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2019-08-27于晓宇冯媛媛程淑英刘妍妍
于晓宇 冯媛媛 程淑英 刘妍妍
【摘要】近年来,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探讨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提出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 心理健康现状 影响因素 提升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研究生群体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各媒体对于研究生群体消极事件的报道使得社会越来越关注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研究生的调查研究也相继涌现。目前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各异,为了便于后续的对研究生的教育、干预工作,有必要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因而笔者旨在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升策略等进行探讨。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
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标准,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的安全感、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适度地表达情绪及合理控制情绪等的10条标准。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界定为:“在身体、情感及智能方面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状态”。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则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焦虑、抑郁等症状,还应具有积极乐观的状态以及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已有研究主要利用问卷或量表来调查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选用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等,以SCL-90为主,该量表共90题,包括10项因子:躯体化、精神病性、焦虑、强迫、恐怖、抑郁、人际敏感、偏执、敌对和其他。有研究成果显示我国研究生的心理症状显著劣于大学生及成人常模,并且研究生群体所表现的主要心理症状包括强迫、人际敏感、抑郁与焦虑;也有研究支持研究生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二、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人口学因素
1.性别
调查发现女性研究生所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比男性研究生更多;但也有不同研究结论表明女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包括主观幸福感反倒优于男性研究生;同时也有研究显示性别效应并不明显。性别效应可能比较复杂,对于性别效应的研究差异,可能由于样本的不一致,也可能是性别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效应比较复杂,受到自我期望、社会期望、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2.生源地
有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生源的研究生在经济方面的压力明显更高;但也有相反结论,认为相对于城镇生源研究生而言,农村生源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并且心理症状更少,对于这一因素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证支持。
3.专业
大部分研究结果支持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专业差异。部分研究結果显示文科研究生出现的心理症状较多,医科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也有相反结论显示工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同时,具备心理学知识的研究生以及非跨专业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状况更好。
4.年级
对于年级与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结果尚未统一。有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好,研一的学生刚刚入学,可能面对着适应新环境的压力,而研三学生面临着毕业、就业择业的压力,因而心理状况较差;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研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严重;同时也有研究显示年级这一因素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并不显著。
(二)家庭因素
1.经济状况
有研究者使用UPI量表调查发现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劣于非贫困生,家庭收入低者在经济方面的压力更高。并且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会随着生活质量改善而提高;同时,通过分析发现,研究生的健康水平由东部往西部呈现恶化的趋势,这反映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家庭条件非常好与极差的学生而言,家庭经济状况中等水平的研究生面临的压力最大。
2.家庭功能
对于研究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于非完整家庭研究生以及有留守经历的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但相关研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3.童年创伤
有研究结果显示忽视、虐待等对于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童年创伤会影响成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因而童年创伤经历也很可能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一大消极因素。
4.社会支持
根据缓冲器模型理论,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并且普遍观点认为有效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维护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但也有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结论,认为研究生群体的社会支持水平与心理健康无甚关联。
(三)内部因素
1.压力
压力会严重地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生所面对的压力源主要包括学业与科研压力、择业与就业的压力、与导师或同学的人际关系压力、恋爱婚姻方面的压力以及经济方面的压力。
2.婚恋状态
有研究者认为已婚研究生减少了婚恋这一压力源,因而已婚研究生心理状况好于未婚者;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已婚研究生心理健康较差,恋爱中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主观幸福感高于单身的研究生。
3.个性特征
个性对心理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外向性人格以及严谨性人格的研究生能更好的面对压力,因而相对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较少出现心理问题。并且内向稳定性人格特质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最高,外向不稳定性人格特质的研究生则相反。
参考文献:
[1]李晓妍,万伦,顾昭明.某医学院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04):628-630.
[2]方鸿志,樊亚茹,黄秋霞.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16(02):96-100.
[3]姜松梅,王冰洁,黄倩.近15年来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4):509-514.
[4]臧伟伟,张颖.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及培养工作建议——基于SCL-90的3年调研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117-121.
基金项目:本文为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Q170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于晓宇(1986年8月-),女,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