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舆情事件中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

2019-08-27岳璐刘铭

新闻前哨 2019年3期
关键词:当事相关者舆情

岳璐 刘铭

[摘要]确定型利益相关者是与舆情事件关联度最深、受其直接影响最大的相关主体。探讨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对于研究互联网时代不同话语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可行而且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近年发生的重大舆情事件为例,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以中央政府、当事主体和事件发生地政府为代表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实现方式,和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时代利益相关者舆情事件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舆论博弈研究”(17CXW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人人拥有互联网”的今天,作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1]互联网为公民信息权益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渠道,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现状,庞大的网民群体作为新意见阶层在不同的社会舆论事件中发挥着作用。在具体的网络舆情事件中,参与观点表达的主体包括政府机构、企业机构、普通网民、意见领袖等等,由于各方主体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点不同、责任不同、诉求不同,在传播过程中的话语博弈和利益博弈愈发突出。[2]根据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在舆情事件中,参与的群体或个人的活动都程度不一地影响舆论事件的进程,或受到舆论事件结果的影响,可被称为利益相关者。

根据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的分类标准,基于合法性、权力性、紧急性这三个维度,舆论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可以被划分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以及潜在型利益相关者。其中,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应该同时符合合法性、权力性、紧急性三个维度,即在法律上和道义上具备管理监督的权力,有权对于舆情事件的发展结果进行处理;拥有影响舆情事件发展或结果的地位,能力和相应的手段;关于某事件的发声能够引起舆情事件中管理层或责任方的关注。在当下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主要以中央政府、当事主体和发生地政府为代表。

一、中央政府的舆论利益诉求与实现方式

中央政府作为网络舆情事件中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同时具备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其利益诉求是实现国家稳定、繁荣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就是其在舆情事件中利益诉求的实现方式,这往往表现为官方通过各种途径引导舆论的行为。

无论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还是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都需要新闻舆论工作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3]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在微博熱搜上引起广大公众注意。微博话题#南海仲裁案#阅读量高达20.7亿次,#南海仲裁案结果#话题阅读量高达5187.2万次。外交部部长王毅当日发布两则声明表明中国的立场只有九个字:不参与、不接受、不承认;共青团委代表中央政府发布“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微博,迅速在全网得到转发支持。中国中央政府充满底气的发声让很多网民为之振奋,中央政府的态度与言论不仅向世界表明中国绝不放弃自身权益的坚定信念,也在中国内部建造了一座凝心聚力的爱国纽带,有力的实现了中央政府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利益诉求。

舆论事件的妥善引导对维护政党合法性有很大作用,“意识形态教化塑造了政权合法性的机体和内核,而舆论则通过生动鲜活、具体可感的形式为政权合法性提供注解和例证,增强人们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秩序的心理认同和支持,从而源源不断地为政权合法性补给能量,输送新鲜血液。”[4]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他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5]。

二、当事主体的舆论利益诉求与实现方式

当事主体作为舆情事件的当事方,指的是与舆情事件存在直接相关利益的个人或群体,符合合法性、权力性、紧急性三个维度,也属于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因为,作为事件当事方受到舆情事件的直接影响,有权在法律和道义上对事件的进程和结果进行关注:作为舆情事件发展的见证者,当事主体拥有影响舆情事件发展或结果的能力和相应的手段;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当事方能够随时发声、回应、迅速发酵,引起网民及官方的关注。

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指出,随着电子媒介逐渐融人人们的日常交往,人们与世界的关系及整个社会关系都将进行重新建构。[6]当事主体的利益诉求多为追求平等、理解、尊重,获取物质帮助和法律帮助等“利己”诉求。在新的社会关系和媒介条件下,当事主体的诉求实现变得更加便捷,微博成为舆论的集散地,女游客丽江被打毁容案、杭州保姆纵火案、北京和颐酒店女生遇袭案等都是当事主体表达自身诉求的典型案例。

公众舆论常常借助于社会化平台发布各种信息,促使海量的意见表达蜂拥而至,从而形成舆论无序性传播的全民狂欢。[7]女游客丽江毁容案件从最初的普通公民维权事件演化成全网质疑丽江警方作为和云南旅游业危机,杭州保姆纵火案则从受害者家属的质疑维权转变为全网悲情狂欢,相关评论的点赞数都高达18万次。“在传统媒体囿于体制规约之际,微博却往往能以无数个体渐次突破式的信息发布和集体突破式的围观传播,带来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强度曝光与恢宏演进”。[8]从舆论事件传播的衍生效应分析,微博自由的发言渠道为舆论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意见表达平台,事件由个人化的利益诉求表达转化为社会化的意见表达,海量意见的涌入反映着公众对社会舆情事件的意志和思想,也存在着情绪化非理性表达的问题。

