在包括贝加尔海豹在内的3种淡水海豹都因人类的过度捕猎濒临灭绝,其中赛马湖亚种仅存250只左右。

白鲸不止会尖叫

白鲸成年后身体颜色为独特的白色,它们也是海洋馆的明星动物,其美丽优雅的外形深受参观者喜爱,但是它们却不太安静,时不时发出的尖锐刺耳的叫声让很多参观者受不了,有些参观者甚至以为白鲸只会这样尖叫。

这是人们对白鲸的误解。实际上,白鲸是鲸类王国中最优秀的“口技”专家,能发出几百种声音,而且发出的声音变化多端。为了了解白鲸的声音,曾有科学家在三角洲白鲸迁徙目的地进行现场水下录音,结果出乎意料,他们竟然听到了猛兽的吼声、牛的“哞哞”声、猪的呼噜声、马嘶声、鸟儿的“吱吱”声、女人的尖叫声、病人的呻吟声、婴儿的哭泣声……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白鲸还可以发出铰链声、铃声、汽船声等。

白鲸不停地“歌唱”,实际上是在自娱自乐,也是同伴之间的一种交流,这是它们夏季迁徙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是待在海洋馆中,我们一般很难听到它们这么精彩的“口技”。

海龟不会把头和四肢等缩回壳内

我们都知道日常所见的乌龟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被袭击时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于是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海龟也是如此,事實上并不是这样。目前已经发现的所有海龟在受到攻击或遇到危险时都不会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这绝不是因为海龟们胆子大。

不同于在陆地上生活的一些龟类,海龟们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它们不可以把头、尾等身体部位缩进龟壳内。比如,它们一缩头,流体动力外形就会改变,等待它们的就是在水中原地打转或者沉底。海龟遇到危险时的处理方式和豪华装甲汽车遇袭时采取的策略一致——利用“装甲”和机动性快速通过危险区。

以后,我们再也不能将“龟缩”作为龟类动物唯一的生存策略了。

海狮吞石头可能不是为了潜水

动物学家们观察到海狮、海豹和海狗等部分海洋动物喜欢吞食光滑的小鹅卵石和海滩石,它们吞食的石头一般与高尔夫球差不多大,但也有例外,有人曾在一只海狮的胃里发现了一块重约11千克的大石头。

这些海洋动物为什么要吞食石头呢?对于这一问题,人们的见解不一。有的人认为,它们吞食石头是为了增加体重,便于下潜,因为石头可以起到降低其脂肪浮性的作用。但是不少生物学家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些石头和鸟嗉囊里的沙粒一样是用来磨碎食物的,起帮助消化食物的作用。另外有人则认为,石头是用来除去胃里的寄生虫如线虫和绦虫等的,当寄生虫被研磨致死后,会被胃反上来吐掉。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的汤姆·洛克林博士指出,海狮、海豹和海狗等海洋动物吞食石头可能还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在生育季节,它们为了繁殖后代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不能离开自己的孵化地,因此被迫禁食,如果把石头填在胃里,就可以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使胃部产生一种饱胀的感觉,以减轻饥饿的折磨。吞进胃部的石头是消化不了的,当它们觉得不需要这些石头时,就把石头吐了出来。但是,科学家们在幼小的尚以母乳为食的海洋动物胃里也发现了相当多的石头,这就令以上学说难以自圆其说。

也就是说,海狮、海豹和海狗等海洋动物为何要吞石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还有待继续探究。

猜你喜欢

海洋馆白鲸海豹
令海洋馆起死回生的12个字
海洋馆,我来了
大号“白鲸”
“大”白鲸
和白鲸零距离
与鲸共眠
取悦客户最在意的人
可爱的海豹
取悦客户最在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