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关系与企业跨界创新的关系研究
2019-08-27潘婷
潘婷
摘要:外部环境的动态性激发着企业的创新。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外部异质性知识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跨界搜索已成为企业实现跨界创新的重要“桥梁”。故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组织搜索理论和美第奇效应,分别沿着价值链的角度,构建了与横向、纵向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强度、跨界搜索的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与企业跨界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跨界搜索在网络关系强度与跨界创新中可能起中介作用的假说。
Abstract: The dynamic external environment stimulates the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However, with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gradually realizing the importance of external heterogeneous knowledge in market competition, boundary-spanning sear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ridge" for enterprises to achieve boundary-spanning innovation. Therefore,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theory, organizational search theory and Medici effect,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enterprises, boundary-spanning search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market knowledge and boundary-spanning innovation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The hypothesis that boundary-spanning search may play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strength of network relationship and boundary-spanning innovation is put forward.
关键词:上下游产业链;网络关系强度;跨界搜索;跨界创新
Key word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ial chain;strength of network relationship;boundary-spanning search;boundary-spanning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0-0277-03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白热化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推进,市场竞争愈加剧烈。“打败你的不是对手,颠覆你的不是同行”。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就需要通过新知识资源来不断地实现创新。然而如今行业界限不再泾渭分明的跨界竞争,给在位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组织搜索理论,现有跨界搜索的研究主要是寄希望于跨界新知识资源的整合来实现企业创新。组织在为了避免知识的枯竭方面,会积极地搜索技术知识与市场知识,通过外部知识突破自身既有知识基础的羁绊[1]。环境联盟的观点认为,跨界搜索是新创企业的一项关键活动,能够应对不同的市场力量,增强企业创新的能力,是企业能够在竞争环境下创造更多创新绩效的重要工具[2]。
当然,并非只要有跨界搜索就一定会带来企业创新。外部环境中的各因素也会影响组织搜索的类型与形式并影响企业的创新。组织的跨界搜索不仅仅是对知识、技术的探索,也是对企业新的网络关系的实践。已有学者从社会网络关系理论的角度研究了企业与外部市场,如供应商、客户、竞争者等之间的联系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3],以及基于关系网络的企业战略影响着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
然而,企业跨界创新一词虽然常被提及,但是关于跨界创新的研究文献却是很少。并且集中于通过企业的社会网络关系强度能够影响企业的跨界创新的研究还没有。这样会影响对“网络关系—跨界创新”内在机理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组织搜索理论以及美第奇效应,就网络关系、跨界搜索与跨界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网络关系
社会网络关系可以分为个人、组织、行业等不同层次,本文从组织角度对社会网络关系进行考虑。从微观层面来说,组织的结构特征,如组织的强弱关系、直接连接关系等,影响企业的创新与转型[4]。依据Granovetter提出的网络关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其中关系嵌入性中包含了网络关系的强度特征。弱关系有利于信息和资源的传播、流动机会的获得,因为它们往往是充当互不相关的社会群体之间的桥梁(bridging ties)。而Bian,YJ認为从个人的关系网络层面,强关系得到的信任与责任特征比弱关系更能获得工作的机会。因此本文最终决定从强、弱关系网络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同时,不同的合作伙伴关系类型,如与供应商、客户和竞争者的联盟关系强弱,影响着信息资源传递与获取信息的质量和数量[5]。
1.2 跨界搜索
现有的对跨界搜索的分类有行业内部与外部、深度与广度、本地与远程等二元维度。Sidhu等通过整合考虑价值链与知识维度的内容,从供给方、需求方与空间三个维度来分类跨界搜索[6],这三个维度分别与供应商、顾客以及竞争对手的知识相对应[7]。Li等根据价值链的分类标准,并结合知识资源的维度,将跨界搜索从科学、技术、产品市场三个方面进行分。之后,也有学者将科学与技术知识加以融合,认为沿着企业价值链角度的跨界搜索行为可划分为科技驱动和市场驱动两个维度[7]。近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文献将跨界搜索划分为技术知识与市场知识两个维度。同时,跨界搜索既可以是跨组织,也可以是跨知识以及地理层面等的企业对外搜索的行为。本文所提到的跨界搜索主要是跨组织边界的行业内外的一种对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搜索行为。
1.3 跨界创新
