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
2019-08-27王美佳
王美佳
【摘要】本文将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确立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在进行教学目標的确立时,将以总目标为导向,以18个学习任务群为整体对总目标进行选取;将高中的教材内容整合成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以及实用性文本这三大类文本,注重发展学生的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分析性思维;要设计追求理解的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追求理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具体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所有的课程结构体系都将以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支撑。除此以外,新课标另一个不同点就是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为18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将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以及选修3个阶段。
教学目标通常是针对具体课程和教学单元的目标,一般是指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除此以外还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相当于一个大的任务,我们将这个大任务分解为18个学习任务群来完成,教学目标则是大任务的具体落实。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应该探讨的是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引导教学,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掌握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前提。一个清晰而准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总目标为导向,以学习任务群为整体
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是层层递进的,12条总目标首先交给18个学习任务群来完成。作为课程内容的18个学习任务群,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于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学习任务群为整体。以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个任务群为整体,重点完成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这个核心素养,其中包括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注重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包括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提升思维品质。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则更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具体包括语言的积累与建构、语言的表达与交流以及语言的梳理与整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增强文化自信,所以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则贯穿于所有的学习任务群。当然,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这四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是紧密相关的。例如,在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这里面也涉及语言的建构与积累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是学习任务群要侧重于完成某一个核心素养,而不是只完成某一个学科核心素养。
二、整合三大类文本,注重提升思维能力
高中新课标将文本分为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以及论述类文本。这三类文本分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分析性思维。
(一)实用类文本,注重提高应用能力
实用类文本包括社会交往类、新闻传媒类、知识性读物类等内容。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时,要以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实用性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实用类文本的教学目标设定时,除了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体悟这篇新闻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学习实用类文本时,就要与当代社会生活多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注重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类文本包括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不同体裁的文本。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时,要以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应该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以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例,要反复阅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赏析故都的秋景。其次,要重点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注重引导学生体味作者落寞、悲凉、深深眷恋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感受文章中的艺术形象。
(三)论述类文本,注重提高探究能力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评论、杂文等思辨性的文本。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时要以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分析性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论述类文本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文本、解读观点的能力。在进行鲁迅的《拿来主义》教学目标的确立时,要充分考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重点教给学生学习论述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在理清《拿来主义》这篇杂文论证思路的基础上,要形成正确地对待外国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学会辨别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