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媒体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

2019-08-27施华

新闻前哨 2019年3期
关键词:融合服务发展

施华

我国以产经行业报为主体的行业媒体是一个庞大的传媒群体,是我国经济宣传的中坚力量,是新闻战线一支重要的方面军,与党报、都市报互为补充,互相支撑,构成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时代主流传媒平台。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各行各业自我提升的一项重大任务,行业媒体也要提高新闻舆论的“四力”,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鉴于此,作为我国行业报的重要一员,《中国水运报》正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进内容提升、融合提速、服务提质“三位一体”全面发展。打个比如,如果将新闻传播比喻成了一个人体的话,那么,内容就是大脑,媒体融合就是四肢的协调,而服务就是人的作为。因此,媒体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就是:让大脑思维能力更优,让四肢协调运转更灵,让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更强。

一、堅守生命线扭住内容不放松

新闻内容是媒体的“生命线”,不管媒体形态怎么变、舆论格局怎样变,内容和思想始终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想摆脱“关注度焦虑”“流量焦虑”,从千万数量级新媒体中脱颖而出,没有雕琢内容的金刚钻,没有在专业性上宽不可及的“护城河”,是万万不行的。通过内容建设,我们要让读者眼睛亮起来,耳朵竖起来,心灵抖起来,产生无穷无尽的正向力量。

1.要内容独到,传递有信度的信息。

站位有高度,落实才有力度。作为水运主流媒体,我们的“信度”来源于党媒政治优势和行业报专业优势。这要求我们:一方面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以赴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像航船上的嘹望者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行业记者在行业”的传统,根植于行业,服务于行业。

做优内容不是漫天撒网也不是四面出击,应悉心盘点梳理自己的优势资源,在自己“最拿手处”发力,推出更多具有主流媒体气质和品格的新闻产品,使我们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黏性不断增强。一方面,要基于媒体定位,坚持特色发展、推出原创,赢得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策划,主动设置议题,积极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增强融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总之,我们要多发“好声音”,多讲“好故事”,多出“好经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2.要思想独家,形成有深度的报道。

文字可复制,思想才是独家。对专研细分领域的中国水运报来说,深度调查、舆论监督、数据新闻等思想“高原”,就是我们与自媒体及网络巨头拉开距离的竞争“高地”。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扎根水运这一垂直领域,在角度、力度上寻突破,在高度、深度上下功夫,把理论宣传、政策解读、专题报道等做深、做透、做权威。

我们要以独家权威报道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季度选题制”“选题导师制”和“热点评论制”。我们不仅要跟话题、还要设议题,不仅要提问题、还要解难题,不仅要挖选题、还要做课题,将严肃重大的主题宣传与读者关注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以问卷调查、互联网调查、面对面采访等形式在行业进行调查,形成体现时代性、具有前瞻性、拥有专业性的调研报告,为行业“预警”,为发展“支招”。

3.要观点独特,发出有态度的声音。

舆论场中,众声喧哗,有态度的声音往往就是影响舆论导向的“关键少数”。我们要牢牢抓住“内容+”这个关键,把讲导向、有温度的优质议题“加”到一切端口上,传递主流价值、体现媒体责任,做“有灵魂的行业主流媒体”。

要通过对议题的选择、版面的安排设计、顺序的排列组合等方式来实现议程设置,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来引导和主导舆论,及时疏解公众郁积的非理性情绪和认知,讲清利弊,引导公众理性权衡得失,让新闻报道做到从全局出发分析问题“不失真”,让记者采访做到深入新闻现场“不失职”,让舆情处置做到回应舆论热点“不失语”。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评论建设,推行编辑“每周评论星级制”,保证报纸日常出刊有短评、重点文章配评论、重大事件发社论,发出有态度的声音,为行业凝神聚力、与行业共谋发展。

二、实施创新驱动提速深度融合

媒体转型发展如何“冲出亚马逊”?必须牢牢把握媒体深度融合这个“主引擎”,坚定融合定力,突破融合瓶颈,实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融媒体深刻转变。我们要来一次发展的“蛙跳”,蹲下身子、积攒力量,跳得更远,实现弯道超车。

1.创新理念。始终以创新的姿态、合作共赢的风范、“拥抱互联网”的胸怀,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把产品和用户作为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

2.创新产品。创新“移动新闻”,与用户基数大、活跃度高的平台合作,实现“一次生成、多点落地、立体传播”的集群效应;全面建成包括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数字化平台、经营模式等在内的媒体融合发展项目库;大力开发“渠道内容”,建立水运新闻线索库、宣传报道库和热点问题口径库,为用户提供舆情、咨询、评价等服务。

