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同业业务风险点与审计方法
2019-08-27陈妍汝
陈妍汝
【摘要】本文从银行金融同业业务风险点入手,逐项指出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信用债投资、同业票据业务的风险点及其审计方法,以期提升银行内部审计发现同业风险的能力,促进银行金融同业业务健康发展。
【关键词】银行 同业业务 风险点 审计技术
当前,银行金融同业业务已占据银行业务的半壁江山,业务呈现风险大、风险点多、案件频发态势,加强银行金融同业审计成为银行加强内部控制、防控风险和案件的必然选择。
一、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业务风险点及审计方法
特殊目的载体业务是指除信用债之外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证券资管计划,受益权和保险资管计划或受益权等投资。银行同业金融业务中所占比例较大,面临的风险也较大,业务比较复杂,监管部门将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业务作为重点监管业务。
(一)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业务风险点
一是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由于同业市场中交易对手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业金融机构很难掌握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也很难了解交易对手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机构以及业务经营情况。特别是非银行同业机构所提供的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业务存在乱象更为严重。二是未按照“穿透式”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风险管理并足额计提资本及拨备;银行充当他行资金管理“通道”或非银行同业机构的资金管理”通道”,未履行风险管理职责,未掌握底层基础资产信息和实际风险承担情况等;通过通道将信贷资金、同业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限制性行业、股权投资,实现监管套利,逃避监管,规避信用风险。三是银行金融同业部门接受或提供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或违规签订“抽屉协议”“阴阳合同”、兜底承诺等,规避自营贷款投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风险管理要求,通过非标准化债权投资业务提供授信融资、投资资质、投资比例来突破监管规定;或者特定目的载体资产提供机构利用多层嵌套,隐匿最终投向,或直接、或变相地投资以“现金贷”“校园贷”“首付贷”等为基础资产发售的类证券化产品或其他产品等,突破投资范围、资金用途、杠杆对手限制等监管红线,造成银行同业资金风险损失,实现监管套利。
(二)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业务审计方法
一是严格交易对手资质管理并动态调整交易對手名单,识别与非法“中介”“资金掮客”开展业务合作情况。通过调阅同业交易对手名单制管理资料、交易对手资质资料,检查是否动态调整交易对手名单,检查交易对手中是否有非法“中介”“资金掮客”。同时,利用爬虫技术从中债网、外汇交易中心、工商登记网等网上或公开资料,了解交易对手是否注册,是否持牌,是否存在违约、处罚信息和负面信息,并对其资质进行分析,比对银行同业部门提供的授信审批资料,了解其合法经营和资质情况。二是穿透寻找特殊目的载体最终的底层资产。层层追踪,A→B→C→D,寻找每一层资管产品的底层资产,还原本质。向发出产品的机构进行函证,或者上门查看底层清单,了解特定目的载体业务投资的对象,底层资产的实际情况。调阅同业投资业务合同协议和底层资产清单,发函询证;检查是否委托证券公司设立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再将资管计划收益权卖断给其他银行或者用设立的资管计划去对接资管计划的情况。三是检查是否按照穿透后的底层资产计算风险资产权重。是否对同业业务进行五级分类,是否制定同业业务减值计提的业务流程,是否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四是检查通道业务。调阅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业务合同协议和底层资产清单;发函询证;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检查以下可疑交易:同一天与同一交易对手同时发生资产端和负债端交易,金额相当;同一天与两个交易对手同时发生相反交易,金额相当;购买同业资产次日将资产卖出,买卖金额相当;同业投资交易价格是否公允等。通过交易收益科目的变动来审计发现。存款变同业负债,资产变贷款。
二、信用债投资业务风险点及审计方法
