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探究

2019-08-27代广松

价值工程 2019年20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

摘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通过梳理过去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归纳了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和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研究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以期对中国情境下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探究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 With more than ten-year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governance(IRG) and project quality performance(PQP)has mad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 and lastest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G on PQP for recent ten years, summarizes ma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framework 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hope to provide critical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G and PQP in Chinese context.

關键词:组织间关系治理;工程项目;质量绩效

Key words: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governance;project;quality 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0-0013-03

0  引言

工程项目根植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同时具有临时性契约组织属性以及临时性社会网络组织的典型特征[1]。工程项目的实施与合作是在跨组织间网络关系相互联结情境下具有差异性背景的异质性组织进行资源、能力和技术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参与工程项目的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建立紧密的组织间关系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以及项目质量绩效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达成和提升具有高交互性和高协同性的显著特征要求工程企业聚焦于组织合作惯例和关系管理规则的设计。组织间关系治理作为项目所处社会网络中的关系性规则或者社会规范操作成为工程企业可以有效利用的推动组织间关系发展方向和关系质量向正外部性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实证研究检验了组织间关系治理与绩效间相关关系,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推进,逐渐揭示了其间的影响机理和内部运作机制。但是,国内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间关系治理与项目绩效、项目管理绩效、企业绩效、创新绩效的关系,对于组织间关系治理如何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缺乏系统地理论探析和实证检验。因此,系统的回顾组织间关系治理、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相关研究在过去取得的进展和未来面临的机遇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探析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关系。

1  组织间关系治理与质量绩效关系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

1.1 负相关关系

在公共项目相关研究中,公共部分的问责和行政管理模式使得政府业主为避免亲密关系可能造成或出现腐化现象,较少采用非正式的关系治理机制。实际上形成了公共项目政府业主对正式制度的依赖,对公共项目建设管理实行严格的制度约束,限制非正式的关系治理得到更多的应用[2]。这说明,关系治理不适用于公共项目,强行采用关系治理机制反而导致可能项目的失败。例如,公共项目的主要参与方建立了关系治理机制后,政府业主却依然仅以正式机制的契约合同来考核事后的合同的执行效率,这将会直接导致项目主要参与方之间产生不信任感,无益于组织间关系治理机制对投机主义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抑制,甚至可能使主要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关系转变为对抗关系直接导致工程项目失败[3]。

1.2 正相关关系

随着组织间关系治理研究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开始探讨组织间关系治理对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具有正相关影响,已有一批研究学者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更高的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探究,并有学者提出“组织间关系治理—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探究框架,实证了组织间关系治理对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具有积极影响[4],即组织间关系治理程度越高,工程项目质量绩效越好[5]。基于项目治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项目治理重视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关系,以降低项目交易成本为目标,通过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的配置实现项目成功[6]。现有研究认为,风险分担能够积极影响项目绩效[7],但在项目各参与方所处市场环境和关系网络中,风险分担必须借助以信任为核心的组织间关系治理机制才能有效调动各参与方之间积极履约行为[8]。另外,有的学者认为,信任能够影响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从而对项目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以及信任对风险分担具有驱动作用[9],进一步说明了组织间关系治理能够积极影响项目绩效,即达到质量绩效提升的目的[10]。

2  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研究的实证结果

2.1 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维度测量

2.1.1 组织间关系治理的维度测量

自从Macneil提出关系契约概念以来,其对应的治理机制——组织间关系治理成为组织间关系中发展最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11]。组织间关系治理是项目所处社会网络中的关系性规则或者社会规范操作[12],但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的不同,组织间关系治理的概念维度划分存在一定争议,Heide和John的研究把信任、承诺、合作以及联合解决问题和联合行动作为组织间关系治理的测量维度,Poppo和Zenger认为开放性沟通、信息共享、信任、依赖、合作是其主要内容结构,Mesquita等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认为组织间关系治理包括信息共享、互助、互惠3个维度,国内研究学者,骆亚卓将项目组织间关系治理按照构成维度划分内部规则和外在行为,内部规则包括信任、交流、柔性等,外在行为包括合作、冲突解决、联合解决问题、分享目标和计划等。董维维和庄贵军[13]在探析组织间关系治理本质中,分别从关系规范、关系状态、关系行为角度综述了组织间关系治理的维度。本研究认为,中国情境下,组织间关系治理包括关系规则和关系规范两个方面,关系规则包括信任、承诺、利益共识3个维度,关系规范包括合作、主动沟通、联合规划和联合求解4个维度。

