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措施探索
2019-08-27陈波
陈波
摘要:严格控制及预防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及事故,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及质量防控水平,促进我国市政项目的建设质量,推进城市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结合作者的经验及一些思考,就市政项目施工存在的安全及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及研究,提出一些经工程实践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措施,以供市政项目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ictly control and prevent safety accidents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safety and quality control level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municipal projects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nd some thought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safety and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proje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that have been proved by engineering practice for municipal proj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unicipal construction.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分析及措施
Key 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safety;construction quality;analysis an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0-0071-03
0 引言
由于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各项市政工程施工所处的环境均具有單个性及独特性,不同项目的外界环境不仅是复杂多变,且随着施工的进行在不断变化之中。故影响到市政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外界因素非常多,也随之多变,造成市政施工安全及质量事故频繁发生,甚至可能说是防不胜防。
同时,工程施工各个项目均为个别设计,不同项目之间在设计参数及施工条件均存在较差异,无法像其它工业产品样在在厂房内批量生产,大部分工作均依靠人工在露天进行施工。故每个市政工程项目均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安全及质量管理办法,使得安全及质量管理的难度增加,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故有必要对市政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问题频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及研究,促进安全及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更为科学及有效的管理措施。
1 市政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方面的特点
1.1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特点
1.1.1 以露天作业为主
市政工程需露天作业的工程量通常超总工程量的80%。深受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及阳先、雨、风、雪、雷等不同气候条件的干扰及影响。
1.1.2 体力劳动及手工劳动多
目前市政施工的较多工序及工种还无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施工,还需要采用人工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由于人工具有易疲劳、注意力常不集中及操作水平各异,导致误操作及错误操作的出现,从而易产生安全及质量事故。
1.1.3 施工受外界干扰大
市政项目施工均处于城镇内,且工作面宽、线路长、工期紧,沿线与众多单位、行人及行车,施工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干扰突出,促使安全和质量事故多发。
1.1.4 立体交叉作业多
市政施工专业多,施工情况复杂,且工期较紧,常常是多种工作立体交叉作业,多工种配合作业。如果管理协调工作没做好,工种间衔接失误、措施不当,则易造成安全及质量问题。
1.1.5 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因市政项目施工工序多,工程量大,所需施工人员多,通常农民工占到70%左右,最高的项目甚至超过90%,农民工施工流动大,对项目安全情况了解不足,质量意识不强,存在极大的安全及质量管理隐患。
1.2 安全及质量问题
1.2.1 查阅有关文献,多发问题及排序表如表1所示。
1.2.2 查阅有关文献,市政工程施工时质量多发问题及排序表如表2所示。
1.2.3 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如图1所示),阐明了出现安全事故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此理论说明,出现安全事故不是单个的孤立事件,虽然安全事故的发生仅是一瞬间的事,但却是系列不利因素依次出现的最终结果。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将安全事故的致因、发展过程描述成由一系列具有关联因素依次诱发后出现的结果。即:
①事故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最终结果是人员伤亡。
②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非安全状态导致事故。
③人的缺点造成了不安全行为,使物处于非安全状态。
④不良环境诱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是由人天生缺陷造成。
该理论供助于多米诺骨牌的因果连锁效应,形象描述了事故产生的原因,即安全事故是因为诸多互为因果,按特定次序排列的事件依次发生的结果,当其中一个骨牌倒下,其连锁关系使得最后一块骨牌也倒下。
从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可得,当移除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张骨牌,则破坏了连锁效应,则可以终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避免最终发生安全事故。
从事故发生的连锁因果因素看来,我们控制安全事故的重点在于移除中间的骨牌,即避免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非安全状态,即可防止安全事故。当然,通过移除别的骨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骨牌稳固,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
虽然海因里希理论对于事故发生的连锁关系太简单、过于绝对化。但是通过此理论我们可能从纷繁的复杂影响因素中理出头绪,明了控制重点,从而有的放矢。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是对安全事故致因的说明,我们在施工质量管理中发现,质量事故的发生也是遵循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2 市政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现状及采取的措施
从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可知,我们需要工程管理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移除某块骨牌或是加强骨牌的稳定性,从而控制安全及质量事故的发生。并加强文中表1、表2所中发生安全及质量事故的工序或工种的控制水平,从而在降低安全、质量事故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遗传及社会环境
造成人的缺点的因素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类鲁莽、固执及粗心等不良性格来源于遗传。且当社会环境不利影响妨碍教育,导致不良性格的发展。这成为安全、质量事故连锁链中最最基本骨牌。
此因素为先天不足,对于在市政施工环节而言,已基本不可能对其进行改善,但是可能采取一定措施避免因人员不良性格产生安全及质量事故,故在进行工种安排时,需根据施工人员自身性格特点安排工种,工种需适应于其性格,在市政施工时,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评估并建档,避免具有不良性格的人员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重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的等特殊工种及不良性格易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工种及工序,性格缺陷过大的,则禁止从事工程施工行业,从人的源头避免带来安全质量风险。
2.2 人的缺点
