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与语文阅读教学

2019-08-27张馨月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批判性思维教学方式

张馨月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设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但是在目前的語文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设成为现在的普遍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更具艺术性的提问以及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更好地运用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学习评价;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批判性思维最初起源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西方始终被强调的概念。在批判性思维里,动机是最关键的,其次是能力和连接感。通过融合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客观分析信息、做出判断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涉及对数据、事实、可观察对象和研究结果等来源的评估。好的批判性思考者可以从一组信息中得出结论,区分有用和不大有用的细节,以解决问题或者做出决定。从苏格拉底开始,批判性思维逐渐开始被人关注,直到1941年美国学者Edward Maynard Glaser提出批判性思维的概念:首先,批判性思维倾向于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思考议题并且使用这种态度解决难题;其次,能够更好、更加理性地探索以及认识更多的逻辑方法。

在1990年一群美国学者对批判性思维做出如下界定:批判性思维应当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判断,并且对判断的基础就证据、概念、方法学、标准评定、背景因素层面加以诠释、分析评估、推理与解释等。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向思维,富于理性,充满反思,专注于决定该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思考。尽可能以最娴熟、严谨的方式处理信息的实践,从而得出最可靠,最符合逻辑和最值得信赖的结论。批判性思维中要重视的是视觉性活动,如推理图、分析图等。这种批判性思维技巧,涉及各个学科。学生一旦生成了概念图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分析学习过程,并且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可以更好地进行中期复习。批判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对于打破教师传统的在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课堂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能够更好地感受文本中的美。

二、国外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思维

首先,教师们普遍认为阅读是一个活跃的过程,涉及印刷品和大脑的平均化交互。换言之,阅读理解包括作者的背景知识和读者本人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文本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在学习时,不仅要对文章写作背景有所涉猎,还要将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本中透露的信息融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汲取语言知识,还要通过文章进行更全面的知识探索。

在他们的首先是教师提问,教师提问是激发学生板球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会提出两种问题分为两大类:低级问题和高级问题。低层次的问题,也称为事实或文字问题,要求承认或回忆以前由教师提出的事实信息。另一方面,更高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操纵以前学过的信息来做出反应。这些问题超越了记忆和事实信息,要求学生做出更大的努力来推断、分析和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一般与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水平有关。如果教师系统地提高问题的水平,学生往往会相应地提高自己的回答水平。语文教师一般倾向于问较低层次的封闭或显示问题,这些问题会引起有限的和较少的语言复杂反应。另一方面,较高水平的开放或者参照问题则较少使用。在承认低层次问题的教学价值的同时,低认知问题的优势通过剥夺学生独立和批判性思考的机会而使他们处于被动地位。主动合作学习的策略也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学习中,采用积极合作的学习策略,注重学生的参与、合作和互动。积极的小组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思想、承担责任等活动,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教师提出的一些战略包括角色扮演或者模拟,更是一种集体教学技术,学生在其中表现出真实的情境或小组研究项目,涉及对特定主题的调查,并以各种方式报告调查结果,特别是小组讨论、辩论和同伴提问是课堂上最为推荐的三种基本但可能有效的策略,可在阅读教学课堂上采用。因为讨论要求学生思考并澄清他们的想法,他们还通过交流意见向学生提供了他人的观点和见解。虽然在先前的实验研究中并没有揭示小组讨论法在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方面的优势,但这似乎也表明了,仅仅将学生分组并鼓励他们交谈和讨论并不能保证他们在批判性思维中取得更高的成绩。只有在有效的、优质的小组讨论中才能进行这一切。

有效的小组讨论能够提供一些小组目标来进行学习,个人责任感同学生的参与结合在一起,例如认真倾听、适当回应、借鉴他人的想法、邀请他人回答、提出澄清问题、表达同意/不同意的立场,并得到充分证据的支持,为断言、挑战想法而不是人提供和请求辩护。同时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讨论主题也很重要。教师需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并能保持兴趣的发人深省的话题,文化差异、当前事件和道德困境等问题。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体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一)提问的艺术性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大家过去曾经学习过陶渊明的哪些诗歌,让大家进行回忆。接着引导学生们思索,这些诗歌具体的体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这种思绪,使学生的推断归纳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得出答案后并不直接告知答案,通过判断评估对学生循循善诱得出结论。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不仅是学生反思,也应当进行自我反思。

(二)落实小组合作及辩论

很多语文教师进行过的实验表明,小组合作的确是行之有效的一种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比如说,同为宋词,为什么李清照的哀伤婉转和苏轼的悲凉雄壮大相径庭?两个人用怎样的手法叙述了其中的这种“悲”呢?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往往更加深刻。让一个学生独立的思考得出的结论固然是不完善的。通过同小组的同学们讨论、交流、整合,再加上教师的逐步引导,能够使学生学习效果更好。此外,针对同学们在讨论中所得出的不同观点还可以进行辩论,在同学们思想交汇碰撞中,迸发更多思想的火花。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阅读,自行对文本进行更加细致地阅读,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同学们还可以进行相互提问,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对文本进行了二次反思,在这种反思中学生无疑进行了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提问技巧。为了帮助学生产生上文所说的所谓的“高级问题”可以在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提示他们这个问题来源于什么,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固化的思想被打乱重组,不在死板。把阅读教学同以往的那种传统的阅读教学割裂开来,使语文课堂的氛围重新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广度以及效度。不仅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变得大胆起来,敢于质疑教师的授课内容,在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能够更好地将文本内容传递给学生,能够让学生真正的热爱语文。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BOOK3(2nd Ed).Boston:Thomson Heinle,2008.

[2]武宏志.批判性思维初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赵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体验能力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学习评价批判性思维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