2.1.2 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内涵界定和维度测量

国内外关于工程领域中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的质量绩效研究较少,但是对于工程项目绩效和项目管理绩效有很多的研究成果。Garvin作为最先对质量绩效内容结构进行研究的学者,他提出了工程项目质量绩效考核的八个因素,明确了质量和绩效之间的关系。Dow等和Curkovic等选择了交验合格率、耐久性和可靠性作为质量绩效的内容结构,Voss和Fynes选择质量、顾客满意及交付质量3个维度为质量绩效的测量维度。国内研究学者,刘学元等[14]在探究企业质量绩效的影响机理时,将产品的性能、可靠性、设计、安全性、顾客感受作为质量绩效的测量维度,易岚等[15]人在其实证研究中采用了内部质量绩效和外部质量绩效作为质量绩效的内容结构,贺金凤[16]提出不確定条件下的质量绩效测评方法,并建立了质量绩效评价模型,将顾客满意结果、组织经营结果、其他相关方的满意结果作为质量绩效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根据中国现有的特定市场情境,认为工程项目质量绩效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水平和建设产品效果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建设产品的交付质量、顾客满意度以及建设产品的实用性与可靠性3个测量维度。

2.2 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实证研究的结论

因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在实证研究中差异较大,有正相关关系、负向相关关系、不相关关系以及非线性相关关系。首先,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组织间的关系性规则或关系规范有利于质量绩效的提升。Wang和Chen通过122份项目数据探究了项目受不确定性和关系专用性的影响,而包括信任在内的治理机制与项目的成功具有正相关关系。Smyth和Edkins在PPP项目绩效的实证研究中,通过300份项目数据发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缺乏信任,应该采取组织间关系治理来提高PPP项目的项目绩效。Zheng等的研究成果明确表明,组织间关系治理与项目绩效具有正向显著关系。国内学者严玲等针对16个非经营性代建项目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得到184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关系治理能够积极提升项目绩效。彭本红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了组织间关系治理与项目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组织间关系治理程度越高对项目绩效的提升效果就越好。刘学元等的研究基于144个研究样本,具体探究了包括信任、合作、沟通的组织间关系治理对质量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面对组织间关系治理与绩效间关系不统一的研究结论,研究学者们们试图解释造成不同结论的原因。有的研究学者指出组织间关系治理和质量绩效属于多维的概念,没有相应成熟的、全面的、统一的测量指标[17]。通过对既有研究的梳理,总结归纳得到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大量研究表明情境因素是造成组织间关系治理与项目质量绩效间关系结论不统一的原因之一,其二,组织间关系治理与项目质量绩效关系研究结论不统一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探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所导致,但实际上是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造成。

2.3 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间的“黑箱”——中介变量

随着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间关系探究的深入,学界逐渐意识到组织间关两者间可能存在一个未知的“黑箱”,即组织间关系治理也许不能直接作用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可能是通过某些“内部机制”对工程项目质量绩效产生作用,学界中也常称之为中介作用。Anvuur利用案例分析验证了工程项目中合作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并认为主要包括信任的组织间关系治理是形成合作的必要条件,而合作是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

从项目治理理论出发,尹贻林和徐志超[18]对中国129个工程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合作在组织间关系治理与项目管理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孙华等[19]的研究结果表明契约治理在组织间关系治理与项目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彭本红和武柏宇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契约治理(合同激励、合同执行、合同适应)的中介作用,严玲等探究了在中国情境中公共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间关系治理通过对互补效应影响契约治理(风险分担机制、报酬机制、选择机制、问责机制),进而提升项目管理绩效。从组织间关系治理的关系状态视角出发,姜涛和熊伟验证了组织间关系治理与质量绩效间存在“内部机制”,刘学元等的研究认为组织间关系治理与质量绩效不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组织间关系治理还通过影响中介变量(促进合作、提供咨询、质量至上、设立标准),进而促进质量绩效的提升。另外,李晓光等在讨论组织间关系治理与PPP项目控制权的实际配置关系时,发现控制权在信任、承诺、沟通与项目绩效关系中扮演重要的媒介作用。