Barton认为企业的创新来源于企业的交叉领域中。徐莉俐强调,企业要想获得跨越式的创新,就需要跨越行业、地域、文化以及时空的限制,实现自我行业的革新。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就意识到通过整合不同学科、文化领域内的人才与组织,实现思想上的碰撞,打破行业、学科壁垒,实现行业、文化层面上的跨界创新。之后约翰松将这种跨界的现象解释为“美第奇效应”。从企业跨行业创新的视角出发,於军和孟宪忠[8]发现,跨界创新不仅是对传统行业的跨越,更是对原行业中的规则的突破。也有学者从跨地理边界的视角分析企业的跨界创新问题,Levina和EVaast提到了新的联合场域(new joint field)的问题,该联合领域涉及到了各种地理分布的社会经济领域的跨界。从跨知识层面的跨界创新视角出发,Schneckenberg[9]以单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大型跨国公司如何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实现知识共享,从而达到开放式创新的目标。Steve认为创新组织的外部知识资源来源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占创新发展投入的绝大多数比率。当然也有学者从上述内容的整合视角出发的,陶小龙[10]等将跨界创新定义为企业通过跨越组织以及行业的边界,实现的是企业全面的创新活动行为,这不仅是一种思维上的革新,也是行动上的创新。
2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的动态开放视角,认为企业要想取得核心竞争优势[11],就需要从外界的搜索战略中,不断补充本企业所需新知识。而从理论推演到实证研究皆表明,企业发展到成一定阶段时,会容易表现为一种路径依赖性。企业要想打破原有路径,跨界搜索则为新路径的开辟提供了实践方法指导。
2.1 网络关系与跨界搜索
组织在其社会网络中,会积极地通过寻求合作关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特别是知识网络的构建,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新绩效。组织之间的网络关系是跨界搜索的重要途径,网络关系的联系特征和结构特征,对跨界搜索的结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研究多将企业的合作关系视为一个简单的,即存在与否的,二元变量。之后,有学者开始从企业之间的合作类型与合作关系的角度,如企业与横向与纵向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强度的角度来考虑企业外部的网络关系。从横向合作来看,主要视为与竞争对手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而纵向合作主要分为供应商企业与买方企业或顾客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比较Burt提出的结构洞理论与Coleman提出的网络闭合理论,网络关系的强弱程度依然在企业的创新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12],而网络关系中的直接合作关系(如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等)相较于间接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更具有可视性。与沿着价值链上企业的关系网络是企业获得异质性知识资源的重要渠道。
沿著价值链的企业网络关系中,供应链管理具有特殊的共振性,是解释企业创新绩效水平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组织的外部网络关系正向影响组织的跨界搜索能力,同时,组织之间的高信任水平有助于企业对隐性知识的跨界搜索与获得。外界隐性知识的流入,也需要合作关系的双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些学者将跨界搜索划分为三个维度:供应方、需求方和空间层面,其中供应方层面的跨界搜索包含着技术知识,而与供应商之间的网络关系,可能会影响对技术知识的获得;相应地,需求方层面的跨界搜索主要为市场知识。与顾客之间的网络关系,可能对市场知识的获取有影响。具体的,从供应商、顾客和竞争对手处获得的知识资源是创新所需知识的补充,而与它们之间的强关系网络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的获取、有利于降低信息冗余度。基于协同效应和耦合协调度理论观点,与上、下游企业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它们之间的耦合发展与变化。Inkpen认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网络关系能够促进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上游企业一般被认为是与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技术探索有关,上游互补资产如研发资产、知识资产,会补充企业的技术知识资源。与上游企业之间的强关系会提升彼此之间的信任水平,激发对新知识的需求。同时,上游企业的技术距离也会影响其下游企业的市场份额等,与上游企业之间的强关系也会增强企业对跨界搜索市场知识的需要。而下游企业多以顾客的需求端为主,接触的多为与产品市场有关的知识。故需求端一般会侧重于外部市场的搜索,以及产品的替代方式、销售渠道,顾客的偏好等。与下游企业之间的强关系会促进企业获得关于产品市场的信息与发展趋势,同时,与下游企业的强关系也会提高企业获得顾客所需的与产品相关的技术知识的几率。
尽管纵向合作关系对影响企业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Tomlinson实证证明了横向合作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早期的文献研究强调了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强关系可以减少恶性竞争、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协作以及加强信息交流,这能极大地提高组织绩效,但是行业联盟之间的关系越强,则越需要兼顾众多企业的不同需求与规章,较大程度的兼容性不利于企业的跨界创新[13]。以此同时,企业建立横向合作的战略联盟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浪费以及不断重复的资源,但正是因为避免冗余资源的产生,同时也避免了企业异质性知识资源的出现。网络关系中的弱联系有助于企业获取异质性的、新颖的知识与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且弱网络关系会带来低成本的优点,利于优化现有产品的设计。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
假设1:与上游企业之间的强关系对跨界搜索技术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市场知识的获得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假设2:与下游企业之间的强关系对跨界搜索市场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技术知识的获得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假设3: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横向合作弱关系有助于企业跨界搜索技术和市场知识。
2.2 跨界搜索与跨界创新
