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2019-08-27李建勤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现审美教育

【摘要】语文审美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实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目标。本文概述了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分析了高中語文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概述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使用语文这门学科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具体实施方法就是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语文教材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教育学生去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审美教育就是把语文教育教学和审美活动结合起来,具有形象性、性感性、愉悦性、真实性等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审美教育的各种特征,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探索出正确的审美教育手段,科学合理地开展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审美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审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来完善自我品格,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同时完善教学目标。首先就需要使用美感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探究,提高学生思维活力,拓宽学生眼界,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见解更加新颖。把审美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正是落实素质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能够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需求

高中语文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必须进行审美教育。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丰富而生动的美的体系,而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例如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哲理美等,这些美为学生构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美丽世界,是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多少教师并不重视审美教育,导致语文教学改革效果不理想。新课改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较高的审美情趣,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可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的美和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从而满足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求,使语文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发挥。

(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符合中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需求,高中阶段的审美教育比较关键。这一阶段的学生的审美需求比较强烈,但是由于缺少社会阅历和自制力,使他们的审美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差,最终影响综合素质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深入语文教材,品味语言美

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物质载体,语言美属于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美,学生才能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是其他方面的审美教育进行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一文,整篇文章当中运用了较多妙语佳句,使荷塘月色的景和人物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例如比喻手法的使用,“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新奇的比喻,使荷花在作者笔下变得圆润有光泽,娇美、洁白,让人喜欢。一个平凡而荒凉的荷花塘,到了朱自清的笔下就被描画成一个令人目眩神摇的境界,显得那么秀丽迷人;通感和联想的连用,“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从表面上看,这些比喻都不合乎常理。“清香”为什么像“歌声”呢?月光下的“荷塘”像一“梦”,也让人感到无比惊讶。 把“光和影”比喻成“名曲”,更使人感觉新鲜奇特。但是大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就能够感受到作者神奇的妙笔生花之处了。作者使用通感以及比喻的手法把感觉进行转化,进而构建了鲜明的形象美。联想推动感觉的移动,联想把沁人心脾的荷香和悠扬缥缈的歌声联系起来;把光影朦胧的月色和小提琴的美妙琴声联系起来,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品味语言美,才能领会情感美。把文章的第四、五段作为阅读重点内容,让学生多读,放声朗读,细细品味语言修辞当中蕴含的情感,才能获得较高的审美享受,最终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个性解读文章,领悟意境美

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使他们获得的审美感知不同,致使审美情感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审美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以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为出发点,促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解读也属于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审美,这在提高学生审美创造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学习《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学生用自己与众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文章的思想,从而道出自己个性化的审美思想。有的学生说该文是赞颂秋天;有的学生说该文主要是在诉说作者的哀伤和希望,表达超脱和执着。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要代替学生分析,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积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审美能力。

(三)激发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属于一种综合能力,是通过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以及理解来品味和评价审美对象的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高中生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进而获得审美的乐趣。同时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集中到一起,使学生走进审美境界,通过对文本的鉴赏获得较深领悟。通过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构建审美画面,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比如《项链》这篇文章结尾处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使人对刚才的文章回味无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续写一段情节,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审美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把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相互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和美学元素,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重视审美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映晖.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6).

[2]袁敏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个性化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8(15).

作者简介:李建勤,1980年生,甘肃岷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体现审美教育
艺术设计在赣州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体现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