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大数据时代下审计模式的创新方案
2019-08-27彭贵熙
彭贵熙
摘 要 大数据的出现是有一定必然性的,在这一必然性的驱使下,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模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模式会随之发生变化。审计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监督活动,以大数据环境为基础内容,如果想要在实际工作中,将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一定需要对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型审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积极地在传统型审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审计工作的效率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 大数据 审计模式 创新
一、大数据时代下审计模式创新的研究背景
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大数据这一资源成为各个行业十分重视的内容,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使用到的一项重要工具。审计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下仍然使用传统型审计模式完成審计工作,就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更无法真实地将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因此对审计模式进行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大数据时代,只有积极在原有审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可以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作出一定贡献。
二、大数据审计的结构及审计模式创新的意义
大数据审计实际上是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后,衍生出的一种创新型计算机审计模式,大数据审计流程如图1所示。
大数据是在既定时间范围内难以使用常规型工具进行处理、需要使用新处理模式进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展现出了规模大、运输速度快以及效率高等特征,是我国社会各个行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资源。在大数据环境中,审计工作环境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原本的审计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原本的审计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审计模式创新工作。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会涉及大数据处理问题,假如仍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用传统审计模式,就难以将大数据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甚至还有可能对数据处理结果的精准性造成一定影响,从而难以真实地将经济情况反映出来,不利于我国审计行业的发展。审计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监督活动,在大数据时代中,只有积极地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创新,才可以有效地完成大数据资源开发及利用等工作,使审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我国社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将审计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大数据时代中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概述
(一)难以对审计工作形成清晰的认识
之所以开展审计工作,就是为了对一个特定的目标进行监控,实时动态地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进行监督,不单单是在单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邀请审计部门进行检查,更不应将审计当成一种外在的影响及作用,实际上审计工作不单单是控制者,也是各个单位控制系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大数据时代中的审计理念是在科学合理地完成审计设计的背景下,让审计功能进入到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以此为基础实现监控社会经济活动这一目标。
但是某些领导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和纪检监察的职能画上等号,没有对内审的职能形成清晰的认识,甚至还有一些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是不具备任何生产能力的,因此不需要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财务仅仅是对本单位内部收支情况进行统计的记账活动,没有必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这些错误理念的影响下,难以对单位内部审计效率及质量做出保证。除此之外,在财务、审计制度逐渐完善的背景下,这一理念其实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各个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导致领导者在大数据时代下难以对审计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也就难以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及水平做出保证。
(二)审计中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力度不足
审计工作中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分散性相对较强,各个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难以有效地融合起来,导致统计工作信息化发展速度大幅度减缓,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速度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提出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需要提升审计单位内部各个业务系统相互之间的融合速度,切实提升数据端口或者兼容软件系统的开发速度,有效地将不同系统中的资源整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应用审计信息化工具,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及选取,保证后续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审计数据事后监督管理力度不大
审计数据化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审计数据事后控制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将事前预警及事中控制放置在较为重要的地位上,科学合理地将事前预警和事后控制融合起来,在对各项业务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弥补现行审计信息系统中的缺陷,提前预测单位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开展风险提示工作,保证审计人员可以在风险正式出现之前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与此同时,可以让事后审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预先编制适应性比较强的风险应对方案,在出现风险之后,及时使用适应性比较强的方案解决问题,将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增添审计工作量或者对单位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造成影响,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社会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一定保证。
四、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模式创新
(一)切实提升工作人员创新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中,审计人员除了需要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并具备相应的审计知识之外,还应当养成创新能力,其中包含对原本审计思路的创新、对原本审计理念的创新以及在原有审计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常规型审计是将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依据,基本上做出的都是定性判断,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在传统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做出突破,积极从数量众多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性比较强的信息,在原有审计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找到崭新的数据分析方法,积极发现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精准性比较强的审计结果。
(二)积极构建数字化管理模式
在审计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审计计划编制、质量控制以及档案归档等工作都应逐渐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推动审计管理模式逐渐向集中化的方向发展,致力于提升审计工作的管理能力。数字化审计管理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OA系统完成审计文书管理工作,审计计划编制及审计项目管理也需要通过既定的系统完成,通过审计组织管理系统完成本地区的所有决策工作,统一开展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的效率及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在原本的信息系统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创新
切实加大信息系统审计力度,联合各种专业审计模式,积极地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性、功能完整性及信息数据真实性进行评价,引导被审计单位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在构建出适应性较强的信息系统的背景下,使内部管理力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以此为基础保证审计所需数据的精准性及有效性,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找寻到的数据是无效的、对审计结果的精准性造成影响。
(作者单位为蒙自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 王俊.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审计质量的均衡关系——以P2P案件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9(03):44-45+71.
[2] 胡志颖,余丽.国家审计、高管隐性腐败和公司创新投入——基于国家审计公告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34(03):1-12.
[3] 王帆,张琼娜,聂语嫣.政策跟踪审计评价机制创新——以精准扶贫项目为例[J].财会月刊,2019(11):118-122.
[4] 谭银花,王颖.创新审计方法,实现审计价值增值——以某高校工程审计实践经验为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5):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