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议论文写作指导

2019-08-27傅丽琼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事例论点议论文

傅丽琼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皆为新材料作文,绝大多数考生选择议论文的文体来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但在日常的作文批改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文体不明。既像记叙文,又像议论文,结果“四不像”。2.结构不清。整篇文章没有明显的逻辑,甚至文题都不对应。3.论证不深刻。有理无据,或有据无析。要么反复讲大道理,一例证据都没有;要么堆砌故事,凑满字数了事。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议论文的性质和结构的认识不到位。下面,我将以本校近期的一次月考作文题为蓝本,从论点的生成和论证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议论文的写作问题。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尚贤者,政之本也。”“官无常贵,民无常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尚贤》)

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卜居》)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请就以上政治主张或言论的现实意义,写一篇文章。参照高考要求。

一、论点的生成(审题立意)

如何有力地证明论点?前提是,论点要准确,切入口要小。

1.审题:读懂材料,找到话题中心。

三则材料的话题中心都和人才有关,涉及人才的标准、作用、选择和任用等。

2.立意:围绕话题,确定立意,方法归纳为“3W”。

(1)what——人才是什么:人才的标准,人才的要素。

在字典里,人才的概念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我们从概念来着手,把它拓展一下,除了具备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有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另外,可以比较这些构成要素的主次和轻重来确定立意。比如,水平大于文凭,能力大于资历等。或许是思维的局限,这一角度选择的考生比较少。

(2)why——为什么要重视人才:人才的作用,人才的重要性。

从不同领域来论述人才的重要性,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例如,有学生选取郎平带领中国女排摘得2016年奥运桂冠的事例,论证人才对于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作用。

由小到大的角度来论述人才的重要性,涉及个人、集体、国家、社会等。郎平的事例也可以用在这里,论证人才的领导能力对于一个团队的重要性。

从好坏对比的角度来论述人才的重要性,比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3)how——怎样使用人才: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任用。

“千里马”角度:正确的自我认识和推销。发展兴趣,找到优势,创造舞台,自我推荐。有学生运用到“毛遂自荐”的事例。

“伯乐”角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人尽其用,礼贤下士。比如“千金市马”“三顾茅庐”之例。

国家角度:完善人才制度,教育要适应人才和社会的需求,人才激励机制,教育经费的倾斜。

(4)综合辩证角度:有人才错位现象,人才埋没问题,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等。可通过给话题“人才”增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来确定立意。

二、论点的证明(构思行文)

确定了立意,选择好合适的素材之后,就可以开始构思行文了。清晰的结构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提高文章的论证力度,有两种结构可供参考。

1.“总分总”式

总:开门见山,统领全文。

分:

(1)单例说透。只用一则材料,围绕主题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将观点分解到材料中,反复地议论,把材料所包含的信息说透彻,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2)双例互衬。一篇文章中采用两例,两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做到不雷同,相互衬补。或相互映衬,或正反对照,或前后转折,或纵向推进,或点面结合。

(3)排例造势。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就像排比的修辞一样,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也可以是段与段、层次与层次的排比。排比的效果是舉例充分,视野开阔,气势强烈,从而论证有力。要求事例典型,无堆砌之感。

(4)谨防“有例无析”。事为理叙。叙事是为了析理,叙述是手段,说理是目的。因此,叙事要害简明扼要,避免过多的细节描写和情节转折,与话题中心无关的内容略叙或不叙。而说理,要抓住要害,深入本质。

总:总结上文,收束全篇,画龙点睛。

2.“引议联结”式(适用于时评类作文)

引:或一句话,或一个现象,或一件事情。

议:参考“3W”法则(析观点,挖根源,谈意义,论危害)。

联:联时事,列现象,讲道理。

结:提办法,深主题,发号召。

三、提高论证的力度(“四向法”)

文章要深刻,光有大堆事例不足以构成强大的说服力,还要有深入的分析。剖析得法,思维才能走向深刻,说理才能到位。

1.横向开掘

沿空间和事例特点进行联想、类比,由点到面,由此及彼,运用联系的眼光,比较鉴别,深刻分析。例如,有学生将唐朝的两位皇帝进行对比,唐太宗任用了魏征、房玄龄等贤臣成就了贞观之治,而唐玄宗在执政后期却因为宠信奸臣,荒废朝政,导致了安史之乱。两个事例的比较,论证了人才对于国家政治的决定作用。紧扣古今中外的经典事例,抓住所选人物的不同特点,彰显出事例的本质内涵。

2.纵向开掘

沿时间和事件脉络轴线推进,或顺时由过去到现在,或顺序由浅入深,或顺理由表及里,抽丝剥茧,探究因果,以小见大,运用发展的眼光,揭示事例的本质或规律。同样是唐玄宗的例子,为什么他在位的时期,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并存,唐朝经历由繁荣向衰败的转变?探究背后的原因,人才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谓亲贤远佞国兴隆,亲佞远贤国衰亡也。

3.纵横结合

两种思路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使说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达到相得益彰,无懈可击的效果。

4.逆向开掘

打破常规,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得出全新的见解。毛遂自荐的例子,大部分学生是正向使用,以证明人才自我推荐的重要性。有一个学生则逆向开掘,拟题为《假如毛遂不自荐》,展开联想和想象,来结构文章。不仅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达到了深入浅出的说理效果。

综上,考生如果想写出优秀的议论文,就要有胸有成竹、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平时积累丰富的素材,审题时把握准确的立意,写作时运用清晰的结构,论证时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和技巧,这样论证才能深刻,观点才会有说服力。

★作者通联:江西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事例论点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