3.创新人才。从根本上讲,没有融合型人才就不可能有融合发展。我们加强人才培养,对现有人员分层分类开展系统培训,既要培训一线采编人员,又要培训媒体负责人,为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努力建设一支既懂新闻传播规律又懂新媒体发展规律、既懂传媒政策又懂市场运作的复合型融媒体“集团军”。

从内生动力来看,要想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体制机制顺畅比理念、内容、技术、形态等层面的融合更具有革命性,因此,我们要竭尽全力从“深融”走向“真融”,就必须实现“三个融合”:

一是融机构。彻底打破部门间壁垒,按“生产一加工一推广”的流程进行机构再造,科学设置融媒体采访中心、融媒体编辑中心、融媒体运营中心等部门,促进主要业务部门之间的紧密衔接、优势互补和相互渗透,形成了“动静一体化”的新闻生产大格局。

二是融制度。重建考核体系,统一报纸、网络等各平台尺度标准,将记者向新媒体供稿和稿件传播效果纳入考核范围,以激励政策引导记者编辑建立“移动优先、产品优先”的融媒思维,有力促进新闻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持续完善总编协调制、线索通报制、效果反馈制等配套机制,加快构建全流程打通、全媒体融合的新闻传播体系。

三是融平台。持续抓好“中央厨房”这一“龙头工程”,利用信息采集平台、加工平台和发布平台建设,进一步探索新媒体内容和技术的合作共享机制,将各地记者、通讯员纳入其中实时供稿,并汇聚全国各水运单位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的稿件,在“中央厨房”中对不同的素材进行加工,再通过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渠道,以纸质、电子版以及H5、动图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去展现,真正打造出一桌行业“满汉全席”。

三、加大转型力度实现高品质服务

提升服务能力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我们要以服务催生发展驱动力,努力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价值,移释放媒体转型发展的改革红利。

1.拓展服务对象,从零散服务转向系统服务。从外部服务拓展上,一方面,做大存量,集中优势资源,深挖政府服务项目潜力,做大、做好“政府蛋糕”;另一方面,做强增量,依托行业垂直系统,将服务对象向子系统和地方分支单位拓展,实现服务的系统全覆盖。从内部运行机制上,将过去多部门零散服务进行集中整合,形成整体打包、集中兵力、一个窗口对外的“一站式”服务。

2.拓展服务内容,从单一服务转向多元服务。把过去单一的广告及信息传播服务,向新媒体传播和制作、舆情监测、宣传活动及公关活动、书刊出版、业务培训、会议承办、影视制作等方面拓展。同时,广泛探索开展综合信息咨询服务、调查和统计分析服务、课题研究、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与维护、技术咨询评估(审查)以及政策宣传等服务拓展。

3.拓展服务半径,从单点服务转向全链条服务。要从根本上改进“跑腿打杂”的低水平服务,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针对用户的直接需求或潜在需求,积极提供主动的前期介入、周全的中期促进、完备的后期保障以及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体验,形成一个全程的闭环服务链,把服务做到极致。

四、行业报改革发展路径思考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行业媒体的重要使命,也是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给行业媒体发展提出的重要任务。行业媒体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把创新驱动作为动力源泉,转变新闻传播发展方式,激发内生动力、释放服务潜力、培植发展活力,推进行业媒体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1.积极参与加强战略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维度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优化新闻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促进融媒体合理分工和采编发一体化协同发展。

2.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优先,大力拓展媒体服务功能,加快传播水平提质增效升级;积极推进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立“策、采、编、发、评”全流程打通的“中央廚房”媒体融合体系,依托现代新型传播手段服务于国家战略实施。

3.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完善报刊网体系,推进生态级媒体云平台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综合竞争力、资源配置能力的品牌媒体运营商。

4.努力优化服务,科学设置采编发流程,提升行业新闻及文化产品制作质量和水平:建立水运新闻线索库、宣传报道库和热点问题口径库,为行业发展当好了望哨;密切关注新媒体前沿技术,注重成果在行业及时转化。

5.不断推进新闻传播能力现代化,培养兼具传播、经营、管理能力的传媒高素专业人才;构建全国记者通讯员管理体系,形成统一开放、有序运转的传媒服务机制;完善全国记者通讯员采编网络,更好的服务交通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融合服务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