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股市谣言止于“制”者

2019-08-26张俊鸣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扩音器辟谣监管部门

张俊鸣

从编造到传播,股市谣言如同病毒一样,在大盘和个股走势上掀起阵阵涟漪,对信息辨别能力弱的中小投资者的交易决策造成重要干扰。近期,证监会官网披露了对四名造谣者的行政处罚书,对其分别采取12万元到20万元不等的罚款。这起造谣事件发生在今年1月29日,正是股指从低位缓慢反弹、乍暖还寒的时候,“爆雷”股集中披露业绩预告导致不少投资者持仓心态不稳,这起谣言造成的市场波动,受损最大的无疑是信息判断力较弱的投资者。在价格快速波动的股市里,面对谣言不仅需要“智者”更需要“制者”,监管部门、新闻媒介需要控制谣言传播,投资者更需要有高度自制,在不传谣之外也要让自己的投资行为保持稳定,不被谣言所轻易影响。唯有控制和自制,谣言才能不攻自破,无法兴风作浪。

谣言偷走投资者的钱

根据证监会官网公布的事件细节,这起有关“证监会新任主席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今年重点工作为推行做空机制等”的谣言,一开始只是编造人陈某在1月28日夜间在几个微信群发布的虚假消息,在几个微信群、QQ群接力传播之后,被两位粉丝数量数十万、上百万的“大V”贴到新浪微博,并在29日开盘不久后,被新浪网编辑放到网站上,并被多家媒体转载、传播。此后短短半小时里,A股出现明显下跌,沪指跌幅一度超过1.2%。所幸后来新闻媒体和证监会快速辟谣,当天沪指基本收复失地,将谣言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虽然谣言影响的时间只有半小时左右,但下跌期间成交量却明显放大,显示有一些投资者出现恐慌抛售的行为。如果考虑到当时沪指正从2440点上涨到2600点附近,还处于反弹的初始阶段,投资者听信谣言卖出股票而又没有及时回补,就如同卖在地板上。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谣言偷走了这些投资者的钱,谣言的编造者和传播者虽然没有直接从中获利,但却在客观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造成其损失,被依法处理一点也不冤。

謠言“扩音器”危害更甚“播种机”

这起谣言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新闻网站无疑是最关键的角色。在网站将这条传闻发布之后,无形中以自身的信用为传闻的真实性进行背书,让投资者误信的概率大大提升,甚至也坑了不少为了抢新闻而快速转载的同行,导致谣言的影响快速扩大。如果没有网站未经查证进行转载传播,谣言编造者也翻不起太大的浪来,市场风平浪静之下谣言自然消失于无形。可以说,这样的谣言“扩音器”,危害更甚谣言编造者扮演的“播种机”角色。

事实上,证监会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在官网上都可以公开查阅到,并不难确认是否有记者会的存在及其内容。没有查到的话,再向谣言中所提及的出处彭博社进行求证,也并非很困难的事情。退而求其次,即使不知道如何查证,也不能把来源于互联网、出处不明的消息堂而皇之地放到网站上发布。如果网站在发布新闻之前能够多花几分钟查证,不仅不会成为谣言的“扩音器”,反而可以及时辟谣,将谣言消灭在萌芽状态,成为市场真正的“净化器”。

投资者的自制之道

监管部门在这起谣言中的反应还是比较快的,当天中午前就及时做了辟谣,将谣言影响的时间和空间都大大压缩。如果任由谣言发酵,市场震荡的幅度和时间增加,对信息辨别能力差的散户投资者将造成更大的伤害,而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自行查证断定传闻不实之后,可能加大低吸买入的力道,造成又一次财富转移。除了监管部门加大对谣言的打击力度、及时辟谣之外,投资者在谣言发威、尚未澄清的阶段,也要做“智者”和“制者”,不轻易为谣言所干扰。

做“智者”和“制者”,可谓知易行难。如果投资者赚钱的方式是短线炒作博取价差,那么被谣言引起的波动干扰影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要成为“智者”和“制者”,投资者加强自身投资素养、树立长线投资观点是重要部分,监管层也需要加大权威新闻传播渠道的倡导,针对市场重大传闻做出快速反应。事后的追查固然有其威慑作用,但要减少市场不必要的波动,更需要在交易时段及时澄清。尤其是在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皆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谣言从发布到发酵的时间可能很短,需要监管部门设立专门的队伍,关注市场舆情动态,降低谣言的实际影响。

猜你喜欢

扩音器辟谣监管部门
大度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微信辟谣小程序上线:这个一定要转给了爸妈!
转换思维 巧妙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谈“魏则西”事件背后的制度问题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解析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二手车市场中监管部门与卖家的博弈
真相查清之前别急着辟谣
一例宠物医患之争的案例分析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