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019-08-27甘劲燕

价值工程 2019年20期

甘劲燕

摘要:我国面临着以人口红利为代表的低成本优势的丧失以及国际上的环境规制,这倒逼我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人力资本是“新常态”的重要增长引擎,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依托作用。故本文试图通过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在全国层面,人力资本存量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为显著,中西部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正向影响产业升级,初等水平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我国仍需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Abstract: China faces the loss of low-cost advantages represented by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which forces China to change its economic growth mode and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Human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growth that leads the "new normal" and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fixed-effect model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through the data of 31 provinces (cities, districts) in China from 2007 to 2016. Research shows that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stock of human capital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t the regional level,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o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o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not significant. And human capital with higher education is positively affect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he primary level will hinder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refore, China still need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關键词: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

Key words: human capital;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advanced industr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127;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20-0059-03

0  引言

改革开放近4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据IMF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高达12万亿美元,实际增速为6.9%,总体排名第2。“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意味着我国面临以人口红利为代表的低成本优势的丧失以及国际上的环境规制等,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急迫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人才的培养,依靠人力资本来提高生产率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是“新常态”的重要引擎,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

在诸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中,如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开放程度、各地区政府政策、金融发展程度等,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已经有较多探讨。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产业结构转型的速度、方向和效果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关于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2017年相关研究才逐步受到重视。那么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如何?对全国与区域的影响效果是否有差别?人力资本的不同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差异如何?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人力资本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培养技术人才,实现技术自主创新,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基础。

1  文献回顾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对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探讨,主要总结如下:

其一是直接检验人力资本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戴启文等(2007)[1]以江西省为例,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指出人力资本水平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未来第三年的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提高1.5个百分点。张国强(2011)[2]认为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会对地区产业升级产生较大差异。蔡昉(2010)[3]指出经济增长的额外效益来源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大多数学者均认为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等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会给经济带来质量型的人口红利。周海银(2014)[4]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人力资本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她认为人力资本的提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服务业比重的提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会受到区域产业发展阶段的影响,东部影响显著,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其二是认为人力资本影响技术创新,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Combes(2000)[5]认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会产生知识外溢效应,会提高社会的整体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产业发展。何德旭(2008)[6]认为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随着技术进步对结构变动的贡献度增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黄茂兴等(2009)[7]研究了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省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技术选择效果和合理的资本深化,能够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大多认同人力资本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但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各个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影响产业结构。但是对于人力资本的衡量,我国大多数学者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代表人力资本存量,而平均教育水平存在教育两极分化的可能会忽视了人力资本结构、质量的影响;也有少数学者进行将人力资本进行分类分析,但这又无法同时反映区域人力资本的整体数量和质量状况。因此,本文通过2007-2016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试图先采用平均教育年限衡量人力资本存量来研究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再参照钟水映(2017)的做法,将就业人员分成初级、中级、高级,分别检验其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  模型的建立及数据说明

2.1 建立模型

其中,hit为第t年第i学历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eui代表第i学历的受教育年限。

Xit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综合前人研究,为保证实证结果的准确性,尽可能考虑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故选取变量如下:人均GDP(pgdp)、进出口总额(trade)、专利授予量(patent)、固定资产投资(inv)、以及用城镇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表示的城市化水平(urb)。

2.2 数据说明

本文样本采用的是2007-2016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其中人力资本变量数据来源于2007-2016《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产业结构高级化变量、人均GDP、专利授予量、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等变量数据均源于国家统计局的2007-201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根据stata14软件,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

3.2 全国层面样本

3.2.1 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分析

本文比较了混合回归(OLS)、固定效应模型(FE)、随机效应模型(RE)的估计方法,以得到最有效的估计量。通过面板数据的F检验、LM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表明存在个体效应,故排除OLS估计方法;后利用豪斯曼检验,拒绝原假设,证明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之间存在系统差别,故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以得到一致的估计量。三种估计方法的得到的结果如表2。

表2中第2列为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到,在控制了人均GDP、技术创新、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后,人力资本与产业高级化水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服务化程度越高。另外人均GDP每增加一个单位,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下降1.681个单位。这与现实情况似乎不符,本文认为原因可能是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升级之间呈现的并非线性关系,有可能呈U型关系,而本文模型中未考虑人均GDP的平方项,因此出现负向影響的结果。技术创新在0.1%的显著水平下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正向关系;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效果不显著;进出口贸易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显著的负向关系,认为是未考虑非线性关系影响的结果。

3.2.2 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检验

借鉴钟水映(2017)做法,将教育分为文盲半文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类。本文只考虑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不同影响。其中此处的不同人力资本存量采用第i学历的就业人员数来衡量,初等教育指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包含初中、高中教育三类,高等教育即专科、本科及研究生。检验结果见表3。

初等水平的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呈显著的负向影响,中等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未发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显著影响;高等水平的人力资本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人力资本每提高1个单位,高级化水平提升0.159个单位。再次证明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相对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能够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变,而初等教育水平的就业人员则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3.3 区域样本分析

基于全国样本的分析,人力资本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那么,为了检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人力资本是否仍能正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本文按照1997年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的决定,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①。检验结果如表4。

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得到的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每提升1年,第三产业产值将相对于第二产业上升27.9%。中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果显示为负向影响,但该结果并不显著。西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产业结构升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结果也不显著。该结果说明,我国各区域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应存在较明显的分层。对于其他影响变量,无论处于何种经济发展阶段,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认为对外贸易与产业升级可能呈非线性关系。

4  结论

从全国总体来看,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不同,初等人力资本会阻碍产业结构高级化,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本正向影响产业升级。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为显著,中西部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区域产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在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仍然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些区域依旧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亟待发展。

本文研究对我国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转型具有一些启示意义。我国应当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加大中等及高等教育投入,因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要注重引进优秀人才,调整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以期实现区域间的教育平衡,通过人力资本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另外应当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创新投入,鼓励自主研发,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度,早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注释:

① 本文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份;西部地区则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12个省(市、区)。

参考文献:

[1]戴启文,杨建仁.产业结構升级与人力资本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7(12):123-126.

[2]张国强,温军,汤向俊.中国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0):138-146.

[3]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5(04):4-13.

[4]周海银.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东岳论丛,2014,35(9).

[5]Combes P.Economic Structure and Local Growth: France,1984-1993[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0,47(3).

[6]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05):46-56.

[7]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44(07):143-151.

[8]钟水映,余远.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结构对区域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16):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