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2019-08-26郭强
郭强
摘 要:众所周知,群众工作很重要,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全面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特点,所以我们在群众文化工作方面更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精神文明
人民群众文化是建设现代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工作,人们参与社会和文化活动,而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工作本身,他们的作用是无可否认的思想文明建设。目前的任务是培训和教育现代文明人,通过广泛的大众文化活动促进人民的素质以及经济和社会繁荣,人民参与这些活动并接受丰富的艺术文化熏陶。下面笔者就群众文化的发展要有助于国家民族整体素质的振兴;在新形势下,让我们的群众文化以多种形式得以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可以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工具以及促进基层文化工作者在大众文化地区获得经验等方面来谈谈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一、群众文化的发展要有助于国家民族整体素质的振兴
考虑到当地大众文化活动的特点,本着尊重、指导、丰富和发展的精神,并根据突出主要旋律的原则,同时考虑到多样性、时间强度以及大众的健康和民俗性质,我们开设文化宫相关的活动,积极主动地结合我们城市的民族特征和新时代的特点,使大众文化活动具有组织性,并赋予其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背景,我们要让工作人员组织大规模的艺术表演,文化娱乐活动以及地方大众文化活动集中在节日上,并日益丰富和完善。
我们要逐渐认识到大众文化工作的特点,要明白群众文化节的庆祝活动能够促进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重点要发展这一时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年度早期部署,每周进行节目编排,采集样本,建立示范点,并在节日活动期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一些福利信息和城市美化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加上大众文化的不断发展,这有助于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国家民族整体素质的振兴。
二、在新形势下,让我们的群众文化以多种形式得以发展
人民的文化消费需要多种选择,如舞蹈厅、音乐餐厅、电子游戏室、卡拉OK厅、台球台、网吧等,这些都是商品形式的,它们的灵活文化风格有利于它们的广泛流行,而传统的大众文化则是一种单一的文化。它只能满足人们的一时冲动,它回避了群众文化的自然性和娱乐性,所以我们需要多多关注在新形势下如何让我们的群众文化以多种形式得以发展。
三、群众文化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
强调将社会和经济效率结合起来的发展方向,基于公共利益的大众文化活动应深化改革,促进群众文化有活力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文化產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发展地方文化特色的主要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民对精神生活的物质需求空前增长,这要求文化产业适应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提供一整套服务,以满足人民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化对人民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是在市场经济框架内实现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结果,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和经济利益。
四、大众文化可以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工具
大众文化不应仅限于一种环境或方式,而应采取多种形式和利用多种空间:企业文化、学校文化、街头文化、企业文化、老年人文化、青年文化等都是发展大众文化的空间。新时代文化,如果利用得当,大众文化可以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工具。
例如,学校文化是一种校园文化,旨在满足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主要侧重于文化和艺术活动。随着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学校文化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将来的文明和家庭文化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
五、促进基层文化工作者在大众文化地区获得经验
文学作品易于理解,更贴近普通人的思想,更贴近普通人的思想和感情,直接反映普通人的思想和感情,因此,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普通公众更喜欢现代艺术、流行艺术,在我国发展大众文化的过程中,大众文化受到限制,有时候被置于次要地位,因此,在今后的大众文化工作中,必须改变过去的习俗,必须彻底改革大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和制度。应注意培养自己的这方面才能,创造条件,使基层文化工作者能够在大众文化地区获得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总体水平。
群众文化工作是大众日常精神生活的一个基本支柱,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必须面对市场竞争,不断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承担责任。只有通过文化生活,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发展和繁荣,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德利.民俗:民众生活方式的模式化——民俗定义、性质新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陈正平.与时俱进:发展先进的民俗文化[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万健中.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J].新视野,2011(5).
[4]洪勇.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J].南方文物,2004(3).
[5]陶立璠.民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