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019-08-27胡浩敏

课外语文·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胡浩敏

【摘要】为了培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根据现实情况及学生特点,采取了“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设立图书角,营造读书氛围;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定时间,定目标,提高阅读效率;提供展示平台,体验读书乐趣”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言而喻,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学会阅读,乐于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

(一)教师以身示范,激发阅读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就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教师每天早读手捧课本大声朗读或背诵,自习课时也能捧起书本认真阅读,当孩子们看见老师陶醉于书本时,他们一天天耳闻目染,慢慢的读书的学生就会一个,两个……不断地增加。教师在要求学生读书的同时,自己先要了解介绍给学生的书籍内容,这样你才知道这本书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读一读。还要多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孩子适合读哪些书籍,并根据学生的胃口适时地向孩子们推荐。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因此,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文时,要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当学完一篇课文后,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相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全面辐射,扩大阅读范围。比如学完《哪吒闹海》,我向学生推荐读《封神演义》这本书;学《北大荒的秋天》前,我让学生搜集读《可爱的草塘》;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向学生推荐读《西游记》等。

二、设立图书角,营造读书氛围

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资源有限,亟待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的平台。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读书资源。最可行的就是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班级图书角。作为教师先要起带头作用,首先可以为学生购买一部分适合学生阅读,学生特别喜欢读的书籍捐给班级图书角供学生阅读;然后发动学生捐书,一人捐一两本(可以是自己读过觉得好的书籍,也可以是攒的零花钱买的);也可以利用变废为宝的办法把班级卖废纸、废饮料瓶的钱攒下来给学生订书看。对于这些书籍,要登记造册,制定借阅制度,借阅登记册要有专人管理,杜绝图书丢失损坏等现象发生,让图书角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爱护书籍的意识和习惯。图书角要定时为学生开放供学生阅读。

三、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要培养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的有收获,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对他们进行课外阅读非常重要。

(一)精读与略读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可以在有感触的地方写下自己的看法或疑惑等。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就不需要仔细阅读了,只了解其主要内容即可,就可采用“略读法”“跳读法”“浏览法”等。

(二)摘录与随感

当发现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作品,特别是有些报刊上感兴趣的文章,可以摘抄,也可以剪下来,贴在日记本上,对于随时的感受还可以提笔记录在空隙处,长期积累也是一笔巨大的阅读财富。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不同的阅读内容、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语文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应该坚持阅读,保持积极快乐的阅读心态,重视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好语文指日可待。

四、定时间,定目标,提高阅读效率

對于农村学生,亲子共读、家校共读的目标实现还需要时间,因为农村孩子家长有的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还有的文化水平有限,谈不上和孩子一起读书。为了能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效,老师就要做更多的工作,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一)定时间,阅读成常规

每天早读前的20分钟,学生已经到校,除了打扫卫生的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疯玩。何不引导学生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读书呢?更何况大清早学生各个头脑清楚,思维敏捷,记忆力也好,在这段时间读书,效果肯定好。于是我将班上的阅读活动时间定在每天早上7点50分到8点10分。学生在一起读书,比、学、赶、帮、超的风气逐渐形成,时间长了,习惯自然养成了。

(二)定目标,规范阅读活动

大多数小学生本来喜欢读书的就不多,农村小学生中喜欢读书的更是寥寥无几,他们要是读书也没有阅读计划,喜欢的书看一看,不喜欢的从不问津。看书时感兴趣的读读、翻翻,不感兴趣的动都不动,不可能带着问题读,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更谈不上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我们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其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故事类书籍时,让学生能复述故事内容或讲清楚故事大意;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求学生背诵优美句段或摘抄好词佳句;读科普类作品时,让他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并根据不同的书籍,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为各种读书汇报活动做好准备。

五、提供展示平台,体验读书乐趣

学生掌握知识后,特别在课外读物上了解到新鲜事情后,总想在同学们面前展现出来。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汇报活动。

开展“好书伴我行”“推荐一本好书” 交流活动。好书推荐者想要说服大家都来读这本书,就要对书的内容、概要有详尽的了解,读书的欲望会更强烈,就会用心去读这本书。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促進,阅读量知识面都增加了。

利用黑板报,开辟一块分享园地,让学生随时分享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取的知识趣闻。天文地理、太空宇宙、国内国际……学生在分享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记忆,增加拓展了知识面,班级黑板报时时更新,一举两得。

也可以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名著知识擂台赛、课本剧表演、阅读之星评选……学期末,学校开展展评活动,“读书笔记”“阅读小报”“手抄报”等评比工作。通过这些评比活动既检验了学生阅读活动的成果,也激发了阅读的成就感,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展丰富的读书展示活动,动手操作,体验成功促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总之,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是每一位老师长期的工作。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更应该克服客观及主观困难,博览群书,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