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课堂参与质量的支持研究
2019-08-26何红娟
何红娟
学生体育课堂参与质量的支持研究
何红娟
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广东 中山,528400。
融合教育主张尊重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鼓励和保障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接受优质的教育。体育课是学校落实融合教育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对普校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的残疾学生能与健全的学生共同参加体育课学习;体育教师能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评量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同伴支持是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主要方法。因而,要提升普校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质量,应从融合校园文化、学校保障与管理制度方面入手,提升体育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使其成为残疾学生课堂参与质量的主要支持者、管理者;提高同伴的接纳与支持,能有效帮助残疾学生提升课堂参与的质量;提倡助教体系的介入,有效满足残疾学生个别化体育参与需求。
融合教育;残疾学生;体育课堂;支持
融合教育主张尊重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鼓励和保障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接受优质的教育。2017年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首次将融合教育列入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使残疾学生最大限度融入普通教育,学校应为保障残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和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等[1]。该条例首先从整体上保障了残疾学生学习的机会均等,这种均等当然也包括有平等的机会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其次,条例就融合教育的质量方面作出了指示,通过各环节的共同努力实现有质量的融合教育,避免融合“形式化”。参与是融合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和实践方式,也是残疾学生在融合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途径[2]。有研究者普遍认同,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质量,除了靠其自身的努力外,成效的关键在于能否将满足残疾学生的相关支持融入普通教室,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贯彻和落实[3]。
残疾学生是指学龄期儿童由于视、听、智力、肢体、精神等障碍而导致的学生整体性或部分无法进行某类活动,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参与活动。残疾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运动技能、改善身体素质,而且通过集体间的团结协作互动,能为其提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社交机会,这对于提升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因此,对普校残疾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提供适当的课堂支持,让其更好的融入到学校体育活动之中,满足其身心及社会适应性发展的特殊需要,是当前及今后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本文研究的目标和动力。
1 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现状
目前国家拟定为随班就读学生的障残类型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自闭症、言语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及多动症、综合类障碍。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和特殊的学习参与方式,分析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方式、内容、及体育教师的相关支持,不仅可以反映残疾学生的体育学习状态,还能反映体育教师对残疾学生的关注及支持态度,更能折射出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氛围的特征。
1.1 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内容的分析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具体教学素材的总和,通常称为教材[4],是残疾学生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提示,对随班就读的学生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案、标准和教材,其学习要求可以实行弹性制[1],这里的弹性调整也包括学习内容的调整。因而研究文献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有两种选择,(1)约1/3的老师会选择同健全学生学习一样的内容;(2)2/3的老师会选择删除难度较大的动作,让残疾学生学习简单的项目内容,或另外补充一些基础性的身体练习[5-6]。不同选择反映体育教师不同的教学态度,前者考虑到学生整体教学内容的压力,不做任何调整,无疑为“放任自流”;后者,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酌情调整,是一种相对积极的调整,但调整后教学内容是否合乎残疾学生的特殊体育教育需求,需要考量体育教师的责任心、特殊体育教学能力的专业素养等。
1.2 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主要方法的分析
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具体的参与方法表现出多种方式,如同伴的支持、个别训练、个别辅导与集体练习相结合等。如表1所示相关研究表明[6],助学伙伴即同伴的帮助是残疾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最主要的方法,这与Whitbread K的研究观点相一致,他认为合作学习是融合教育课堂教学常用策略,并已被证明对所有的学习者有用[7];其次是个别辅导与集体练习相结合,及教师针对残疾学生的个别训练,最后是资源教师、父母等协作人员的介入,这与学者郝传萍调查研究的结果相印证[5]。因而,从上述研究中能提炼出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支持人员,除体育教师外,依次为同伴,其次为资源教师及父母等助教人员,笔者认为鉴于残疾学生的生理及社会发展需要,建议助教人员中加入康复人员及社会义工,以便满足不同障碍类型残疾学生体育课堂支持的需要。
表1 随班就读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要参与方法(N=346)
1.3 体育教师对残疾学生的课堂支持方式的分析
