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阅读学习中领略经典文学的魅力
2019-08-27李媚
摘 要:经典文学是高中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语文阅读中,学生若能仔细阅读及赏析经典文学作品,可从中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技巧,把握文学经典的主体架构,帮助学生领略经典文学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以高中语文阅读学习,探讨经典文学阅读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经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1-0032-01
一、掌握文学写作背景,明確经典文学的定位
高中语文中选取的经典文学,大多是作者在特殊的背景下写作出的文学[1]。针对此类文学,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联系文本写作背景,明确文学作品的定位,之后找到高效学习的方向。
比如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学作品为例,在学习前可借助百度百科搜索文章写作背景。搜索发现,该作品是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中的散文,他的写作背景是为了痛斥“三·一八”惨案,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歌颂虽殒身的中国女子的勇敢与坚毅。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用回忆及事实抨击的方式来表达对刘和珍及其他爱国青年的尊敬,对他们的牺牲表示哀悼,借此严格要求自己,号召更多的人民奋起反抗。从这篇经典文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转折句的应用方法,初步定位文学作品,进而提高自身阅读效率。
二、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理解文学作品特点
经典文学作品通常包含如下两个特点:一是该文学作品受到普遍认可,二是文学作品不惧时间的检验。经典文学作品在语言应用中非常有特色,多年来被大量的学者及文学家所应用,所以在阅读学习经典文学的时候,就需要关注作品中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与鉴赏。
比如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经典文学作品为例,在小说开头的时候,描述了一段内容:“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对这一话语分析,可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曹雪芹是清朝人,清朝,我国的通俗文学得到了飞速发展。通俗小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文字的运用上,既有古代文言文应用特点,同时其具体表达也浅显易懂。比如语句中所用的“且说”保留了文言文的语言技巧,同时这也是通俗小说常用的写作方法,可以用作衔接上一回的表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在语言的应用上简练、生动形象,“打发了轿子”这是古富贵人家出行或接重要人物的方式,反映林黛玉身份的不一般,“车辆久候了”表述了主人家对所接之人的重视。应用这样简单富有蕴意的语言表述,可发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三、加强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理解作品框架
经典文学作品的整体结构编设是非常精妙的,为此在阅读学习经典文学的时候,需学习文本框架结构,以帮助自身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写作技巧[2]。
比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鸿门宴》这一经典作品,在阅读学习中可了解到,文章以项羽由主动变被动和刘邦由被动变主动为线索,以宴前、宴上、宴后为序,记叙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斗争。这样的文章结构非常严谨,读者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在叙事手法上,从背景描写到冲突,引出文章的高潮,之后讲结局,结尾中以刘邦诛杀曹无伤为尾声,呼应了开头,这样使得整个故事完整,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此外,文章在写作手法中,采用很多对比的认识,如描写项羽与刘邦的言行举动,以此形成人物间的互相对比,充分刻画人物并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比如项羽这一人物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却刚愎自用、不懂策略,刘邦则善于用人,果断善谋,机智过人。文章用简短的篇幅记叙了一场历史事件,并且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不得不赞扬作者在结构设计上的精妙性。
总之,经典文学中蕴含的知识丰富,阅读学习的价值高。在具体阅读学习经典文学的时候,我们需解读作品背景、语言艺术、框架艺术,以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写作方法,巩固自身的文学水平,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琳.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赵可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与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相关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作者简介:李媚(1992—),女,壮族,广西象州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