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劳燕》中多重人称叙述下的女主人公形象

2019-08-27岑梦佳

文学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叙述陌生化人物形象

岑梦佳

内容摘要:《劳燕》是华裔女作家张翎所著的一部以抗战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将小说命名为《劳燕》就是取自小说的女主人公“姚归燕”,但是作者独具匠心地将小说女主人公的放在小说的幕后,采用陌生化的叙述视角来讲述关于“姚归燕”的故事,让与小说女主人相关的三个男性分别登场讲述他们与小说女主人公发生的故事。本文将主要从三位男性视角的叙述下来看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陌生化 叙述 人物形象

《劳燕》是一本以抗战为背景的小说,但是张翎没有采用惯常的叙事模式来讲述中国的八年抗战史。同时小说主要人物的选择也没有选用那些对中国抗战而言有着重大意义的人物。作者从小人物着手,从不同国籍不同职业的人物叙述中来讲述那苦难的八年抗战历史。更让人感到新奇的是,作者将这三个人物的交谈见面放置到他们死后的世界中。各自以不同的灵魂讲述着当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个女人。

张翎将抗战扩张到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它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痛苦不堪的记忆,而且也给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带去了折磨。小说《劳燕》中的三位男性就有两位来自美国,他们是援助中国人民抗战的英雄。作者之所以选择这样两位外国籍的男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与她自身的经历有关,就连小说故事的发生地也是作者的故乡浙江温州。

作者塑造的三位男性有各自的特色,他们分别是牧师比利,美国海军大兵伊恩以及中国学官刘兆虎。他们各自以不同的角色参与了小说女主人公的生活。并且在他们各自的叙述中小说女主人公有着不同的名字,正如牧师比利在他的故事中讲述的那样,“刘兆虎,在你的故事里她是姚归燕,或者阿燕。伊恩,在你的故事里她是温德。而在我的故事里,她是斯塔拉(Stella)。”[1]77尤其要讲一下牧师比利以及伊恩给女主人公取名的缘由。不论是“斯塔拉”还是“温德”,这两个名字都暗含着牧师比利以及大兵伊恩对女主人公美好的向往以及期待,在他们当时的心中,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中他们心目中美妙的存在。牧师比利之所以叫她“斯塔拉”,是因为“斯塔拉在英文里是‘星星的意思,这个名字是我向上帝讨来的,我的神啊,求你赐给她一颗星星,哪怕是最小的,我对上帝说。求你用这颗星星,照一照她的路,她迷失得太苦了。”[1]77而在伊恩的故事中又重新给予了她新的名字“温德”。当伊恩看到“斯塔拉的辫子被风吹散了,头发高高扬起,仿佛是一片黑色的棕榈树叶子。她的衣裳已经被浪湿透了,紧紧地贴在身上,把她的身体勾勒成一尊石膏塑像。风不仅藏在她的头发和衣裳中,风也藏在了她的眼睛里,她的眼神里充满了风的力量,风的自由,还有风的愤怒。那一刻的斯塔拉似乎已经驾驭了风,把它驯化成了自己的坐骑。”“不,那一刻她就是风本身。”在看到斯塔拉这样与风融为一体的时候,伊恩坚持要给她起一个新的名字,“我要叫她温德(‘温德是英文wind的中文音译,意为“风”)。”[1]143在牧师比利以及伊恩的眼中他们给以她新的名字就代表着她人生的新的一段路程。而刘兆虎作为她从小到大的玩伴儿则坚持用“阿燕”来称呼她。确实在刘兆虎的生命历程中她一直是以阿燕的角色存在的。“阿燕,温德,斯塔拉,它们是一个人的三个名字,或者说,一个人的三个侧面。你若把它们割离开来,它们是三个截然不同的版块,你很难想象它们同属一体。而当你把它们拼在一起时,你又几乎找不到它们之间的接缝——它们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联合体。”[1]77就这样小说女主人公以这样不同的三个名称进入了这三位男性的故事中,并且在他们不同的故事中呈现出不同又有着关联的人物性格。

