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

2019-08-27尚军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尚军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量,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要求全体中国公民要坚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语言学科,这就使得其教材内容中高度渗透着传统节日文化。为此,中学语文教师有义务在教学中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引导,在强化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知的同时,提升他们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节日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高度展示着中华民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反映着中华民族人民的美好夙愿和美好追求,彰显着中华民族的高贵民族品格和气质,在任何时期总能够把中华民族人民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心连心团结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中学生是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革命接班人,他们有责任和有义务学好汉语言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一切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深挖教材内容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在吸引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一)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从本质上,语文是一门汉语言文化教育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课程,这就决定了其形式和内容必然包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部分。而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从这个逻辑关系上讲,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学语文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因而,中学语文教师马虎不得,要全方位地展示传统节日文化,学生通过中学语文课程学习,能够高度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及中华民族人民的高贵民族精神。

(二)相辅相成关系

因中学语文中高度包含着传统节日文化,倘若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挖掘,就能够为语文教学活动增添生动的色彩,也就能夠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注意力,进而高效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得以构建。反之,一旦中学语文教师以有效的姿态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深厚复杂的传统节日文化就能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那么,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发展就不成问题。因而,从这个层面上讲,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学语文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这种关系,借助传统节日文化挖掘去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效率,借助于构建高效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去传播传统节日文化。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必要性

(一)中学语文课程的本质性要求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的语言性特征凸显,语文课程是汉语言文化教育、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主要载体,这就决定了各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要立足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强化学生汉语言文化教育、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学语文课程处于整个汉语言文化教育的中间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语文课程发展进程。为此,中学语文教师贯彻语文课程的本质性要求,在教学中强化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

(二)中学生的文化传承历史使命使然

中学生是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努力。从这个层面上讲,需要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立足教材内容深挖传统节日文化,以便于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光彩夺目同时,自觉担负中华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多样化阐释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凝练出来的文化结晶,无论形式抑或内容都异常丰富深厚,单靠文字描述难以生动展示和囊括。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集合了图片、声音、动作、数字、表格、线条、视频等多要素,有助于学科教师在其辅助下生动地、直观地和可操作化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而也能够助推学生多角度深化学科知识认知。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多样化阐释传统节日文化。

例如在进行中学语文《庆祝旧历元旦》这一课教学时,首先,语文教师让学生大声齐声朗读文本内容,通过朗读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借助于声音和视角感官的刺激,推动学生对文本中的元旦传统节日描述有一个概括性的认知,为后续多样化展示元旦文化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而后,语文教师分别运用视频工具和图片工具,把中国元旦这一传统节日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比如守岁、贴春联、拜年、走亲戚、吃团年饭等,并与《庆祝旧历元旦》文本中的元旦节日形成比照,学生很快发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体现在比如守岁、贴春联、拜年、走亲戚、吃团年饭等文化活动都是一样的,相对稳定性体现在现代人们庆祝元旦这一节日融入了一些现代化元素,比如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通信工具拜年、发红包可以网络化、吃团年饭可以在外面吃等。民族性是指无论是什么年代,无论千山万水也不能够阻隔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元旦的步伐。最后,语文教师运用音乐工具把大量颂扬和表达元旦这一传统节日文化的歌曲播放出来,引导学生在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感的同时,深入到歌词、旋律和节奏方面去品味元旦文化。音乐以循环形式播放,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感受,很快学生认识到音乐形式的元旦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情结、欢庆意蕴和祝福追求。

(二)善于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深入主动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中学生从小到大都反复性经历了无数个传统节日,早已经熟悉这些传统节日文化,但随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引入,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出现了偏移,有弱化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而强化西方文化的趋势,这是比较危险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思想观念形成碰撞和交融,纠正学生错误文化倾向,引导他们深入主动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例如在进行《月夜忆舍弟》这一古诗教学时,针对这一古诗中的月夜为背景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文化。首先,语文教师以问题方式向学生发问:“中秋节的由来?有哪些节日文化?”要求学生回忆回答。而后,语文教师以西方传统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的话题就引发了学生激烈讨论,随着激辩深入,一些学生认知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所在,并纠正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当看法,愿意以后主动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四、结语

毋庸置疑,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渗透,是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高标准教学要求,也是中学语文教师立足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锐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教学探索。只有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高度引入传统节日文化,才能够凸显中学语文课程的文化传承本质,也才能够有力地培养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终有助于确保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潇.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专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聂颖超.传统节日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3]王单.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教学研究——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文化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精髓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