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2019-08-27潘玲
潘玲
【摘要】后进生,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促进公平教育、和谐教育的需妥。本文就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农村初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的做法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 后进生 教育转化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教育山蒙昧的跟师学艺的原始雏形,发展到今天的程序化、层次化、现代化、规模化的办学形式。长期以来,“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始终是困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痛疾。“后进生”,顾名思义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偏差生”。凡是有教育形式存在的地方,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后进生”、存在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不同时间、地域的“后进生”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农村初中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领域,“后进生”所占的比例,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教育管理,有着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后进生转化的本真意义
后进生,一种解释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品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入方而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不能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子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另一种解释就是指那些因为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导致潜能暂未得到开发,发展指标的某些方而暂时滞后的学生。在后进生转化实践中,在功利性思想驱使下,很多教育者都把是否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作为转化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他们的话语权被裁减和剥夺,后进生们几乎集体失语;教育者过于“功利性”的转化目的和途径,后进生们甚至无法获得想要的关怀。一言以蔽之,后进生转化最原始的动机和目的在于促进实现后进生在人格、学力、认知、情感、思维等方而的全而发展,最终促进其融入社会全而进步和发展之中,从而获得与其他优生享有同样的话语权。然而此种动机的实现,除了需要教育者的理性思考之外,更需要人文关怀,包括对后进生人格的尊重、心理结构的关注和发展诉求的重视,尤其要顾及其心理、精神和情感需求等诸多要素。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建构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乃至社会整体公平机制的前提。育人必须顾及人的尊严、人的心理、人的情感,甚至人的合理诉求。因此,应让人的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彰显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潜在的可能性和思想的丰富性。显而易见,后进生转化工作就是因为“人文关怀”这一重要元素的缺失,丧失了转化的内因驱动,致使转化工作多年以来一直停留在表层而显得步履维艰。人文关怀的本意就是让被转化者充分地感受到被关注、被关爱,转化工作的主体—教育者应该心怀温情,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满含赏识的目光,事无巨细地深入关注现实生活中被转化者的生命世界,并切入其经验系统,着眼于对其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从而将其引向信心十足、精神充实的境界。
二、后进生转化的历史背景分析
后进生也称学习困难学生或学业小良学生。国内外明确提出“后进生”是近几年的事情。这一概念首先山美国学者柯克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7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转化后进学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均得到了比较充分、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对学习困难学生成因的判断,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矫治”理论和对策都有較为详尽的论述。在我国,在这方而研究较早且较为系统的地方当属上海和深圳,以黄孔辰为首的“成功教育”课题组曾获得当时国家级教育科研二等奖,其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方向。多年以来,关于“后进生转化”方而的研究成果可谓甚丰。其中,重视“转化”理论研究的有之,重视“转化”实践研究的有之,重视从宏观方而转化的有之,重视从微观方而转化的亦有之。在每一个阶段,“转化”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研究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转化工作也卓有成效地开展着。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十意见》明确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但另一方面而论,无论是对美国及世界教育均产生重要影响的多元智能理论,还是我国作为重大国家政策推行的索质教育,在无比激烈的升学选拔考试而前,后进生转化工作依然举步艰难。
三、充分认识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的需要。精英教育的结果,是为国家培养了一定的高精尖人才。但国家大量需要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同时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减少社会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我国目前有大量的社会闲散未成年人,这一群体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发源地。调查显示,多数未成年人在犯罪以前有学业失败的经历。因此,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此外加强“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的组成来看,成绩和思想表现均好的“双优生”,其实只占20%左右,多数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是“双优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忽视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就失去了教育的真谛。对于加强后进生的教育加强管理,是树立学校形象,保证学校长久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形象,是山其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以及培养的一批又一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所决定的。“后进生”是教育工作的必然结果,学校不能处理好这一大群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工作就很难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的形象和长久发展就难以保障。
四、分析成因,找出症结。
(一)家庭因素
1、家长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农村家长自己没文化,也看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看重的是别人没文化同样赚了不少钱、别人没文化照样成了社会名流、甚至成了各级宣传的榜样。这种思想直接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
2、单一的、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分溺爱自己的“小皇帝”,要么信奉。学生对学习要么重视不够,要么不胜压力。这些单一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形成。
3、家长过重的依赖心理。绝大多数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受教育少,很多不规范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部分家长甚至把对子女的教育管理推卸给学校、教师,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