  一.阿燕的受辱

首先是与阿燕相处时间最长的刘兆虎。在他的故事中他见证了阿燕由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女孩儿转变成坚强自立的独立女性。在封闭落后的中国典型的农村“四十一步村”中刘兆虎是唯一一个能够到城里读书的孩子,刘兆虎阿爸送他进城读书的目的也是为了他日后能够成为像顺德爷爷那样依靠文字油墨过活。但经过新文化洗礼的刘兆虎,在经历了城里抗战各种风云诡谲以及在老师、同学们的影响下竟产生了投身抗日队伍的想法。刘兆虎的这种想法在像阿爸老一辈的眼中简直是荒唐至极。然而当刘兆虎将自己投身抗日的想法告诉与他亲近的小妹妹“姚归燕”时,却得到了阿燕的大力支持。那时的阿燕生活得像个小公主,有着父母亲的疼爱,加之家中生活富裕,在“四十一步村”中活得格外恣意。所以当虎娃哥对她讲述自己的理想抱负,教她识字读书时,她从内而外地生发出对虎娃哥的钦佩。可是阿燕没想到虎娃哥口中的战争竟然会蔓延到封闭的四十一步村。战争击碎了她幸福美满的家庭,阿燕爸與虎娃爸的死亡,阿燕家茶山的炸毁,带给阿燕的都是沉重的打击。在面临这场沉重的打几下阿燕知道她必须承担起家中的重任。阿燕母亲是在中国传统封建礼俗下成长的妇女她的性格是懦弱的,当家中的顶梁柱消失的时候她就迷茫了。同时阿燕也知道自己的虎娃哥也不是她现在能够依靠的,虎娃哥有自己的理想,他要投身抗战。在这样的情况下,阿燕就只能够挺身而出了。她告诉母亲自己就是她的“儿子”,并且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让那些对姚家茶园失望的婆姨们重拾信心,甚至挑战男性权威用脚踩揉茶叶。阿燕就是这样在战争的逼迫下快速成长为能够在姚家独当一面的女性。从这一点上看,我们似乎能够在阿燕身上看到五四新知识女性觉醒的意识。正如刘兆虎在自己的故事中感慨的那样,“假若没有那场战争,这个叫姚归燕的女孩子,会慢慢长大,长成一个美丽的女子——我已经从她的眉眼里看出了端倪。她会找一个敦实可靠,最好识点文墨的男人嫁了,生下几个在茶园里跑来跑去的娃子。”[1]45但是这样的理想生活再也不会出现了。战争已经开始入侵阿燕的生活了,战争不仅打破了阿燕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迫使她快速成长懂事起来,同时战争也支配了她的婚姻。前方战事吃紧需要后方不断提供壮丁,抓壮丁的噩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到阿燕家。此时的姚、刘两家都沉浸在失去家中顶梁柱的痛苦中,如果此时的刘兆虎再被抓去当壮丁那么给两家带来的伤害必然是加倍的。更何况阿燕知道自己的虎娃哥真正的想法,所以当众人不知所措时,阿燕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叫来顺德爷爷当着保长的面写下文书。阿燕的这般举动在当时是权宜之计,只是没料到阿燕与刘兆虎的情感纠葛竟会持续如此之久。

