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标的化学课外探究活动

2019-08-26王根运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标流程价值

王根运

摘 要:化學课外探究活动是化学课程的一部分,运用好化学课外探究活动是学生素养发展的需求。规范地开设化学课外探究活动是化学课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课标;课外探究活动;价值;流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5B-0095-03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多样,教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弱,活动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探究的问题可来自课本,也可源于实际生活。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

一、化学课外探究活动与化学项目式学习的简单比较

化学课外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主题,利用课堂已有的经验进行的实践活动,其特点是重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化学项目式学习是围绕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专门的技能,其特点是要有一个期望的结果。

二、化学课外探究活动开设的价值

我们不从理论上探讨化学课外探究活动开设的价值,下面从学生参加活动的体会来看开设的价值。

“用废弃物完成氧气的化学实验”的课外探究活动,部分学生的体会摘录如下:

王皓楠:“制作化学仪器前,总觉得自己做不好。经过亲手制作及与同学的合作,我非常有成就感……实验成功了,我非常自豪”。

体现的价值: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增加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

刘毅辉:“用废弃物制成化学实验仪器,让我们懂得了珍惜资源的重要性,要爱护保护身边的环境……最初我不相信用废弃物能做实验,但实验成功了。我懂得了,人能无限地创造,能干的事情远比你想象的多”。

体现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意识。

范磊:“在实验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原来生活中的一些废弃品,竟然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实验台上的微型实验仪器,看到我自制的仪器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我感到由衷地自豪……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为我们学习化学这门课程奠定了基础”。

体现的价值:认识了微型实验,学会了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物质微观粒子模型制作”的活动小组,部分学生的体会摘录如下:

赵娟:“活动制作了模型,我大胆想象,大胆动手,大胆发挥”“在与我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本次活动激励了我的创新精神”。

体现的价值: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胡明多:“活动不仅仅是制作模型,更多的是对其中知识的深层次探索,认识其内在联系,通过模型认识物质的复杂结构”。

体现的价值:通过模型理解了化学现象的本质,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马珏舒:“活动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大家自由交流、表达……对分子有了具体、‘直观的认识,对物质内部结构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感悟到了化学的奇妙”。

体现的价值: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评价同伴相长。学生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化学课外探究活动开设的流程

化学课外探究活动开设的流程见图1。

图1  化学课外探究活动开设的流程图

流程中部分内容说明如下:

(一)选择主题

化学课外探究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上获得的已有经验,是学生活动的基础,活动课的内容是课堂已有经验的升华。课外探究活动选择的主题不应仅局限于趣味性实验,应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下面是两个活动选择主题的案例。

案例1:

氧气的化学实验是初三最早学习的系统研究物质的化学实验,此时将氧气化学实验延伸可以使学生从污染和环保、微型实验和常规实验以及墨守成规和科学思维等多个角度认识化学,及早地树立化学实验的环保观。

据此,2015年9月在进行了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后,我组织乌海市三中的学生开展了“用废弃物完成氧气的化学实验”的课外探究活动,活动中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青霉素瓶作反应容器和集气瓶,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时在青霉素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盖上青霉素瓶的胶塞盖,插入一定长度的输液管,用注射器代替漏斗向青霉素瓶中推入过氧化氢。运用注射器推入过氧化氢的快慢多少来控制反应速率和生成氧气的体积。用铁丝砸扁弯曲后制作的燃烧匙做蜡烛、磷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实验,用铁丝两头砸扁弯曲制作的镊子做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该实验的仪器小,药品的用量少,体现了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和环保性。实验仪器选择了废弃物,实现了废物利用。

案例2:

化学是初三年级新开设的科目,具有“三重思维表征(宏观—微观—符合)”的特点,成为了学生最难学习的科目之一,特别是化学学科的“微观”表征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能不能学会化学取决于对微观粒子的认识是否到位。所以,在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后,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制作模型并延伸到化学课外探究活动小组。

2017年10月,我组织乌海市三中的学生开展了“物质微观粒子模型制作”的化学课外探究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动手制作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氧分子、氮分子、碳原子、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一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氯化氢分子、金刚石、石墨、C60和氯化钠等模型,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用不同颜色、大小不同的球表示不同的粒子,知道分子的中心原子和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距离的大小(反映键角的大小)。学生在物质微观粒子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明白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学会了物质的微观表征,解决了学生学不会化学的问题。

(二)制订计划

计划包括课外探究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及每一次分支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和程序等。调查类的还要计划调查对象和调查形式等。

(三)搭配成组

实验类和制作类的课外探究活动中,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搭配成组。调查类的课外探究活动,善于表达的学生和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搭配成组。

(四)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化学课外探究活动的第一节课是安全教育课,课上结合活动主题,互动交流提出可能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化学课外探究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设计活动内容的安全性。实验探究类的活动有爆炸的可能性,外出调查类的有交通安全隐患,制作类有划伤手的可能性。

例如,在“用废弃物完成氧气的化学实验”的活动中,有一个组的学生设计了用庆大霉素安瓶完成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其操作是将高锰酸钾和红磷混合放入安瓶中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后红磷即刻燃烧,现象很明显,操作简单。但是这个实验红磷的量一定要少,否则会引起爆炸。为了安全,活动中不允许学生这样实验。

废弃物的利用存在二次污染,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例如,学生选择的旧的一次性注射器要进行消毒,旧的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头是不能二次利用的。

(五)自主选材、自主设计

自主选材是学生自主选择课外活动探究材料。自主设计是学生自主设计探究的路径和方法等。自主选材、自主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六)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第一次交流评价的是选择的材料是否具有实用性、易得性和环保性等,第二次交流评价的是自主设计的方案的可行性和简略性等,第三次交流评价是活动得出的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董艳.溧水中学生(男生)参加足球课外活动的现状调查分析[J]. 记者观察,2018,(12).

[3]金燕娜.课外活动:学习成功的途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

[4]战志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初探[J].黑河教育,1995,(5).

[5]张爽.开展课外活动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教育探索,1999,(2).

[6]刘继祥.浅谈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开展[J].中学生物教学,1994,(6).

[7]杨浩.高一化学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践[D]. 贵州师范大学,2017.

[8]伊道恩.切莫忽视课外活动[J].中学考试研究(初中版) ,1996,(8).

[9]安娜.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8.

[10]陈济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STEM教育的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课标流程价值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