信用债投资业务是银行同业业务利润增长较快的业务,相比国债,信用债在高额回报的同时,也蕴含着很大的信用风险,认真开展投前调查、投中审查、投后检查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应紧紧围绕信用债投资的风险点展开审计,揭示存在的问题,规范信用债业务健康发展。
(一)信用债投资业务风险点
一是信用债的信用风险。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不符合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到期不能偿还;交易对手的信用资料提供不真实,投前调查不到位;收集的交易对手信用资料不全面,片面迷信国有企业、券商背景、第三方机构资信评级以及承销机构的信用和无违约记录。二是投时审查不到位。能有效识别人为调整同业机构考核利润指标以及通过代持和养券进行利益输送的情况。调整考核利润的方式包括将持有的市场价格降低的债券,从交易性金融资产调整为可供出售和持有到期、直接调整或通过交易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卖给交易对手,再送交易对手买回改变持有目的,放在持有到期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属于当期损益,移到以后年度。
(二)信用债投资业务审计方法
一是查看制度。是否有投前评估和投后检查要求。是否建立投资审批审查制度;投资信用债的风险是否经过董事会额度审批,符合被审计单位风险偏好;是否进行名单制管理;是否对每一笔进行授信审批,其投资额度是否符合要求。调阅信用债投资前评估资料、投后检查资料,查看是否投前有评估、投后有检查;评估和检查是否到位,是否存在走过场的情况。二是调阅债券清单。数据提取除政府之外主体发行的金融债、企业债、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项目收益票据、(超)短期企业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银行间市场债券品种,按照“外部评级”“交易对手”“交易金额”“待偿期限”等进行数据分析,查看是否有到期未偿付债券,交易对手是否有债券交易黑名单企业,是否外部评级明显较低的债券,结合投前审查审批资料及具体询问判断是否存在信用风险隐患债券。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将本行的信用债发行人和市场上违约的发行人和产品进行匹配,查找是否存在隐性违约。三是查看持有至到期、可供出售和交易类信用债的核算规则、记账情况、分类调整情况。四是查看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制度。调阅五级分类资料,查看是否对信用债投资开展五级分类,分类制度是否合适;是否根据信用风险情况进行穿透并进行五级分类;如交易对手为黑名单企业及市场违约债券是否进行下调分类;查看未按时收息债券应收利息是否进行五级分类;查看年底债券估值情况,重点查看估值偏离过大且预计市场行情难以好转的债券。
三、同业票据业务风险点及审计方法
同业票据业务是银行同业业务的另一项重要业务,也是前期金融同业风险的高发业务,很多银行都受到萝卜章、虚假交易、票据中介等涉诉案件的影响,因此强化同业票据审计意义重大。
(一)同业票据业务风险点
一是中介参与,委托中介机构办理票据业务,出借账户;不与交易对手面签、不见票据、不出资金、不背书的票据转贴现“清单交易”业务;未严格执行票据实物清点交接登记、出入库制度及定期查账、查库制度。二是存在利用“卖断+买入返售+到期买断”“假买断、假卖断”、附加回购承诺、逆程序操作等方式,规避监管要求;存在利用第三方机构,将票据资产转为资管计划,以投资替代贴现,减少资本计提。三是印章管理不到位,部门印章、银行业务印章、行政公章混用,造成印章管理混亂,风险隐患暴露。
(二)同业票据业务审计方法
一是进行票据资金流向数据分析。查看资金流是否统一流向某处;票据交易前是否按规定核实对方人员身份;抽取部分票据业务数据,查看OCR系统传票,查看经办人是否为中介机构人员;查看是否存在贸易背景不真实情况;查看是否为异地客户。二是抽取部分转贴现票据业务。查看OCR系统传票,查看监控、托收记录等,是否严格落实票据背书交付;票据转贴现贴入银行是否确认贴入的票据背书连续;查看是否有实物票据接收,双人签字;入库清单流水逐笔登记。对于有封包的要拆封检查。查看同业票据出入库登记簿、定期查账、查库资料,是否有制度;出入库是否经有权人审查审批;保管交接是否符合制度;不相容岗位是否分设;核查实物票据漏登、多登等账实不符情况。三是查看同业户交易对手数据。票据转贴现业务的笔数、金额数据,抽取部分交易对手的交易明细进行核对贴现票据等资料,查看是否存在一票多卖情况;分析手续收入是否与票据笔数、金额相符,票据业务收益是否明显高于票据业务情况;查看实物票据交易交割资料,查看资金交易未经人民银行账户结算而转入第三方账户情况;查看是否有票据交易大额资金挂账情况;查看无票交易、违规贴现抽屉协议甚至账外经营等违规经营问题,必要时对存疑数据进行函证。四是调阅同业部门印章使用审批资料。检查同业业务印章管理、使用情况;抽样同业业务合同、协议资料,检查印章使用的连贯性、规范性;开展现场飞行检查,是否存在私自携带印章外出、预留交易对手印鉴等情况;检查同业业务印章核验工作开展的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