人的缺点由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所引起的。是使人出现不安全行为,或是使物处于非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这些缺点既包括了不良性格等先天不足,本身疾病、缺乏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等后天不足。
故在施工管理及工作安排时,尽量避免其身体疾病给施工作业带来安全隐患,比如有高血压、心脏病及精神性疾病等人员不宜于进行高处作业。
在以往的几个市政项目施工,要求施工单位的工人进场必须严格进行岗位安全、質量三级教育,具体要求如下。
①新进场的工人队组,首先由施工单位的劳资部门(或是类似部门)牵头,质安部门讲授安全生产常识、技术技能及质量要求,治安由保卫科(或是类似部门)负责培训,由工会负责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培训且经考试合格后办理进场签字手续。
②新进场的工人队组项目部开展施工前,由项目部安全质量部进行本项目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常识、技术技能及质量要求,具体由项目经理负责,教育培训且经考试合格后办理入岗的签字手续。
③班组这一组教育,由主管工长具体负责,教育内容为事故教训及本工种的工作环境,教育后办理签字手续。
④安全生产知识,每年每个工种上一次安全课,由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部和技术管理部安排时间进行授课,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通过三级教育及考试,淘汰了一批具有不安全行为的员。以上的三级教育以往通常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进行,作为市政项目的业主及管理单位并没有进行监督及考核,故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及赶工期,往往流于形式,让不合格工人上岗操作,故还是导致安全及质量事故频繁发生。在其中几个项目施工中,实施了由业主对单位的三级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的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单位按三级教育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上岗人员确实具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及质量意识等,从而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
2.3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非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非安全状态是指曾导致发生安全或质量事故,或是可能会引起安全或质量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施工机械、物质状态。以上因素为导致发生安全或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为连锁因果中最为关键的骨牌。
故进行市政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消除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非安全状态,正抽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这块关键骨牌,中断安全、质量事故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出现。
在市政项目施工中,作者作为市政项目的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主要是监督施工单位采取了如下几项安全、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2.3.1 增强施工员工的安全意识及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应在市政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安全及质量管理的宣传力度,让员工从根本上认识到加强市政工程安全及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起来,并实行安全、质量责任逐级落实制度,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各岗位施工工人均能明确自己的具体责任。
2.3.2 严格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及质量管理
首先投标阶段即要求施工承诺在本市政项目施工中采用性能良好、专业的新设备及新技术,通常新设备及新技术在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
由于施工现场的安全及质量管理项目、工序繁多,作为业主方,不可能面面俱到,还是依托于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对于安全、质量控制的主动性及管理水平。为了确保项目经理及监理工程师对于安全及质量控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市政项目施工时建议对项目经理及监理工程师实行年度打分制,即参考交通违章管理的打分制。在每年年初给予项目经理及监理工程师100分,同时规定各类违反安全、质量情况,及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的扣分值,每月进行监督考核,按规定进行分值的扣减,年终根据分值的扣减情况,对项目经理及监理工程师实行罚款、吊销执业证书、终生禁止入行等处罚。
2.3.3 实行安全及质量管理的第三方监督检测工作
为了确保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及质量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建立和实施的第三方监督检测制度,即在施工中除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工程安全及质量进行的检测工作外,管理方还需委托三方对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关键部位的材料质量、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测,相于第三方监督检测单位独立地为市政工程项目的安全及质量提供了又一道屏障,有效提高了市政工程的安全及质量控制。
3 对于加强市政工程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其它建议
3.1 实行工序交接的接收方负责制度
实行工序交接的接收方负责制度,即工序交接时由双方进行,且规定接收方需对上道工序进行合格性检查并签认,一旦签字接收后,因上道工序不合格而造成的安全或是质量事故,由接收人承担主要责任。
此制度的实行,使得工序接收人为了避免上道工序不合格给自己造成的实质性损失,促使他不得不对上道工序的安全及质量情况进行严格检查,避免自身利益受损。而上道工序施工人员为了确保能够顺利交付,也不得不真正做好安全及质量控制。在部分市政项目施工时,试实行了上述工序交接接收方责任制度,取了超预期的效果,安全及质量控制得到大幅提升。
3.2 建议在市政项目施工中实施“红线”制度
从2017年开始,针对高铁施工频发安全及质量事故,危及行车安全,对高铁正常运输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铁路总公司梳理了影响安全质量的若干问题,作为施工单位严令禁止的行为,按照质量安全的高压线和不可逾越的红线进行了严格管理,对逾越红线的施工单位进行了严查严办,形成了不敢违、不愿违、不想违的态势。从实施以来,确保了铁路建设安全、质量形势总体稳定可控。经对相关文件进行了研读和对一些铁路建设项目进行了调研,“红线”管理除了对参建单位实施严格管理外,还规定了参建单位违反规定后,对项目的建设单位的主管领导处以严办,使业主领导不得不重视项目施工的安全质量管理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这种从上至下的压力,真正形成了所有建设相关单位都不敢违、不愿违、不想违的“红线管理”。
从铁路项目“红线管理”的成效看来,建议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也的全面分析安全质量问题发生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安全质量的关键问题,形成市政工程施工的“红线”,并对违反红线的参建单位、建設单位的主管领导进行严办,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形势稳定可控。
4 结语
对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及质量管理进行严格把控,加大对安全质量事故致因的分析及研究,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采用先进的施工设计及技术,并在安全质量管理上开拓新思路、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方能使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及质量管理得以提升,让市政工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1]丰景春、王卓浦.建设项目质量控制[M].中国水电出版社,1994.
[2]梁晓远.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J].环球市场,2017(5).
[3]邱晓建.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6).
[4]喻远兴,丁大元.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8).
[5]闫林娜.如何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办法[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