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主要风险点及对策
2019-08-26孙宗辉
孙宗辉
摘要:固定资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其管理水平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利用效率,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规范性与经营风险性也有着重要影响。在新时代市场经济环境中,行政事业单位想提升自身工作效率及单位经济效益,则需要从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和风险防控角度进行调整。本文主要探究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其中存在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一定固定资产风险防控及管理上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固定资产不但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发展资源,也是单位开展日常工作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总体资产中所占据比例一般较大,所以如果能够从资产管理效率、固定资产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优化,将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对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风险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由单位性质决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一般归国家所有,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则直接影响着国有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国有资产价值管理息息相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普遍不高,且存在管理粗放的情况,导致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存在一定浪费,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对提升事业单位资产利用效率、推动行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促进作用[1]。笔者所在的威海高区财政局,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就极为重视,同时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区级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防控和固定资产合理利用上具有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经常针对实际情况做出阶段性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探究,且取得了一定管理成效。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中,所以与其他同类事业单位类似,探寻更具创新性和现实应用价值的固定资产管理风险防控办法,仍然是单位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意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定风险性,笔者根据自身行业经验总结了以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状。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是高质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但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都存在一定不足,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多头管理现象[2]。例如,某行政事业单位A的固定资产使用调拨没有规范的流程,存在调拨、借用随意,借出后归还不及时,固定资产使用损坏后无人负责,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的部门负责及归属权混乱等情况,这都给该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管理实施制造了障碍。所以,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减少固定资产流失、降低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关键。
(二)重购买、轻管理现象突出
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但却忽视购入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维护,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普遍不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后却未能匹配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使用,导致固定资产闲置和超额配备情况较为严重,固定资产未能发挥真实的使用效果,而且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形式化严重,固定资产等级划分、资产档案建立、维护周期等方面工作都比较随意,这就导致固定资产不能在后期进行良好的维护,造成一些贵重或可长期利用的固定资产物品由于后期管理失当而减少使用寿命,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三)固定资产处置缺乏标准规划
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上也存在一定不足,部门中没有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和应用维护上的重视,单位员工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要求、处置标准、购买标准等方面认识模糊,从固定资产购买的前期市场调查与审核,到购买后的固定资产处置流程都缺乏标准化概念,一些单位主管人员凭借主观判断对固定资产任意处置,缺少对固定资产维护与监管意识,遇到丢失损坏也没有问责和维修方面的有效处理而是直接重购,这种固定资产处置的随意性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本[3]。
(四)固定资产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
会计信息缺失与失真、固定资产库存数量不准确、固定资产清产盘点粗放、账实不符等情况也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风险。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导致资产后期核对和使用中出现困难,影响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固定资产管理风险防控角度出发,研究降低固定资产风险点的对策,并重点强化固定资产购买后的管理和使用。
(一) 构建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中,首先应该构建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可以结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出台的管理制度,根据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需求及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定制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使用、验收维护为一体的固定资产综合管理制度,并由财务部门进行新管理制度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审核。对于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比较好的单位,比如做到定期主动开展资产清查工作,资产家底清楚,账、卡、实均一致,资产内部控制工作有序推进,资产管理系统规范使用等等,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一方面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正能量的宣传,可以引导其他单位积极向其靠拢,营造出一种积极管理的氛围。
(二) 完善资产配置与清査制度
资产配置是资产管理的“入口”环节,做好配置工作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国有资产占用的公平,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充分调研,结合上级要求和当地实际,制定办公设备、家具用具等常见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选取部分单位开展资产配置工作试点。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出台相应的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并将资产配置工作进行推广。在核清资产存量、制定配置标准之后,资产配置工作的推行将变得顺理成章。资产清查是定期摸清家底的重要举措,通过定期的资产清查可以系统检查账、卡、实是否保持一致,实物资产是否发生变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是否及时更新,是否存在资产盘盈盘亏等情况,对夯实管理基础,推动资产配置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资产清查工作,应当规定清查的周期,明确清查要求,有条件的可以专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或者将其纳入综合考核之中,对各单位要形成一种约束力,不能光靠自觉开展工作,令资产清查工作流于形式。
(三) 规范固定资产使用权限与职责,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重购买、轻管理问题,需要制定更加规范的固定资产购买、使用、管理权限,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通过权责划分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让购买的固定资产都能更好的发挥效用。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实现维修部门、财务部、技术部门的互相制约与合作,规定维修范围、维修次数和固定资产使用相应指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维修处理,监管固定資产购买质量、使用效率,达到固定资产应用的公开透明化[4]。
(四) 强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是固定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中比较有效的手段。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可以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录入系统,建立固定资产信息档案,并且将固定资产信息库与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关联,强化固定资产信息的动态监管,通过资产指标、风险预警、绩效模块建立等信息化处理功能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效率。
结语: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除了建立更规范的管理制度,还需要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用维护代替重购,增加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来提升自身固定资产风险把控能力。在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优化道路上,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进行更多创新化的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育明.新时代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180,182.
[2]刘树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14,13.
[3]王喜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优化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90-91.
[4]刘春婷.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及完善建议[J].财会学习,2017(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