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探究
2019-08-27颜求实方西洪
颜求实 方西洪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是热门话题,受到政府、高校和社会普遍高度关注。创新创业是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但我国大学生创业困境重重,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一直非常低。文章从不同层面分析造成大学生创业困境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困境;对策
一、大学生创业背景及现状
各级政府为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给这个特殊的创业群体量身制定了包涵各个领域的政策。各个高校为了解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创业教育需求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之间的矛盾,纷纷开设了创业课程,一些学校还会将该类课程作为必修学分课或者把修够一定的创新创业学时作为毕業条件。社会在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和实践支持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得不可或缺。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却非常低,仅为2%左右,这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巨大的差距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仍存在诸多困境,尽管政府、学校和社会采取了很多措施,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得到的效果却甚微。
二、大学生创业困境原因追溯
(一)个人层面
(1)创业理念滞后,创新能力缺乏。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创业是一种冒险,大多数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有些大学生尽管对创业有很高的热情,却不能为自己量身制定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发展规划。此外,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基本没有科研成果或者发明专利。所以往往只能投向传统创业项目。
(2)创业者主体综合素质薄弱。大学生作为创业者,整体综合素质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学生欠缺社会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理论知识而忽略创业实践的意义;二是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多数大学生往往涉世未深,见到的人、经历过的事情都十分有限,略显稚嫩,组织管理能力达不到创办企业的要求;三是承受能力差。当创业过程中遇到较大挫折时,多数大学生和其家庭都难以承受创业投资失败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失业压力以及心理压力。
(二)学校层面
目前我国各类创业教育体系的配套跟不上,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仍需完善。新时期为响应国家政策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堂。但由于授课教师本身缺乏相关经历,进而导致课程教学不规范,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创业知识的理念和知识。
(三)社会层面
大学生创业,社会舆论压力大。大多数大学生的家庭希望子女能找份稳定的工作,比如谋求公务员、国企等“铁饭碗”,而并不支持大学生创业而不就业的这种选择。少数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基本只能依靠家庭投资作为其创业资本。其他的支持相对较少,各社会主体参与明显不足,大学生通过社会渠道融资创业的数量有限。
三、解决大学生创业困境的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应强化主体意识,提高创业综合能力
大学生需强化自身主体意识,认识到创业对个人的价值实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主动报名学习学校的创业培训课程,以加强自己对于当今创新创业的认识,认真聆听大型创业讲座,与专家和企业家沟通交流,以深化对于市场信息的理解。在学有所成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国家与学校组织举办的各类创业竞赛,如挑战杯比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把自己的创业思路落实为具有操作性与实践意义的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业要脚踏实地,讲究并追求效用,通过战略性的规划,全方位地预测每一个细节,提升识别风险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定好防范风险的方案,确保创业项目的正常运营。因此大学生创业之前应接受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或者专业的创业团队的系统培训,把握这种难得的机会,借此培养创新精神,灌输创业理念,增强创业能力。
(二)提升师资水平,推进校企合作,发挥孵化基地作用
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创业的前提。高校要创建一支在创业教育上具有独特见解或者建树的高质量教师团队。要加强对现有创业教育教师培训,立足创业实践,学习创业经验,避免纸上谈兵。同时把重点放在创业精神的熏陶上,激起大学生的创业兴趣,进而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学校可与优秀创业校友、知名企业家等进行联系与沟通,聘请他们成为大学生创业导师,提高师资水平,成立高质量的创业教育团队。
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提供更大的创业实践平台和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打开学生的创业视野,增强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学校和企业可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推进校企合作,比如企业定期指定专业人员为大学生举办讲座,与之呼应,高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让学生更直接感受创业的氛围,学习创业的经验。同时为其输送人才,比如安排学生到创业企业实习。学校与社会通过多元而又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增强互动性,双方各取所需,实现双赢,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吸纳人才,而大学生可根据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寻找创业方向,将在校期间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增长创业经验。
不少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没有实质性的成果和效益,挂了一些项目却没有开展运营。学校应该对创业孵化基地严格管理,建立考核和退出机制,对高质量的和有前景的项目进行孵化,并及时清除不能与时俱进的项目,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参与度,使产业园区、孵化基地发挥固有的功能。同时,建议高校提供可利用的商业资源和场地给学生创业。
(三)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拓宽融资渠道
借助电视、网络、公众号等主流传媒手段,加大宣传我国“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加强舆论引导,减少或降低社会对于创业者的歧视与和创业者的舆论压力,使社会公众实现从重就业到重创业的观念转变,增强对创业的认同感,号召公众形成正确的创业择业观念,最终形成尊重创业,鼓励创业的社会风尚。
通过银行这一融资主渠道,积极引入政府资金和民间资本,与政府、社会共商共建一个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可成立综合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拓宽高校大学生创业贷款的申请范围,开通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的渠道,与其共同分担创业风险。
(四)营造大众创业氛围,保障融资供给,加大扶持力度
创业带动就业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国家发展战略,政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普及创业知识,消除大众对创业的顾虑和歧视,宣传创业的典型成功事例,引起社会公众对创业的关注,调动大众创业的积极性。
党和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少大学生创业政策,但需进一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一是要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保证大学生创业有合法合规的资金来源,给予大学生创业最大化的政策优惠和减免,提高创业者的失业救济金,从而减轻大学生的创业负担。二是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实施细则,提高办事效率,避免政策多门却无处落实的现象。三是要保持创业资助的连续性并加大创业资助的投入。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帮扶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给予税费减免,直接的资金投入量不大且门槛高。不同地區的政府有差异性很大的扶持政策,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政策支持力度越大。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大扶持力度,也要兼顾地区平衡,比如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创业企业的每个成长周期都需要资金投入,政府要根据企业发展不同周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扶持,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
政府应出台效用性更高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面系统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税收减免机制、风险补偿机制等,加强市场监管,将多余的、效益低的公共资源重新整合,全面提高大学生创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进一步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比如质优价廉的项目评估、技术辅导、市场信息、场地支持等。
四、结语
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设应该不断加强、不断完善。学校、社会、政府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成才观,形成共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大学生要不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看清形势,学会解读政策扶持的内容,及时获取政府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支持,同时利用学校提供的创业平台和社会的融资机制,抓住好的创业机遇,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楠.大学生创业中的权利贫困及其救助[D].吉林大学,2017.
[2] 霍姗姗,白宝光.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困境以及成因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6):14-17.
[3] 杨月,徐静.当代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坛,2018,17(24):130-131.
[4] 王为.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08):218-219.
[5] 毕文轩.我国大学生创业困境及路径探究[J].纳税,2018(20):239.
作者简介:颜求实(1990.11- ),男,广东信宜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