另一方面,舆情事件的责任方也能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声,维护自身的利益诉求,但其利益诉求能否实现往往与舆情应对的能力相关。比如2018年11月14日微博用户@花总丢了金箍棒微博发布视频《杯子的秘密》,曝光了十余家五星酒店服务员使用客用浴巾擦洗马桶、水杯等卫生乱象,引发各大媒体集中报道与网民的强烈关注,但是,当晚涉事酒店除一家表示“正在查”以外,其余的均表示“公关部”已下班,将在明天上班后做出回应。至16日,13家涉事酒店陆续发表致歉声明,但高度雷同、模板式的肤浅回应受到网友的一致批评。

显然,当事主体的利益诉求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有了较大的实现可能。首先是空间因素,有学者指出,舆论场形成要具备三要素:即同一空间人们的相邻密度与交往频率较高、空间的开放度较大、空间的感染力或诱惑程度较强。[9]近年来舆情事件的爆发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微博,可以说微博作为新媒体平台为当事主体寻求特定利益诉求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其次是当事主体的议程设置水平问题,合理的议程设置有助于当事主体实现自身利益诉求,不合理的利益诉求会加剧互联网意见表达的无序化,给谣言以合适的生长空间。

三、发生地政府的舆论利益诉求与实现方式

舆情事件发生地政府即当地政府,往往承担着应对具体舆情事件的角色,有时地方政府也是舆情事件的当事方,同时承担双重角色。当地政府的利益取向具有多样性:一方面,作为地区资源的最大整合和调配者,当地政府追求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公共利益目标,主要体现在:政府形象的塑造、当地知名度的提升和旅游业的发展、地方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等:另一方面,当地政府的政策和手段也是阶层利益或领导利益的体现,最典型的是为追求官员的政绩而追求经济指标。

以2016年连云港反核事件为例。连云港并不是一个新的建造核电站的城市,连云港市的田湾核电站已经运行多年,市民对核电站的建立与运行方式并不陌生。此次建设核废料处理厂的中法合作项目受到连云港市民的强烈抵制,主要由于部分市场化媒体追求商业利益,将原来的“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变为“核废料后处理大厂”,不明真相的民众被这种谣言蛊惑,盲目相信并且通过游行等极端手段示威抗议。当地政府没有承担为民众“指路”的责任,任由不实谣言传播,之后的发布会和官方微博回应也不恰當,加剧了舆情事件的恶性发展。

连云港市政府在处理反核事件的舆情中从舆情前期预防、舆情发展中的政府引导到后期政府对舆情态势应对和善后工作都存在问题,造成的直接不良影响就是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受损,执政能力受到质疑,并对当地经济和企业带来消极影响,项目的暂停甚至可能会影响国家的战略安全。

社会化媒体时代,“网络维权、网络暴力、群体极化、刻板印象和网络谣言,如野草般迅速生长”,“一些社会矛盾有可能借助互联网凸显、放大……威胁社会稳定,甚至酿成社会危机”,[10]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属于主导性的群体,相较于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类型,确定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表现容易对舆论事件的发展结果造成影响,对研究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舆论博弈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彭兰、高钢:《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结构、功能、效果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李珮、苏婧:《网络环境下突发事件的传播与管理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3]习近平:《习近平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用海外乐于接受方式易于理解语言努力做增信释疑凝心聚力桥梁纽带》,《人民日报》2015年5月22日

[4]赵强:《试论舆论的功能》,《学术界》2009年第2期

[5]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新华社2016年2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

[6]赵畿斐:《多元舆论场中党的舆论引导能力研究》,《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2期

[7]张淑芳:《公众对抗式解读官方舆论的原因及对策》,《当代传播》2013年第4期

[8]李春雷、姜红辉:《群体性事件中媒体对底层群体的社会政治心理影响研究——基于“鸟坎事件”的实地调研》,《现代传播》2013年第7期

[9]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10]马利:《互联网时代更耍保护好政府公信力》,《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新华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欢

当事相关者舆情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舆情
舆情
舆情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