纵观全文可以看到阿燕对刘兆虎是一种毫无保留的信任,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去帮助刘兆虎。可是与之相照下刘兆虎对阿燕就不是全心全意的爱护了。阿燕遭到了日本人的侵犯,虽然被牧师比利救下送回四十一步村,但是在封闭落后的四十一步村中女人失节就是犯下了弥天大罪,村里婆姨们对她指指点点,男人们想着侵犯她,小孩子也耻笑她。此时阿燕盼望着刘兆虎能够带她走出四十一步村的“牢笼”。但是刘兆虎给她的回应竟然是拒绝。当他们在月湖重逢阿燕再次遭遇侵犯时,刘兆虎竟然还是无动于衷。甚至在抗战结束后刘兆虎从阿妈的信中得知阿燕重回四十一步村了还带回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还自甘堕落变卖家中茶园。在听了这样的流言蜚语下,刘兆虎用自认为最先进的登报解除自己与阿燕婚姻关系的方式来逃避自己的责任。更加残忍的是,刘兆虎怕家乡信息不通达,自己剪下报纸声明的内容寄给阿妈并且叮嘱一定要拿给阿燕看。在刘兆虎做了这些伤害阿燕的事之后,阿燕虽然看不起刘兆虎的所作所为,但是她还是顾念着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刘兆虎做了逃兵逃回四十一步村,阿燕没有举报他反而将他藏在家中。之后刘兆虎因为一份名单被判十五年徒刑,在邻省的一座煤矿厂做工。阿燕在瘌痢头身边周旋着将他救了出来。可是在煤场那几年刘兆虎患上了严重的肺癌,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阿燕又牺牲自己的身体尽力在瘌痢头那里讨要各种营养品。可以说如果阿燕的早年是因为战争使她过上了痛苦不堪的生活,那她的晚年就是被刘兆虎所拖累的。没有刘兆虎的出现,阿燕可以带着阿美依靠着自己的医术在四十一步村生存,甚至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用担惊受怕有人来抓逃兵。同时阿燕可以保有她高贵的节操,不用屈服于她看不起的瘌痢头。或许深受疾病折磨的刘兆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看到阿燕的掖着的裤腰带后,刘兆虎“知道最后压垮我的意志的,不是那些掏空了我身体的黑虫子,而是羞耻。”“从那天起,我不再进食。我用牙齿筑成了一道万里长城,固执地抵御着阿燕同调羹塞给我的任何事物。我很快就进入了弥留状态。”[1]367-368或许刘兆虎知道这才是让阿燕得到解脱的最好的方式。小说后期在阿燕身上似乎能够看到西方圣母的光芒,无私无畏地给刘兆虎做奉献,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她最为宝贵的东西:贞操。从中也能够看出牧师比利以及大兵伊恩在阿燕的生命中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刘兆虎带给阿燕是地狱般的生活,那么牧师比利带给她的就是救赎。而阿燕最后能够在战争中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牧师比利是功不可没的。尤其是阿燕在牧师比利的影响下抛弃了那个思想固化封建的阿燕,蜕变成牧师比利愿望中的“斯塔拉”。

  二.斯塔拉的蜕变

阿燕与牧师比利的相遇是在阿燕受到日本人的侵犯之后,牧师比利那时就像是天神一样降临到伤痕累累的阿燕身边。“这个女孩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清创救治,一定会因失血过多而死。可是我的药箱里没有必要的外科器械,我必须马上回家。”“我脑子里那个理智的医生终于打败了那个冲动的牧师,我冷静了下来,脱下长衫,把它扭成一根绳子。”[1]81就因为牧师比利脑子中那个理智的医生占了上风才使这个可怜的女孩有了生存的希望。然而牧师比利救治阿燕的过程进展的并不顺利,因受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影响阿燕无论如何都不肯让牧师比利揭开那件裹在她胴体上的外套,尤其是她明白自己已经被日本人侵犯。最后无奈之下牧师比利用“要是不治,你或许将来,再也不能……”“……生娃娃。”这样残忍的话来让阿燕治疗,因为牧师比利知道“在这样一个封闭落后的乡村里,不能生育的威慑力有时可能比死亡更甚。”[1]84虽然牧师比利能够治疗好阿燕身体上的外伤,但是他不能够走进阿燕的内心,治疗不好她心中的伤。所以在阿燕感觉到自己外伤已经愈合之后才会向牧师比利提出回到四十一步村的想法。但是阿燕这样一个曾经被日本人侵犯的未婚女性已经不能够在四十一步村生活下去了,在被亲人、爱人、乡邻们抛弃后阿燕能够依靠的也只有牧师比利了。在牧师比利的故事中斯塔拉是柔弱的女性,她是被日本人残忍侵犯的未成年少女,是被中国传统封建礼教压制下的可怜孤女。如果说在刘兆虎的故事中阿燕面临家庭的重重困境还能够自救的话,那么在牧师比利故事中的斯塔拉则完全没有自救的能力,只能依靠牧师比利带给她救赎。女子失贞是压在斯塔拉身上的一块巨石,因为斯塔拉的失贞,所以在瘌痢头和鼻涕虫的眼中他们可以随意玩弄斯塔拉,而斯塔拉也将自己埋藏在痛苦之中。但是在牧师比利的细心照顾下,在他西方式教育的引导下,斯塔拉完成了一场由蛹到蝶的蜕变。在斯塔拉遭到鼻涕虫的欺负后她找到训练营中的长官控诉鼻涕虫的行为,并且大声喊出了她的委屈“你们为什么只知道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找日本人算账?!”[1]191当斯塔拉能够这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失贞时,她就是成长起来了。正如牧师比利教导斯塔拉的那样,“斯塔拉,你要知道,闲话只是天上飞的尘土,飞一阵就会落到地上的。你总不能为了尘土就不出门。你只要敢迈出第一脚,就知道尘土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1]246牧师比利教会斯塔拉用平常心去看待流言蜚语,帮助她成为更加坚强独立的女性。

