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媒体人如何做好自媒体

2019-08-27朱未李琪

新闻前哨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信文章

朱未 李琪

近年来,受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以电视、广播和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发展中遭受重创。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不得不与时俱进,进行近乎整体的转变。笔者认为,传统媒体人做新媒体应有五个转变: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不管你是来自主流媒体还是专媒体,必须抛掉点卯打工的观念,你的顶头上司是你看不见的受众,如果你消极怠工根本就不会有受众。

二是转变工作作风。一些媒体尤其是官媒从业者,一直受人尊敬,被人追捧,但一旦离职进入自媒体就必须忘掉过去,自觉做一个平凡普通人,一个勤勤恳恳的耕耘者。

三是转变生活习惯。做过传统媒体工作的人都经历过,自从当上记者或编辑,就很少有正常的生活了,忙起来头不着天脚不着地,除非你是一个浑浑噩噩者。但是,如果做自媒体可以说更忙压力过大,而且会让你昼夜颠倒天天倒时差。

四是转变写作方式。写自媒体文稿或修图片或编视频,不需要到写字楼里的办公室,甚至不需要台式电脑或笔记本,一部手机就可行。

五是转变价值判断。笔者算是从业多年的传统媒体人,现在业余也在玩自媒体,感慨万分:自己费力下劲写的文稿没有多少点击,而有些没什么内容的文稿点击率却千万十万百万。后来慢慢悟出道理,存在即合理,原因从自身找,应该是自己的文章不接地气,标题不吸引人,语言呆板,选材死板,配图不贴切等原因造成的。

总而言之,传统媒体人做自媒体必须经历痛苦转变,不要拿时间成本来核算目前工作的价值,我们要做的只能是不忘初心,积极探索。目前微信所称自媒体有200万,每天增长8000个。但笔者认为,目前很多自媒体创业者缺失两种东西:一是专业技能,二是专业服务。

一、不是业内专业,玩不好自媒体

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可能你也会发现,你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但往往你点开去看的却很少。你的手机就像一个巨大的信息收容站,有很多信息投入甚至超载,大家都患了信息恐惧症。

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产品、服务却同质化严重,内容良莠不齐。当众多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利用各种营销手段一味追求粉丝时,但没有自己独特内容的跟风者早晚会成为炮灰。而如果你成为“行家”,你的自媒体内容是“唯一”的,具有稀缺性,这就变成最优质的内容,也是唯一的内容,因为,“我”不可复制。套用罗振宇的说法,我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lP”。我自己既是内容出口又是流量入口。

相信大多做自媒体的人都与个人兴趣有很大关系,这是最大的驱动力,那么何不顺势而为,彻底把自己做成行家,深扎进去实现价值。要坚信,大多数脑子一热的跟风者早晚会成为炮灰,很多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死在半路。最后活下来的一定是有专业、懂行、编辑力强、综合运营力强的精英,他们才是自媒体的明天。

二、自媒体运营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原则

笔者一直强调垂直,是因为我相信:在创业领域,平台创业期已经是过去式,平台寄生期才是当下王道。

大的平台不需要很多,你所需要的流量、通路、工具等等该做的BAT都给你做好了,你只需要会玩,跟着这等大平台当个小弟,专注一个行业或一小块领域,做点小而美,也可以玩的风生水起。

筆者认为,做自媒体运营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原则。

有用,即我分享的内容都是自己的原创,不发垃圾信息,也不做内容转载,确保粉丝打开我的文章,就是看到有用且原创的内容。

情感,即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性格特点。我自己的文章风格像是“家书”对话,和粉丝直接沟通,面对面交谈,让大家通过看文章就能感受到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互动,微信后台留言一定要及时回复。有很多粉丝会在后台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这些都是他们的用户体验,只有根据粉丝的建议不断完善才能做出人人喜欢的内容。

常常有一些定位高大上、名字大而全的自媒体账号,貌似一个账号涵盖面要尽可能广。这其实跟做网站平台的思维没什么两样,到头来很难沉淀下忠实用户,也无法为你的客户变现价值。

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模糊了报纸、电视、广播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新兴媒体可以综合承载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智能化的加入更是赋予媒体以无限想像的空间。

这就要求传媒从业者打破原有工作框架,不仅要学习传统媒体既有的传播技能,更要积极学习运营新兴媒体所需的技能,在研究探讨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同时,努力吸收大数据挖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全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使自己成为适应传媒融合发展要求的全能型人才。唯有如此,才不会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所淹没。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微信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微信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微信
微信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