通常而言,残疾学生在融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学习支持包括课程设计的改变、不同学习策略的运用、多元的评估方式、个别化指导等方面的内容[8],这些方面的支持均需要教师来统筹完成。课程设计调整方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教学内容调整外,还涉及了对教学目标制定方面的调整。不同学习策略的运用,主要体现为体育教师对同伴互助的使用,而关于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针对性教学策略还未见有人研究。多元的评估方式,指体育教师会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评估的内容及标准,分析文献结果表明,大部分体育教师会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评估的内容及标准。个别化指导方面,指为每个残疾学生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以满足残疾学生特殊体育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体育教师具备满足残疾学生特殊体育需求的意识,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会针对残疾学生制定并实施详细的个别化需求指导,这个现象的出现与课堂教学压力有关,也与体育教师的特教专业知识及没有相关政策监管有关。
2 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质量的支持元素及其关系
普校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质量的支持元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如图1所示,一方面为校园融合文化及管理保障制度,它们能从宏观层面就残疾学生及其课堂支持的主体予以引领与监督;另一方面为课堂支持的主体,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同伴、助教体系。教师和同伴是学校范围内融合教育实施的核心力量[9],其次为助教体系,助教体系包括资源教师、康复人员、社会义工、父母等课堂辅助人员,能协助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满足残疾学生的个性化体育需求。体育教师、同伴、助教体系三者的相互作用体现在,体育教师对同伴及助教体系的指导与监督,及同伴及助教体系对体育教师教学的辅助,三个支持主体能从微观体育课堂对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予以有效的支持。从宏观、微观两大方面分析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支持元素,有助于融合学校及体育教师有效提升残疾学生的课堂参与质量。
图1 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质量的支持元素
3 残疾学生体育参与质量的支持方式
3.1 校园融合文化是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质量提升赖以依存的基础
校园文化产生于特定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融合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追求。(1)融合校园文化要优化育人环境,突出校园融合精神文化内涵,倡导包容、接纳的和谐氛围,可通过特殊教育知识的宣导,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如楼宇走廊内设计残奥冠军的名人名言、特教常识图片展览等,加深大家对残疾学生的了解;(2)拓展校园活动,突出校园文化教育功能,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融合活动,特奥融合项目的训练与比赛等,助力残疾学生、同伴、教师的共同发展,为取得融合教育最理想的局面奠定基础。
3.2 融合教育保障与监管制度的完善是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质量提升有力保障
学校作为融合教育发展的主要阵地,(1)应严格落实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相关要求,为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具体包括,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落实政策规定,配备相应的资源教师、对有残疾学生的班级提供相应的支持、年终考核、评优、推荐职称评定时,向任教残疾学生的教师倾斜。避免教师因长期“单打独”或紧靠“职业道德”维系而逐渐失去融合教育的信心;(2)还必须完善融合教育的运行监督制度,配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对融合教育的质量管理,将残疾学生的发展列入学校的发展之中。避免针对残疾学生的教育沦为“打折”的教育、“形式化”的教育,切实保障残疾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的全面参与。
3.3 支持主体的有效支持是残疾学生体育课堂参与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
3.3.1 体育教师应提升融合教育素养,成为提升残疾学生课堂参与质量的主要支持者、管理者 (1)加强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融合教育已成为当前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为残疾学生提供适宜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特教及融合知识学习已势在必行。学习内容具体包括:A. 融合教育的基本理论的学习,能帮助体育教师形成融合体育教育的态度和信仰;B. 特教常识的学习,能帮助体育教师掌握各障碍类型学生的基本特征,针对不同类别残疾学生支持及干预策略的运用;C. 残疾学生体育教育评估的学习,能帮助体育教师了解残疾学生运动能力的优劣势,辨别不同的体育需求;D.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学习,有助于体育教师对残疾学生个别化体育教学计划的拟定,细化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量,使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2)提高融合体育教学及管理能力。体育教师需整合普特体育教学方法,以应对学生多样化的体育教学需求。首先,要对残疾学生进行教育评估,辨别其体育教育需求,发现残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其次,调整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风格及支持策略,最后,调整体育教学评量方式。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坐轮椅的学生可鼓励其使用双手来拍球,智力障碍学生等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缩短其投篮的距离,通过适当的调整,以帮助残疾学生有效的融入到体育课堂。此外,教学的整个环节里,体育教师需要及时关注残疾学生的整体参与情况,监督与指导同伴支持的运用,及时调整支持策略,保障支持的实效性。
3.3.2 同伴的接纳与支持,能有效帮助残疾学生提升课堂参与的质量 同伴与残疾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共同参与者,其对残疾学生的接纳,是开展融合体育教学的前提。对残疾学生的包容与接纳,并给与相应的课堂学习支持,这种学习体验能让普通学生在未来社会中,面对残疾人时做出更好的融合行为。研究显示,智障儿童对于掌握独特性的认识主要来自同伴的活动,如与同伴一起建立游戏规则,根据游戏的实际需要修改规则,在游戏过程中考虑同伴的感受,领会同伴的意图,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决策[10]。即同伴的言行影响“我”的思想和行为,“我”的,也影响“我”的同伴们[11]。因而,在这种同伴关系下,同伴更容易对残疾同伴开展帮助与支持。例如,自闭症学生更愿意接受最亲近、最信任同伴的支持,课堂中配合奖励计划,以及各种正向强化策略能有效激起学生运动的动机及兴趣,减少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产生。