牧师比利不仅以自己的西式教育成功化解斯塔拉的心结,而且他还更加关注斯塔拉的将来。“在这一带,谁家婆姨独自疼了会跑上百十里地到医院去生孩子?谁知道战争还会打多久,可是再乱的世道也挡不住人要生娃。你若当了助产护士,将来你就永远不愁没有饭吃。万一将来我不在你身边,谁也不敢欺负你。即使有人想害你,也会有一百个人出来保护你,因为他们婆姨孩子的性命都捏在你手里。你不能只看到眼前,你一定要看到将来。”[1]247牧師比利知道斯塔拉可以自己走出失去童真的困境,但是在一个封闭的乡村中还是会传来各种流言,而解决这些流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有求于斯塔拉,这样当人们谈论斯塔拉时不再是她那段痛苦的经历,而是她高超的医术。不得不说牧师比利是有先见之明的。在牧师比利离开了斯塔拉之后,她独自一个人领着孩子在四十一步村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因为她的医术。并且凭借斯塔拉的助产术还成功击退了想要再次欺负她的瘌痢头。可以说牧师比利是使斯塔拉成功蜕变成蝶的推动剂,他对斯塔拉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为重要的是他成就了将来的斯塔拉。

  三.温德的自由之风

小说的最后一位男性:美国军械师伊恩,阿燕是明确表示出对他的爱恋的。在伊恩的故事中他也为我们讲述了缘由,“你,刘兆虎,只是她的过去。在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把你这一页翻过。而你,牧师比利,虽然生活在她的身边,你却总在时时刻刻地操心着她的未来。而只有我,穿越了她的过去,无视着她的未来,直截了当地截取了她的当时。我是我们三人中间唯一懂得坐在当下,静静欣赏她正在绽放的青春,而不允许过去和将来闯进来破坏那一刻美好的人。”“或许,正因为如此,温德才会被我吸引。”[1]143小说作者更加别出心裁的是将伊恩和温德的爱情线通过两只狗幽灵和蜜莉的对话呈现出来。伊恩和温德分别是幽灵与蜜莉的主人,或许是宠物对他们主人的感受格外敏感吧,率先意识到温德爱上伊恩的就是蜜莉。伊恩在执行任务中不小心踩空掉进了一条水沟,一块棱角像刀的山岩在伊恩的腿肚子上拉了一条足有六七寸长的口子,皮肉翻卷开来,血流如注。当众人将伊恩送到牧师比利那儿时温德的表现十分奇怪。“水牛把伊恩架到了客房里,温德舀了一大桶水,给伊恩清洗。伊恩的伤口很深,泥浆灰粒草叶嵌在肉里,温德得用湿纱布一点一点地蘸着洗。她擦一下,伊恩咝一声。他每咝一声,她的鼻子和眉毛就抽搐一下,等终于清理干净的时候,我发现温德脸上突然多出了很多皱纹。”[1]251之后在牧师比利给伊恩做缝合的时候,“温德在门外蹲了下来,紧紧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手掌不够厚实,那些声响还是从指缝和毛孔里钻进来,在她的耳膜上锉下一片片肉屑。她的身子越缩越小,小得成了一个筋骨凸显的球。”在温德这样异常的表现下,蜜莉突然意识到温德爱上了伊恩,“天底下只有爱才可能让人一下子丢失了所有的勇气,叫人从无所不能的勇士变成一筹莫展的废物。”[1]251-252此时的温德呈现出之前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在被迫坚强成长起来的外衣下又包裹着一层小女人独有的对恋人的担惊受怕。更出乎意料的是温德竟然为了伊恩丢弃了自己所信仰的菩萨。伊恩在缝合之后发起了高烧,由于战争缺少药物只能依靠物理降温。面对伊恩持续不下的高烧温德也采用过中国的巫医,但是终不能治好伊恩,无奈之下,温德竟然放弃了自己的信仰求助“耶和华”。温德的举动让蜜莉大吃一惊,“因为我知道耶和华不是温德的菩萨,耶和华是牧师比利的菩萨,是伊恩的菩萨,是美国人的菩萨。牧师比利虽然救过温德的命,温德却始终没有真正拜过牧师比利的菩萨,可是为伊恩,她竟肯丢弃了自己的菩萨。”