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08-27李婉婷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阅读是学生学习的根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各科的学习。阅读的基本含义是读者在掌握文章的内容之后进行探讨和分析的过程,阅读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词汇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的今后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潜力挖掘力度不够,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被动地学习,在阅读教学课堂上也是如此,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桌前津津有味地讲解,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学习积极性不高,阅读教学变成教师帮学生阅读,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形成的时候,学生对待一本好书时,只是对它有好奇的想法,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够仔细认真,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主要要表达的思想不了解,大部分小学生不能够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探索书中的奥妙,在阅读书本的时候只是进行到明白书中讲的内容为止,没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这种不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不能够真正学到书本的内容,导致好书不被学生理解。

其次,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空白的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能够仅仅理解文章表面的意思,还要全面理解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作文的背景和目的,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这种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问题思考的效率,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为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教师成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时候,阅读课堂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阅读课文之前巧妙提问,激发学生对问题答案的求知欲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学生自制力较差、多动、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得到教师的表扬。针对这些特征,教师可以制定特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之前巧妙提问,在课堂的时候,教师可以多与学生互动,向学生提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去阅读文章,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对于那些先找到问题答案的学生要表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课文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小公鸡会不会游泳呢?”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接触公鸡的机会比较多,但是,小学生不知道公鸡会不会游泳,正好这篇课文可以告诉他们答案,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好奇,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教师要对率先找到答案的学生进行表扬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夹杂着好奇心和好胜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沉浸在阅读中。

(二)安排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有限,在没有教师的督促下,学生很少积极主动投入到阅读中去,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之前,培养学生良好的閱读习惯十分有必要,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文章的内容,而且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主动阅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天阅读一篇优秀的作品,作品的选择还需要结合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做一些相关的习题,记录自己在这篇课文中的感悟,对文章内容或者是表达有什么模糊的地方也可以记录,问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或者是课外要积极解决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选择文章的时候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有些课文对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枯燥单一,还有些内容比较难理解,长期这样可能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低下,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不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并且,教师在安排阅读任务的时候,要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开始,慢慢过渡到其他类型,不能够安排跨越性较大的文章。在长期的阅读中,学生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看读结合,帮助学生深入课文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贪玩,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只是单纯的文章阅读和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够深入课文,教师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最好是有图画的,图画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这些文字的吸引。甚至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将文章的某些画面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氛围比较严肃,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小视频或者是小动画的加入,使得阅读教学的课堂生动有趣,课堂氛围轻松,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更放松。因此,看读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到课文中,在看图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树和喜鹊》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由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变成好多树和好多喜鹊的过程制成小动画,尤其是特写最后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将这一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时学生明白朋友和邻居的重要性,告诫学生团结友爱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看读结合中,学生容易深入文章,明白文章的目的,提高阅读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四)写读结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

阅读,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可以积累优秀的素材,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阅读这篇文章之后的感想,也可以是结合文章的某个方面进行联想,将文章没有明确表述的内容写出来。在写读结合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灵活多样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性格特点注定了教师不能够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安排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看读结合,帮助学生深入课文,写读结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立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2).

[2]赵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3]袁仲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5).

作者简介:李婉婷,1994年生,女,辽宁省锦州市人,本科,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