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共享的高校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2019-08-26范丽丽
范丽丽
很多高校的会计学课程中,主要包含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各高校设置这些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符合时代的会计专业人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人才能够牢牢把握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分析和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对会计学将来的发展也会有所了解。高校要加强财务共享服务的教学,如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和创新也是一大研究课题。
一、财务共享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各企业带来了新的生产模式,各企业纷纷建立起了财务共享,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财务共享是指企业将下属单位相同的财务职能集中,由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机构来行使,即各单位共享一个机构的财务服务。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放劳动力,将财务人员从财务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
财务共享模式的搭建,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减少了中间管理层,能够为企业降低运作成本。引进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让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财务共享服务具有跨区域处理数据的特点,能够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中解脱出来,也能够为企业做出的决策提供支持,推动企业的发展。共享服务和财务集中的概念很容易混淆。这两者都是将分散的业务和资源集中到一起,但是这两者集合的方式和目的大相径庭,共享服务的集中更贴合整合,将资源和业务整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高校要加强重视会计人才培养的方向,该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善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也将是一大研究课题。
二、财务共享背景下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
(一)共享财务及能力需求
在企业中,共享财务的职能是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等基础的会计工作,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标准化的服务,也能够发挥财务执行和财务监督的作用。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基础的财务人员只需要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英语基础及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即可,具备这些技能就可以上岗。财务人员要想获得更多地升迁机会和发展空间,就要多了解IT知识、统计学等。
(二)业务财务及能力需求
财务人员要对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并借助于各种管理工具和办法对这些过程进行财务分析、规划等,分析结果可以直接体现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让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提升效率。管理者也可以借助财务人员的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发展做出展望及决策。因此,在财务共享模式中,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财务知识,也要掌握统计学、管理学等,精通金融、风险控制等知识,同时也要对企业的各环节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提供服务和支持。
(三)战略财务及能力需求
对企业来说,财务人员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持者。财务人员也要负责企业的融资、收并购等,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也要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对风险极度敏感,进行一定的把控并且将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财务人员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战略头脑,要具备把控风险的能力、融资规划、价值管理等技能。
三、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我国的从业人员中,会计人员超过1660万,但是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端型人才极其匮乏,但是企业对会计高端型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现有的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高校是成就梦想的摇篮,也是为社会培养高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的教育模式模式和课程目标都直接关系到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就目前来看,搞笑的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过时且形式化
很多的高校中,课程体系依旧比较传统,主要包含基础课有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核心课有财务管理概论、审计学等,专业选修课有审计实务、纳税筹划等。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课程都停留在基础的教学层面,更注重理论教学,侧重于基础的凭证填写及账簿登记上,这种方式让学生缺乏实践意识、丧失动手能力,导致了对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教学过程中设置的实践环节大都是在课堂或者计算机室完成的,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实践教学环境的不合理,导致了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高校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对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财务共享的模式下,财务分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并没有弄明白要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展开的教学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了培养的人才逐渐的偏离市场的需求。虽然市场对于高端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的人才依旧无法顺利就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培養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三)师资力量匮乏。
在大多的高校中,缺少具有丰富实验经验和教学经验兼得的教师。很多的教师浅显的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理论即可,实践能力并不重要。这样错误的观念致使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偏离实际。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并不能接触到实践教学,不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缺乏“双师型”会计教师,对高校、学生来说都是损失。因此,高校中及时的引进人才也是重要工作。
四、基于财务共享的高校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
财务共享模式让高校传统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人员转型不仅仅是财务的简单分工,对于对企业创造大价值的财务人员来说是福音,因为他们创造的价值企业也更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高校是成就梦想的乐园,也是培养实现财务转型的重要场所。应对当前的市场需求,高校要积极的将教学活动与实际需求对接起来,优化原有的传统模式,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会计人才。
(一)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要以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高级会计人才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培养观念,不断的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高校在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外,在专业课中也要加强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设计,增强对经济学、管理学等的重视。在专业选修课上,也要融入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定期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会计人才到学校进行讲座。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互联网、云计算的学习并熟练掌握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软件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授课时,也要加入财务分析的讲解,注重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促进会计人员的转型。具备了财务分析能力,有助于为企业做到把控风险、合理规划企业发展。
(二)正确定位培养目标
在大多数的高校教学中,注重理论基础而偏离了实际,学生所学并不能完全的运用在会计任职中。时代在不断地变革,商业环境的变化愈来愈快,对于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要有所改变。高校应在企业中做市场调研,了解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确立培养目标,及时的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改善。高校会计教学应以“管理”作为立足点,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重视学生所需技能和必备能力的培养。高校应组织专家探讨,对培养目标进行探讨和规划,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紧跟市场趋势,顺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后备人才队伍。高校正确的定位培养目标,不仅能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能够推动高校的良好发展。
(三)加强师资团队
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担当的重要角色。不论高校要采取那种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什么样的需求,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师资力量强大,有助于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作为导师,进行讲座等,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能够多了解实际工作,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针对教师队伍,高校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加强职称评定的管理,定期为教师组织培训活动,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与企业有效的连接起来,让企业和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及制度等,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将其作为引入,加强财务共享课程的教学及课时,让学生对会计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四)创新培养方式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更需要高端型会计人才才完成财务分析及价值管理等工作。高校培养的人才都具有专业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应用能力,使之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首先,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增加一些实例,或者可以采取视频、图片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學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应与企业有效结合,邀请企业专家作为指导老师,模拟实际工作流程,对企业真实的案例进行探讨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校也可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工作环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高校也要寻求已经搭建起财务共享模式企业的帮助,联合培养出高端型会计人才,符合市场需求。
五、结语
在本次探讨中,我们以财务共享的背景下高效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核心,了解了财务共享服务对会计人才提出的要求,对高效培养会计人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很多的企业都引入了财务共享服务,对高端型人才的需求也愈发加大。高校应依据市场需求,及时的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会计人才更具备专业性,能够符合财务共享模式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高校应创新思维,明确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适应需求的“未来型”管理会计人才并输送到企业,从而推动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