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析

2019-08-27梁丽英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但可以增长学生见识,洗涤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还可以把传统文化的烙印深深印每一位学生心中,让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本文具体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文化财富,为其以后从事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当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了博大精神、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保护这些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本民族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去体味、去发掘、去传承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

(二)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首先,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传统思想、情感、智慧以及审美的积淀,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够体验和感悟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深化对历史、社会以及人生的认识,为其人生成长提供最基本的东西。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够体验和感悟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深化对历史、社会以及人生的认识,为其人生成长提供基本的东西。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人类优秀智慧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内在精神涵养的提升,最终使学生成为一名道德素养高、文化基础深厚、综合素养强的人。其次,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通过不断进步,才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实现自我生命的根本动力。高中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兴趣广泛,活力四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学习传统文化,能够锻炼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能够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正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是教育改革的一次实践,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内涵,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尝试,能够对人才培养方式不断进行完善,构建和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旋律,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性思维品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全面和谐发展,真正地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体现了对文化传承方式方法的探索和教育教学的改革,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一)重视语文教材的文化内涵的挖掘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是人类文化发展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财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材特点,深入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首先,通过古诗文加强对高中生的情感教育。其一,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情感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则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融入爱国情感教育,能够增强高中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甫的《登高》、屈原的《离骚》等都表达了他们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其二,爱家情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其三,情谊教育。亲情属于伦理道德的重要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妻子的无尽思念,李白的《送张舍人之江东》传递出一种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引导学生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他们进行爱国、爱家、亲情、友情等教育,使其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从而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其次,把传统文化渗透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文言文负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教师要想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理解文章含义,就必须挖掘文章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其一,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学艺术。教师在讲授文言文过程当中要注重文学艺术造诣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博大,从而从深厚的文化素养中吸取智慧和营养,最终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才能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例如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重点讲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忠君思想,学生才能真正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其二,文言文教学过程当中,要重视弘扬古代“英雄形象”和“先人形象”的优秀个人品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例如《满江红》中的岳飞、《将进酒》中的李白、《兰亭集序》中的王羲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强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借助于古人高尚的思想道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

(二)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构建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等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和传统文化精神达成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学习《诗经》《渔舟唱晚》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去体验文章的美妙之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妙。例如学习《边城》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湘西风景,湘西端午节短片,营造学习氛围,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看到湘西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感悟到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从而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古老民俗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三)借助课外阅读实践,弘扬传统文化

课外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課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外的阅读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使学生获取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接受丰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合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有针对性阅读课外书籍。另外,教师也应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给学生创建浓厚的文化氛围,例如组织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组织古典诗词朗诵会,让学生观看历史人物影视作品等,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进一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弘扬传统文化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文化内涵,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借助课外阅读实践,弘扬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拥军.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赢未来,2018(6).

[2]陈晔.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作者简介:梁丽英,女,1981年生,甘肃武威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