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

2019-08-26周甜甜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生教育教育心理学策略方法

周甜甜

摘 要:在学生教学之中应重视应用教育心理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和他们的心理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学生教育;应用措施;策略方法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往往把学生作为学习的工具,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权利,没有正确看待学生。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的地方。学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教育工作者应该本着人人平等的原则,在管理工作中及时掌握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和他们外在的行为表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世界,并设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从从家长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平时表现、同学评价等多种渠道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知识水平,以及他们的性格、特长等,对学生的思想、学习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育管理学生和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教师应关心和关爱学生

科学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艺术是教师实现对班级的良好管理和获得学生信任与支持的捷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对话意识,降低自己的心理地位,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难处,接纳他们的不足,并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分析利弊、权衡优劣,积极地为他们出谋划策,帮助学生走出烦恼和困扰。而也只有这样真诚地关怀学生,才能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被学生所接纳,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对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

教育心理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一个思想转化的过程,教师应对学生采取较为柔和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这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制度和与学生的私下约定来实现,比如在班级中设置“读书达人”“文明学生”“收纳小能手”“表演明星”等表彰名额,刺激学生发扬个人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改善班级懒散风气的同时培养出一批学生榜样,鼓励学生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的优势,树立起发展目标和进步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与个别学生在私下达成“秘密约定”,要求学生每天晨跑5分钟、练字、上课不说小话等,并承诺相应的奖励,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而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避免“破窗效应”,及时制止学生群体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和风气,比如攀比、孤立同学等,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教育心理学中教师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首先就要了解教育过程的执行者——教师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观念和方法,有些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因而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有些老师则认为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张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另外,研究还发现,教师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教学过程,严厉的老师更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堂气氛也不很活跃,而民主活泼的老师则更愿意采用新式教学法,更愿意多作尝试,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能够更自由的表现自己。让所有的学生感到老师是为他们好,老师是喜欢学生的。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还要注意少讲假大空的道理,不搞“空对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艺术品都是经过精雕细刻才能产生珍品佳作,粗制滥造是不会成佳品的。学生也是这样精心培育才能真正成才。

四、重视道德培养

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就是要使他们能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学生言行不一的现象既与学生的意志力薄弱有关,也与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一定数量与强度的实践和训练有关,同时还与教师的具体做法久妥当有关。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无助于学生做到言行一致。对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要提高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哪些是可做的;哪些是不可做的:进行及时的道德评价,纠走不道德行为,强化道德行为:让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充分利用“榜样效应”,特别注意利用生身边的榜样,这样的榜样与他们的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容易模仿和实践。

五、良好的运用心理暗示

在引导学生更好发展的方法中,除了利用鼓励性语言以外,还可以利用心理暗示的方法。由于心理暗示的表现较小,但对学生学习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同时,该方法的应用对老师也有着极高的要求。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有些则较差,心理暗示的方法对各类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均十分有效,特别是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中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充分发挥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予以心理暗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改变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举例来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眼神对学生予以警告,让学生自觉改正不良习惯;对于部分课堂表现认真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以此来鼓励学生,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六、开展有效的实践学习活动

由于社会实践是大众公认的有效的心理教育手段以及德育手段,因此在将心理学融入到德育的過程中,也要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积极创新,要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展开相应教育。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对学生主观能活动性进行保证,所以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老师也应改变以往“包办”的活动教育方式,要在告知学生活动主题以及目标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对各项实践活动进行设计与安排,保证他们在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的同时,还能对潜在能力进行挖掘,能够对自身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强化。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以及组织社会调查、访问等方式,为学生打造出更多展示平台,使他们可以在感受到生活艰辛的同时,能够更加珍惜生活、感恩父母,能够正确对社会事件进行认知与分析,能够拥有正确的是非观。

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认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通过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实现师生感情的双边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情感,认知,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建立在平等地位上的交往会使期待实现最大化,罗森塔尔曾在“罗森塔尔效应”中指出,教师的期待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会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确立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以引导他们更好的发展。

八、运用鼓励的语言

每个人都喜欢听鼓励性的言语,学生也不例外,所以积极鼓励的语言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很积极的影响,也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教育工作当中,对如何评价学生有正确深刻的认识,要多给学生积极向上的鼓励性评价,并且也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一起完善这个缺陷,这对以后开展教育工作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高考失利并不一定是他们的智力因素不够,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才是更好的教学目标。

没有天生的坏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很多情况下,教师喜欢指责学生,而不会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这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方面的一大弊端。教师有时候也会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但是其初衷也是为了学生。但是有时候这部分学生会对老师的教学方式产生厌恶心理,以后学习中就会丧失积极性。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班主任要科学正确地多鼓励学生,给予他们自信,因为学生如果得到老师的夸奖,就会心情愉快,从而激发自己努力学习的欲望。

九、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从事任何活动都要有记忆,如果没有记忆,就不能进行学习和劳动,不能认识环境和事物,生活难以想象。记忆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在实践中作用是巨大的。教育者在教学中要了解记忆规律,把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消除影响记忆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具体实施到学生时,根据中学生特点,要让学生明确识记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识记方法,正确地复习和练习,加深理解,最后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让学生合理使用大脑,做到身心健康。

十、良好的教学评价

改革课程评价方法非常关键。由于很多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评价方法主要就是笔试,通过笔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此种评价方法过于片面,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无法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进而也阻碍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中专学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对课程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实践成果等纳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将对学生的评价分数平均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笔试成绩,第二部分为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第三部分为学生的实践成果,教师通过对这3个部分的评价,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的调整教学计划,有助于更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十一、重视非智力因素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这种现象:那些被人们认为“聪明”的人学习成绩一般,而被人们认为“愚蠢”的人在学习时却往往是佼佼者。其实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但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却不一样呢?这和其他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大关系,例如个人性格、学习意志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这些方面的差异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的影响,并充分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美国心理学家拉扎若斯的研究说明: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比较,显然更有优势,也即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比智力更重要,更能促进学生努力求知。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十二、建立心理学档案

通过档案的建立,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有全面了解,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心理学教育档案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确定心理学教育档案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材料。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其次是学生资料的搜集。搜集反映上述档案内容的资料和信息,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学生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测验法等。最后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和建立心理档案。在搜集了学生资料后,就要对每一种资料,尤其是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提出教育培养上的建议,然后再建立更为系统的心理学教育档案。

学生成长的阶段是个体生理不断成熟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以積极的心态来面对社会。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局面。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学校教育管理者必须秉一种积极乐观和负责任的心态,积极武装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总结自身的成败经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恰当地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教育和管理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燕,马超.教育心理学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66-68.

[2]高岚,李资渝,张莉.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J].心理学探新,2001,01:38-42+53.

猜你喜欢

学生教育教育心理学策略方法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