[1]225温德竟然将伊恩看得比自己的贞操更重,这足以看出温德对伊恩的感情之深,深到让她抛弃自己的信仰。或许“耶和华”听到了温德的祷告,伊恩的高烧竟然退了。而当温德得知这个好消息时她的举动再次震惊了蜜莉。温德被这个好消息冲昏了头脑,扑倒伊恩身边,放下所谓的矜持与礼教,而当她突然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不合礼教的举动时,表现出来的是小女生的羞涩。她“松开手,脸涨得绯红,一路红到了指尖。那一层红如同是宣纸上落下的丹朱,慢慢地洇染开来,遮掩了疲惫留下的所有斑痕。我主人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有震惊,有难堪,有羞涩,有不知所措,还有所多其他。这些表情哪一样单独出现都是平淡无味的,甚至是贫瘠的,而当它们聚集在一处时,突然产生了某种不可言说的化学反应——那一刻温德显得异常美丽动人。”[1]257-258或许这就是温德在那个战争年代选择伊恩做她恋人的原因所在。在刘兆虎与牧师比利的故事中不论是阿燕还是斯塔拉所经历的悲剧情节远大于喜剧,阿燕因为战争被迫快速成长为家中的支柱,斯塔拉则是要鼓起巨大的勇气面对自己失贞的现实并且挣扎着面对将来。而在伊恩的故事中温德完全就是一个被爱情感染的小女孩儿,她会因为恋人的疼痛而痛苦,也会因为恋人的清醒而欢乐,只要是有关于恋人的事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令温德发生情绪变化,这样的温德才是最迷人、最真实的。

  四.结语

小说女主人公姚归燕的命运一直是与战争息息相关的。小说中阿燕一直努力着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生活的现状,然而每当战争形势的变化总是让她陷入难以预料的困境。在抗战结束后伊恩随军队回美国,同时因为战时婚姻申请的要求,伊恩与温德这一对恋人并没有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战争总是在不经意间打破阿燕即将营造的美梦。更甚的是在战争结束后战争所引发的后续影响也在持续不断地影响着阿燕的生活,最为典型的就是阿燕拯救刘兆虎的事例。但是在经过战争的洗礼以及在三个代表各自文化的男性的影响下,阿燕已经成功地蜕变为“一个具有多种文化特质、拥有复杂而丰富的情感的独特生命体”[2]了。可以说作者对阿燕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花费了巨大的心力的,尤其是将这样一个中国农村出来的典型的小女孩放置在這样残酷的战争背景下,并且让三个代表着不同文化属性的男性来影响她。但最终在这三位男性的死后叙述中发现阿燕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生命,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参考文献

[1]张翎:劳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

[2]刘佳怡:陌生化叙事下的人性书写——评《劳燕》[J],出版广角,2018年.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叙述陌生化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教学新思维
从陌生化角度浅析《藻海无边》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浅析《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叙述的不可靠性
《拯救乳房》对创伤性体验与创伤后成长的书写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