4、不完整家庭和贫困家庭经济的影响。农村初中的“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贫困学生,往往成为后进生的源头。他们学习上无人照管、无法照管或经济上不许可更多照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直接影响。
(二)学校因素
1、教师方面,农村初中信息闭塞,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受限,教学观念陈旧,方法简单,手段落后,教学不能吸引学生,致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教学中明显存在的重好轻差,甚至赶撵“差生”,也都客观上刺激了“后进生”的衍生。
2、学校方面,教学机制与评价机制严重脱钩,广大教师口里喊着素质教育,但实施的仍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成绩一时跟不上的学生往往成为学校、教师升学评估的绊脚石,难免会受到不公正待遇。
(三)社会因素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受到社会的熏陶。学生生活的环境、生活中接触的人和物、電影、电视等,都对学生产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其中,既有物质因素、又有文化背景、社会风气等因素。
(四)学生自身因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由小学到初中免试人学,学生无论学业好坏、思想水平高低,初中学校都必须兼收并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初中教育的难度,而且初中教学的课程摄、知识深度、难度都比小学更大,学生承受不住压力而成为后进生也就不足为怪。
三、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后进生现象虽然有其普遍性和必然性,但也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我们只要摸清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尊重教育规律,对症下药,“后进生”的转化就一定能取得实效。
(一)摸清实情,建立教育管理档案
后进生的形成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知己”就是要分析自己的校情、班情,分析作为教育方的学校、教师能采取哪些转化手段,能提供怎样的转化服务,在物质上、精神上提供怎样的激励,能采取哪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方法等等。“知彼”就是要摸清“后进生”人数,掌握这些学生后进的原因,建立学校“后进生”数据库、档案库,记录好转化过程,适时调整转化措施。
(二)建立教育转化机制
后进生虽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但是没有一位后进生是不想进步的。对于我们初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给子后进生更多的关爱,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为其做耐心的抚慰和讲解,做好后进生的转化,使得学生能够转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使得每一名后进生都能够轻松愉快学习以及健康成长力,通过对每位学生的交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不聪明的,只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持之以恒的努力,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卜,一定可以学习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三)充分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大都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学习欲望,厌学甚至逃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次,要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一、再次,应给子后进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促使其将这种学习压力转变成学习动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学习中逐渐发现学习的乐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当后进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他们自然地就会对所学习的知识非常感兴趣,而兴趣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源泉和指引,是他们由后进生变成优等生的关键
(四)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后进生学习给子较多的关心和帮助教师应分析每一位后进生的情况,找出其学习落后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师还应在课堂上给子后进生充分的关心,对于后进生没有听懂的知识要对其耐心讲解直至其弄懂为止。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都处于青少年阶段,活泼好动,喜欢玩耍,疏于学习是正常的,同时也容易敏感,情绪上也容易波动,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由于后进生大都学习成绩不佳,在学习和生活中大都较为自卑,这也使得他们更加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因此,任课教师要针对后进生在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给子积极和正面的评价,使后进生认识到老师关怀每一位学生,老师对他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都非常关心。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去观察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要挖掘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让后进生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一点,同样可以得到老师的青睐,促使后进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一一同时,教师可以指定成绩优秀的同学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帮扶,使后进生可以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下不断成长,取得进步,并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五)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对后进生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上,社会、家庭、学校三者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学校应该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要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同时,家庭应配合学校为后进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此外,社会各界多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共同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上的积极因索,批判不良因素,增强学生面对不良事物的免疫力,使得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尽快从后进生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总之,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一个持久而庞大的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既无统一的模式,又无捷径可循。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树立责任心、增强紧迫感,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那么“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就会迎来一片曙光。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2]颜振.中学生心理指导l00问[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3]邱相彬.网络游戏对初中后进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
[4]李彦荣.初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J].成才之路,2012.
[5]温启明.浅谈初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和转化措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2.
[6]杨学杰.中学后进生心理障碍对对策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