3  组织间关系治理與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的理论框架

在过去十几年间,组织间关系治理相关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近100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不同视角,运用多种方法,用多样化的数据尝试揭开组织间关系治理研究领域最具实际且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组织间关系治理是如何提升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在上述文献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本研究归纳出了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的理论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

首先,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探析认为,组织间关系治理能够直接促进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提升。主要通过两种关系方式来影响:①基于组织间关系规则,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相互信任、给予承诺、达成利益共识能够直接保障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和建设质量,保证建设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使得顾客满意,即组织间关系规则直接促进工程项目质量绩效;②基于组织间关系规范,工程项目参与方之间建立友好合作、主动沟通、联合规划、联合求解的合作关系,是保证设计难题、施工难题和突发事件得到良好解决的规范行为,直接促进了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提升。其次,组织间关系治理通过中介变量来间接促进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组织间关系治理能降低由于契约治理中合同的不完备性和项目不确定性带来的机会主义或关系风险,促进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如约履行合同,进而促进工程项目质量绩效。

4  未来研究展望与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框架相对清楚的解释了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影响机理和内部机制,但这并不表示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关系是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实际上,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之间的关系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而且两者的关系会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变化,未来应该加强对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间关系研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向进行深入挖掘。

①未来研究可通过大量理论研究来检验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关系;②未来研究可通过大量实证研究来探究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间的内部作用机理;③进一步揭开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内部运作机制的“黑箱”;④进一步完善组织间关系治理与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调节效应。

参考文献:

[1]严玲,贺星红,邓娇娇.公共项目治理绩效度量研究——一个理论及实证框架[J].软科学,2013,27(10):131-134.

[2]Ning Y,Ling F Y Y,Teo A C Y.Driving Forces behind and Barriers to Relational Transaction Practices in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s[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4,140(1):239-252.

[3]严玲,史志成,严敏,等.公共项目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替代还是互补[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11):115-128.

[4]代广松,姜骞,田语嫣.关系治理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绩效的影响研究——合作质量的中介效应[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49(09):70-78.

[5]彭本红,谷晓芬,武柏宇.服务型制造的合同治理、关系治理与项目绩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6(2):34-40.

[6]严玲,张笑文,严敏,等.中国建设项目治理研究发展路径的全景透视[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4):191-199.

[7]杜亚灵,胡雯拯,尹贻林.风险分担对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10):46-55.

[8]王雪青,许树生,徐志超.项目组织中发包人风险分担对承包人行为的影响——承包人信任与被信任感的并行中介作用[J].管理评论,2017,29(5):131-142.

[9]王垚,尹贻林.工程项目信任、风险分担及项目管理绩效影响关系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4,28(5):101-104.

[10]尹贻林,徐志超.信任、合作与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关系研究——来自承发包双方独立数据的证据[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19(4):81-91.

[11]邓娇娇,吴绍艳,严玲.关系治理研究的发展及演化趋势——基于共词聚类与文献分析结合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5):154-160.

[12]骆亚卓.项目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研究现状与评述[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4):104-107.

[13]董维维,庄贵军.关系治理的本质解析及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J].软科学,2012,26(9):133-137.

[14]刘学元,赵倩倩,孙敏.供应链关系质量对企业质量绩效的影响——供应链领导力的中介效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9):83-90.

[15]易岚,陶建平,谭偲凤.供应链关系质量、质量管理实践与质量绩效——基于448份湖北企业调查数据[J].经济管理,2017,39(10):112-129.

[16]贺金凤,徐松杰.不确定条件下的质量绩效测评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 30(11):2013-2018.

[17]陈灿.国外关系治理研究最新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10):74-80.

[18]尹贻林,徐志超.工程项目中信任、合作与项目管理绩效的关系——基于关系治理视角[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41-51.

[19]孙华,魏康宁,丁荣贵.“互补”还是“替代”?——关系治理、正式治理与项目绩效[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111-121.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
网桥技术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工程项目公司应对“营改增”的策略
工程项目预结算的管理
企业工程项目审计思考
PDMS结合CAD及EXCAL软件在石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对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不平衡报价的分析及控制(上)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