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有安全感的课堂
2019-08-27吕谜荣
吕谜荣
〔关键词〕孩子;安全感;课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2-0078-02
有幸听了福建省教育学院第四附属小学校长林莘老师执教的“有礼貌的百足虫”一课,她的课堂颠覆了我对课堂的所有认识。在她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心理上是安全的,也认真地思考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安全感。
安全感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对于胆小的或者能力弱的人来说,对确定感和可控感的需求更强,因而他们大部分缺少安全感,孩子也是。他们努力地想待在一个安全的空间,这样才能尽情地发挥、思考、表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安全感增加呢?林莘校长的“生命共同体”课堂给了我们答案。
一、安全感来自空间的变化
在开始上课前,林老师把课桌每四张放在一起,两个男生两个女生组成一个小组,成对角线坐好,形成学习上的同伴关系,学生可以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得到帮助、支持。学生在小组里倾听同伴的发言,思考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而后进行自我纠偏。在这个小范围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担心说错了会被耻笑,胆小的孩子放松了紧绷的神经,不会紧张,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组内没有组长,没有标签,所有的问题从问出发,培养、浸润安全。
二、安全感来自同伴关系
林老师执教《有礼貌的百足虫》这首儿童诗时从这个问题开始:回到这首诗歌,把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或者没想到的地方划下来,想一想,读一读。发表观点时让女生先,让没发过言的先。林老师的做法使胆小的孩子得到了关注,获得了力量,明确了在同伴关系中要给所有的孩子安全感,而不是优秀的孩子。在学生发言时,林老师轻声说:“先不要提醒同伴哪里错了。”我当时不明白为什么不给学生纠错,等到课堂结束时我发现,同伴之间是协同学习,在同伴发言时要倾听,不要干扰,不要讥笑,让同伴安心。解决问题后,林老师说:“挑出你最喜欢的那一句,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在不干扰同伴的情况下说出理由。”学生轻声细语组内交流,一个学生说,三个孩子听,都很专注,用眼神告诉同伴听懂了。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会倾听同伴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帮助与支持,就有了安全感,也不会逃离课堂,逐渐成为后进生。
三、安全感来自老师的悦纳
林老师的声音特别温柔,轻轻地、如春风般在耳边擦过。这声音在安静的课堂上使学生很放松,可以畅所欲言。孩子们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一个学生提到了这样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小草有好几只手,为什么用特定的那只手给百足虫握手,而不用其他手呢?林老师听到后,肯定地说:“你好厉害,我都没想到这个问题哎,那我们就小组讨论讨论?”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回答:“小草用一只手握手,其他手用来打架。”这个问题肯定跑偏了,林老师没有否定,没有训斥,而是温柔地笑着点头,向学生发出信号:我在听,你放心说。课后,林老师说 :“老师要关注犯了错误的、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关心他们的感受。不允许说就不知道孩子的问题是什么。”林老师对学生的观点真心接纳,学生感到很安全,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四、安全感来自密密麻麻的大字报
课堂是安静的,交流的同学不断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林老师不会重复孩子的发言,微笑着一边倾听一边点头,在印有诗歌的大字报上记录着孩子的观点。也许孩子不一定能看清老师记录的文字,但他自己知道,我的观点被老师认同,我被尊重了,我很安全。同时也慢慢地引导孩子把别人的观点记录下来,然后不断地与文本对话,达到学习上的生长飞跃。
高年级的孩子不爱发言,不会的不回答,会的也不回答,我归结为孩子害羞。今天看来是缺少一个开口的环境,一个安全的环境。记得有一堂课检查选文的古诗背诵,我没有按常规检查,而是谁会谁站起来背诵,并且告诉孩子们,让没有背过一首的先,让女生先。很快,胆大、活跃的孩子背了十几首,有一个平时成绩不错却胆小的女生只背了一首,还是我点名的。我几次用眼神鼓励她,她始终低着头,脸涨得通红。课后,我让孩子们写背诵的感受,她写道:在这个诗歌比赛中,大家都抢着背诵,我却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我只背了一首古诗,不是我不会背,而是我害怕、紧张,连站起来的勇气也没有……孩子的紧张、害怕我感觉到了,这是个胆小、缺少安全感的孩子,相信她在小组里会背得很好。还有一个女生,她也背诵了一首,她这样写道:在背诵的时候,我有些紧张,脑子一片空白,忘了下一句是什么,同学大笑起来,我更紧张了,勉强把这首诗背完,我就不愿意再背诵了……同学的嘲笑使她没有了安全感,我当时拍拍她的肩,告诉她没事的,深呼吸,静下来,再试试,她还是没有勇气站起来。这样的孩子每个班级应该都有,即使老师批评别的孩子,他都会害怕,老师应该给她们一个安心的环境,让他们逐渐有安全感。
我们的课堂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则:不能随便插话,不能让问题跑偏,不能趴在课桌上……这些规则制约着孩子的行为,他们一旦违反,就要被老师批评,被同學嘲笑,甚至叫家长来一起训斥、责骂。孩子在课堂上要正襟危坐,神经绷紧,为了避免犯错而逐渐在课堂中沉默,思维不能得到开发。一个没有安全感的课堂,孩子怎么能静下心来学习?怎么能放松神经、妙语连珠呢?又怎么能开发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呢?
理解、悦纳、关注、尊重,从心理的角度考虑孩子的需要,真正把孩子当成学习的主体。给孩子一个安心、安全的课堂,让孩子把那颗小小的心儿安放好,在老师的支持、同伴的协助下,迎风远航。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淮北,235000)
编辑/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