越来越多的企业创新开始关注跨界搜索外部知识的重要性,其中,跨界搜索的技术知识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与制造至关重要。借助跨界搜索广度上的更多领域内的技术知识,利用这些技术知识能创造新的边缘或独立市场,来实现企业的新技术层面的跨界创新;或者通过跨界交叉领域内的技术知识的深度挖掘,利用“旧技术”来提升企业的产品,实现产品的新升级,从而打开市场、创造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这样也可以实现跨界技术创新。与此同时市场知识对企业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14]。在现有的主流企业不愿向远落后于自己的细分新市场学习的大趋势情况下,广泛地跨界搜索市场知识,积极运用获取的新市场细分化的知识,开辟新市场,可以实现企业的新市场层面的跨界创新。通过对跨界交叉领域内市场知识的深度了解,可以利用降低成本等来吸引低端受众客户群,这样有利于实现企业低端市场层面的跨界创新。
然而现有的跨界搜寻与绩效关系研究大多基于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视角,没有考察跨界搜寻的成本效益问题。尽管Ann和Paul认为企业从供应商处搜寻的创新信息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Miotti和Sachwald发现来自竞争对手的新知识负作用于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但Kim & Kogut却认为在前期适度的知识搜索的情况下,异质性知识有助于丰富企业的知识库,提高企业创新绩效;而后期过度的知识搜素则会因知识的冗余而增加企业整合知识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工作负担,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即知识搜索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Laursen和Salter[15]以整个英国制造业企业为例,也认为过度的知识搜索广度的实现会制约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
假设4:跨界搜索技术知识与企业的跨界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假设5:跨界搜索市场知识与企业的跨界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3 结论
本文在社会网络关系理论、组织搜索理论与美第奇效应的基础上,分析了焦点企业在沿着其价值链方向的纵向企业的合作关系中,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强关系、与横向合作企业的弱关系更有利于组织对跨界搜索技术和市场知识的获得。同时,跨界搜索技术和市场知识皆有易于企业在跨界交叉领域内实现创新,但是盲目的搜索外部异质性知识却不能很好的“吸收”与“消化”的话,外部知识在达到一个临界点会反噬企业的跨界创新,即跨界搜索知识与企业的跨界创新可能存在U型关系。(如图1)本文研究网络关系、跨界搜索与跨界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理解什么样的社会网络关系强度有利于跨界创新、跨界搜索在其中是否起着中介作用上面,给企业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Ahuja, G.,Katila, R.. Where Do Resources Come from? The Role of Idiosyncratic Situation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25:887-907.
[2]Lin, Chen-Ju, Li, Ci-Rong.The Effect of Boundary-Spanning Search on Breakthrough Innovations of New Technology Ventures[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13,20(2):93-113.
[3]张文红,赵亚普,陈爱玲.外部研发机构联系能否提升企业创新?—跨界搜索的中介作用[J].科学学研究,2014,32(4):289-296.
[4]Martin Ruef. Strong ties, weak ties and islands: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3):427-449.
[5]Philip, R. Tomlinson..Co-operative ties and innovation: Some new evidence for UK ma-nufacturing[J]. Research Policy,2010,39(6):762-775.
[6]Sidhu, J. S., Commandeur, H. R.,Volberda, H. W..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Value of Supply, Demand, and Spatial Search for Innovation [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1): 20-38.
[7]朱桂龙,肖丁丁.跨界搜寻对组织双元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创新能力结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6,34(7):1076-1085.
[8]於军,孟宪忠.从企业实践看跨界创新[J].企业管理,2014(4):22-24.
[9]Schneckenberg D. Open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networking in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15,36(1):14-24.
[10]陶小龍,创业型企业跨界创新模式建构与实现路径——基于两家典型企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
35(14):1-8.
[11]Kogut, B., and Zander, U. Knowledge of the Firm, Combina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2(3):383-397.
[12]Katja Rost.The strength of strong ties in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on[J]. Research Policy,2011,40(4):588-604.
[13]荣帅,李庆满,赵宏霞.平台型企业跨界经营中的跨市场网络效应与颠覆性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4):81-87.
[14]张文红,赵亚普.转型经济下跨界搜索战略与产品创新[J]. 科研管理,2013,34(9):54-63.
[15]Laursen K., Salter A. Open for innovati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 K. manufacturing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27(2): 13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