3.3.3 助教体系的介入,有效满足残疾学生个别化体育参与需求 助教体系是完美融合教育的一种体现,它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需求,申请相应的助教辅助服务,这种服务包括政府购买的医疗康复、特教机构的专业人员支持、社会义工、家长群里的支持等。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特殊计划要求办好特殊教育,并就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然而在实际的落实中并未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这与我国当前自上而下的教育体制有关。因而,国家对融合教育的财政及人力支持需要落实到实处,并赋予相应的立法支持。当前国内部分教育及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配有区域性的资源教室及为数不多的资源教师,资源教师会巡堂监督,保障残疾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而绝大多数的体育课堂通常是体育教师的单打独斗,很难保障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质量。因而,政府及学校应就相关方面给予重视和落实,以保障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的质量。
4 结 语
让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接受平等、无歧视的教育是融合教育最基本的要求。融合体育课堂作为校园融合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支持让残疾学生实质性的参与学校体育课堂,并通过各种活动来获得发展和进步[12]。为此,学校应从融合校园文化、学校保障与管理制度方面入手,提升体育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提高同伴的接纳与支持、提倡助教体系的介入来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体育需求,最终实现残疾学生身体素质、社会能力及心理健康的最大化发展,为其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应有的功能。
[1] 残疾人教育条例[EB/OL].[2017-01-15]. http://www.gov.cn/ 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 _ 5178184.htm, 2017-02-01.
[2] 关文军.融合教育学校残疾学生课堂参与研究.博士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6.
[3] Stainback W C, Stainback S B. Support networks for inclusive schooling: Interdependent integrated education. Baltimore :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mpany, 1990.12.
[4] 姚 蕾.体育教学论学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75.
[5] 郝传萍,卢 雁.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学现状研究——以北京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6):79~82.
[6] 吴雪萍,等.我国随班就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03):168~169.
[7] Whitbread K.What does the research say about inclusive education http://www. Inclusion is the right way.com/images/Pages%20 from%20IEPTips%204.
[8] Kirk S, Gallagher J, Coleman M R, et al.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California: Cengage Learning,2011.103.
[9] 牛爽爽.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残疾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5(09):4~6.
[10] 李 丹.人际互动与社会行为发展.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149.
[11] 傅王倩.随班就读儿童回流现象的质性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03):4~5.
[12] Hitchcock C, Meyer A, Rose D,et al.Providingnew access to the general curriculum.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2002, 35(2): 8~17.
Supporting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f P.E. Class Participation of Handicaped Students
HE Hongjua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of Zhongshan,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China.
The Inclusive education argues for respecting, encouraging and ensuring the equal right of receiving better education between the handicaped and the ordinary one. During the procedures, PE class plays an essential part of it. This research analyses and finding that nearly most of them could join in and enjoy the activities as others. Therefore, teachers only need to adjus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some others evaluation standards to satisfy their actual situation. Meantime, what matters is the support from their peers, which ensure their particip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 class, we could combine the school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and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to promote the qualification of teachers, making it a major part of class, which could help our class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
Inclusive education; Handicaped students; P.E. class; Support
G807.4
A
1007―6891(2019)04―0127―04
10.13932/j.cnki.sctykx.2019.04.31
2019-04-18
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