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方式想象唐朝
2019-08-26芒种
芒种
唐十八陵:一部唐史的活化石
唐十八陵,也称“关中十八陵”、“关中唐帝十八陵”、“关中十八唐帝陵”“大唐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帝陵分布于陕西省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献、昭、乾、定、桥、泰、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贞、简、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即关中十八唐帝陵。
唐代帝陵依山为陵,气势雄伟,呈扇形环绕在京都长安周围,和长安城以及宫殿群一起构成全国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遗址景区。2014年,陕西省将开始建设汉唐帝陵群旅游专线。并计划将汉唐帝陵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5月,关中十八唐帝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唐十八陵,见证着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的大唐帝国的兴衰,反映着大唐王朝的风貌、精神、气象。站在陵处远眺,麦田、草场、村落,天地、将瞬间宽广。
1966年,历史学家史景迁出版了一部颇受欢迎的著作,書名是《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有论者这样说:史景迁悠游于故纸堆之间,尝试透过康熙本人之口,述说康熙内心世界的种种欢愉、悚惧、猜疑、懊悔、无奈,乃至于追亿、梦境。
但对于常人而言,试图想象皇帝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件充满诱惑、但又困难重重的事情。尽管书店里已经有太多的历史传记、戏说演义,尽管不同朝代的宫廷戏在不断上演,尽管我们已经有机会在故宫全方位感受皇家的吃穿用度,但这些都还很难支撑起一个“合理的想象”。
5月底,我有机会跟随GQ1000的会员们,一起到陕西走了一趟唐陵之旅,算是为这个合理的想象又补上了一笔。有唐一代历时289年,一共21位皇帝,除了最后两个,剩下的全部埋葬在京师长安周围,被称为“唐十八陵”(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这十八座陵墓横跨富平、蒲城、三原、泾阳、礼泉、乾县六县,呈扇形排列,绵延一百余公里。
唐太宗李世民一改前朝“堆土为陵”的规制,将他自己的陵墓修建在一千九百多米高的九蠼山峭壁之上,开创了唐朝皇帝“因山为陵”的先河。我们此行的第—站泰陵,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也同样修建在山上。
车辆抵达目的地后,眼前的泰陵初看很是平淡,无非是山下一条神道,两旁若干石像,和京郊的明十三陵没什么区别,只是场地更空旷些罢了。同行的西安美术学院程征教授提醒我们,往上走几步,找一个定点停下来,转一圈,环视周围的景色。
“唐陵的石狮子,目光直视正前方,注视的是远方、是大下;北京城里王爷府前的石狮子,低头,日光向下,想要威吓的是来往的行人,这就是区别。”
这下我们才发现了其中的门道。从山脚下往上看,在高大的山体中央的部位,那里就是陵墓的所在地。一转身,都不用往山上走,凭借着这里的地势,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浩浩荡荡地在眼底铺展开来。你可以想象,多少人正在远处的尘烟里繁衍生息,劳作奔忙,但陵墓的主人试图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握在手中。我跟身旁的朋友开玩笑说:承包天下承包鱼塘的感觉果然不一样。
程征老师把这称为“大地的艺术”。和明十三陵相比,或者因为唐人豪迈的性格,或者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这里并没有太多的精巧与秀丽,但唐人能找到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让人在行进中,在观赏中,在对比中,变时间距离为空间距离,再变空间距离为心理感受,自然地生出一种肃穆之感。
风水宝地不止此一块,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让人感受更深。你必得登上一级又_级台阶'才能看到树立在那里的“无字碑”,和迄今不知为伺全部被削去脑袋的藩王像。主峰两侧的山体,就像两座乳房一样,象征着女性的力量,老师说,这也是专门的讲究。
大唐常常引得今人回望,原因当然不仅是帝王,更是因为整个时代全体国民的自信与气度。唐^、好马,陵墓前的石像自然少不了马,有翅膀的神马。在唐宣宗李忱的贞陵之前,GQ1000组织大家来了一次写生,对象就是翼马石像。
這次来参加GQ1000活动的会员们,有作家、导演、摄影师、钢琴家,也有户外达人、外企高管、广告公司老板。难得同时看到这样一群年龄不同、职业各异的人们,同时做一件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小事”。大家围坐在翼马石像周围,一笔一画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翼马的样子。
“特别注意线条”,程征和周晓陆两位教授都提醒我们。唐人做的马,无论是马本身的线条,还是脚底的祥云,身上的翅膀,线条在流畅之外都平添一股力道,不轻浮,不圆滑。你再看唐陵前的石狮子,乍看上去,它们和常见的石狮子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唐陵的石狮子,目光直视正前亢注视的是远方、是天下;北京城里王爷府前的石狮子,低头,目光向下,想要威吓的是来往的行人,这就是区别。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非得在自己的画作面前,才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翼马的妙处所在。这其中的妙,靠的不是一两个能工巧匠就能完成,而是全体国民的审美心态。最后,程征和周晓陆两位老师,饶有兴致地对大家的画作评点了一番,两位老师在摄影师苏里和《国家宝藏》导演毕波的作品中还犹豫了一番,最终把“优胜奖”颁给了苏里,奖品是程征老师作画、周晓陆老师题词的翼马小像一幅。
贞陵的主人唐宣宗李忱,已经是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了,他离世时距离唐朝灭亡只有不到50年,陵墓的选址、气象也大不如前。在这里,你已经很难体会到“君临天下”的气概了,就连陵前的石像也有了不同。前面的是从容,这里多了一份紧张;前面的是大气,这里多了一份小心。帝王和帝王总不一样。
在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的丰陵,陕西省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正在那里进行考古发掘。提到考古,你是不是立马想到了盗墓笔记、密室探宝的场景?但这里的考古并没有打开帝王陵内部。唐朝虽然因山为陵,但山外仍有神门,这里的考古就是在神门处,通过挖掘考察当时的建筑规制。不过,我们还是有幸在这里看到了“洛阳铲”,还亲身体验了一把“盗墓利器”。
唐十八陵,暮中到底还有多少宝贝?从通俗意义而不是学术意义上讲,估计没什么了。唐朝灭亡,五代时的军阀温韬疯狂盗墓,关中地区大小唐皇墓陵无一幸免,据说只有武则天的乾陵保存完整,因为他作案时天空忽作狂风大雨,他以为是陵墓主人发威,吓得跑了。乾陵至今没有被考古挖掘,答案也无从知晓。
但不管怎么样,再怎么的风水宝地,再怎么的君临天下,曾经的皇家重地,如今也都是游人赏玩的景点了。在武则天的乾陵景区,北京大学齐东方教授说,还是《红楼梦》看得透彻: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有人说,唐十八陵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大唐帝国的兴衰,是一部田野中的唐史活化石,这话应该不假。看唐陵,不仅要看盛世的气度,也要看末代的颓象,两者中少了哪一个,都不完整。
现在的唐十八陵,还并不是一条成熟的旅游线路,有的地方显得尤其荒败。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荒败中,给了我们亲身感受历史兴衰的机会。据说前一年,胡玮炜也和朋友走过这趟唐陵之旅,之后不久辞去了摩拜单车CEO的职务,不知道这样一位此时此地的风云人物,有过怎样的思考和发现。
有一回,在香港听白先勇老师将《牡丹亭》,大意是说,不光整部戏是戏假情真,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也是戏假情真。后来,我时时回味“戏假情真”四个字,总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