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2019-08-27黄玉芬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黄玉芬

【摘要】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形式,通过语文写作,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综合能力的水平。长期以来,记叙文写作教学一直是初中教育工作中一项教学难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教,学生怎样写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本文立足初中记叙文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了在记叙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教学难点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对策进行了阐述,旨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初中记叙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记叙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与提升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有些东西是教师可教的,有些则是教师没办法教的,例如学生的经历、写作选材、思想情感等因素,都无法进行直观的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去引导,对于写作的特点以及文章的构思技巧等方面进行侧重教学,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逐步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

一、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语文写作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面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写作能力差的情况,许多教师感觉无从下手,部分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盲目地进行写作训练等方式,背离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但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同时又浪费了大把的教育时间。在教学实践中来自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的影响,由于教学质量与能力的参差不齐,致使学生在初中三年中的写作水平很难稳定在某一个层次上。在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存在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对于写作方式与技巧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地讲解落实的方法,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准确把握主题意思,捕捉不到写作要点,进而造成整体语文写作质量偏低,教师也会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感到力不从心。

2.教学安排缺乏系统性与规划性

语文写作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教学活动,学生写作质量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存在盲目的追求短期的教学效果,急功近利,教学安排缺乏系统性与规划性,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目前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以教师的命题作文为主,在题目的确定与教学安排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很多情况下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布置一篇文章,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缺乏与学生学习情况实际相符合的教学安排。由于教学过程形式化严重,缺乏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制定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写作内容也比较空洞,缺乏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内容体现。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1.写作文体特征不突出,体裁不伦不类

记叙文写作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就是记叙,其次才是描写。但是在实际写作实践中许多学生的写作缺乏准确性的语言表达,无论是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对描写对象的叙述,都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突出与显示,该丰富的地方不丰富,应该描写的部分却在叙述,整篇下来文体特征不突出,内容缺乏针对性的叙述。尤其是在学生接触议论文学习之后,很多情况下的叙述文写作其中掺杂着大量的议论内容,导致文章通篇下来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

2.叙述事件详略不合理

在记叙文的写作实践中对于事件或者人物的描写不能毫无重点的平均用墨,相反的应该有所侧重的进行详略取舍。写作时遵循“略写时惜墨如金,详写时用墨如泼”的特点,突出写作重点。许多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前期的铺垫太长,写了二三百字还没有进入正题,写到最后时间不多了又急匆匆的收尾了事。在写作中没有写作安排,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材料丰富的内容就多写点,材料少的内容就少写点,通篇下来该具体的地方一带而过,该略写的地方啰唆拖沓。详略安排不合理是学生写作过程中一个比较突出且普遍的情况,记叙文写作“记叙的顺序的丰富性,材料的组合的多样性,情节发展的波澜性”一点都没有显示出来。

3.文章立意肤浅

记叙文立意是确保文章主题层次性以及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际写作实践中许多学生缺乏仔细的审题,不注重文章写作立意的安排,在拿到题目或者写作要求后不加思考提笔就写,致使文章通篇下来白话太多,偏题、离题情况严重,缺乏写作深度,立意肤浅。一篇优秀的记叙文除了精彩的文笔之外,立意至关重要,自古以来就有“文以意为先”的说法。许多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对要求及题目的深入剖析,只是简单的根据题目进行写作,在中心思想上缺乏一定的内涵。

二、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明确记叙文写作特点

记叙文,顾名思义,就是以记录、叙述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事件或者人物、情境为主的文章载体,人物或者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核心主题。常见的记叙文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这五种,但是在写作时必须有所侧重分清主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写作的主体方式进行明确,避免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毫无重点,各种写作方式交错。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水平首先就要明确学生记叙文的文体意识,既要科学的应用各种记叙表达方式,同时又要详略得当有所侧重,从而使文章内容更加波澜起伏。

(二)注重细节描写的教学训练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内容单一、人物叙述不鲜明、文章缺乏感染力等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细节描写的原因。記叙文写作的重点就在于对细节的描写与刻画,在文章中只有通过细致的细节描写,才能够清晰地将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征传神地表达出来,使读者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文章阅读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叶而知秋”,在细节描写中使人感到写人物见其人,写景如临其境的感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从而准确把握写作中的细节描写。

(三)注重教学中的范文示范教学

在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中范文示范教学必不可少,通过范文的学习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文章中进行体现,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与写作技巧。语文写作中的范文教学就是“实物教授”,重点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范文使学生能够得到写作的启迪与借鉴,并通过内化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摒弃传统教学生搬硬套的方式,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明确写作思路,然后合理安排写作侧重点,从而更好地打开写作思路,在完成写作之后,对比范文中的写作技巧与描写手法,丰富完善自己的写作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仿写入手,由浅及深,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量,同时又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写作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总结

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在于明确写作主题,并通过精准的细节描写将人物或者事件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入手,制订切实可行的写作训练计划,从写作技巧、立意安排以及细节描写等多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通过日常的写作训练逐步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从而逐步提升语文写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薛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张宁.初中记叙文写作常见的不足及训练对策[J].中学时代,2014(8).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