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探

2019-08-27白志宏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孔乙己创造性意识

白志宏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薪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如何把创新意识巧妙地、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唤醒创新意识,就要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景,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只依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万事成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前提。

二、培育创新萌芽,就要鼓励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而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思想内容进行分析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使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课文《孔乙己》时,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学参考书》都认为小说“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按照教材和参考书所说的理解才算对呢?当然,教学要有所遵循,但是从创新理念的角度来理解就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其实,鲁迅先生自己只说《孔乙己》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定尊于一说,别无他议。千千万万的教师也就这样按部就班地教下去,导致亿万的学生步其后尘,循环往复,再也没有什么创见。应该说,在封建社会,步入仕途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没有步入仕途的却是大多数,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存在着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自下而上才是我们今天从学习这篇小说应该获得的启示,这是其一。其二,小说中的人们对孔乙己这样的苦命人如此冷漠,是不应该的。今天,我们要对弱势群体予以同情與温暖,要让世界充满爱。我想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才有现实意义,而不拘于教材、教参固有说法,这就体现了在语文学习中的创新意识。

如《地球是圆的么?》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据《科学》杂志说:“地球真的是圆的么?地球并非是完整的球体,它更像是一个撒了气的皮球,这种不匀称是由于地壳内的温度变化引导地球深层无能为力造成的。”由此我想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科学的最新说法或发现介绍给学生,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师在评估学生的答题时,特别是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要把有无创新创造性摆在首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萌芽。

三、开拓创新之路,就要启发想象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它是一种广开思路,不循常规,寻求多变,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法不受过去知识的束缚,不受已有经验的影响,可使人从各个不同甚至是不合常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具有流畅性、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的性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诗文,就可以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文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鉴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可以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形成创造性思维。

四、激励创新意识,就要正确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给予肯定,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其次,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确定。凡答案都对且富有创造性的,则给60分;凡有创见,即使没有答对,也可打120分。这样就能够在正确评估的过程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单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及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包括书面的、口头的、操作的)。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孔乙己创造性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孔乙己(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