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

2019-08-26刘建荣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年限儿科护士

刘建荣

文安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省廊坊市 065800

护理不良事件特指由于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损伤,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有多种危险因素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缺陷不仅会增加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负担,还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极易发生医疗纠纷。由于儿科患者认知与表达能力有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时的依从性不高,导致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1]。研究证实,儿科护理工作中采用预见性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抽调我院儿科病房在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发生的26例护理不良事件临床资料,总结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现将研究内容作以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病房在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发生的26例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护理不良事件中共有男童15人,女童11人,年龄为(1~13),平均年龄为(6.9±2.4)岁。给药错误患儿5例,送检标本错误患儿1例,转抄医嘱与执行医嘱发生差错患儿2例,治疗期间发生跌落患儿3例,发生烫伤患儿1例,出现液体外渗患儿2例,护理人员违反护理操作导致患儿出现不良事件3例,注射用针头刺伤患儿2例,仪器设备故障导致患儿发生不良事件1例,输液管道和引流管道滑脱患儿3例,护理投诉1例,其他原因2例。共涉及到15名护理人员,其中实习护士7名,护师3名,护士5人。工龄1~3年为10人,3~5年为3人,5~10为2人。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我院儿科发生不良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共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发生的26例护理不良事件。调查护理不良事件涉及到的护理人员工作年限、患儿住院期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损伤结局、发生时间段以及牵涉到的护理人员,总结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管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所有不良护理事件患儿结局,进行损害分类,共分为0~Ⅳ级,0级:不良事件在造成伤害前已被阻止;Ⅰ级:不良事件已发生未造成患儿受损;Ⅱ级:不良事件发生后患儿受到轻微损伤,无生命体征变化,临床上需要进行看护处理;Ⅲ级:患儿受到重度损害,部分生命体征数值发生异常变化,临床上需要进一步观察;Ⅳ级:患儿受到重度伤害,生命提升剧烈变化,需要采取紧急处理[2];

(2)记录所有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类别;

(3)观察所有涉及到不良护理事件护理人员工作年限;

(4)记录所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研究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运算处理,进行X2与T检测,当检测后的P值小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中患儿损伤结局

所有患儿损伤结局如表1所示,Ⅰ级损伤患儿最多,共计有12例,占比46.12%,其次为0级损伤,共计有10例,占比38.46。

表1 :护理不良事件中患儿损伤结局

2.2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

所有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见表2,在所有不良时间类型中,给药错误占比最大,有发生5例,占比19.23%,其次为跌落、管道脱滑以及违反操作规程。

表2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

2.3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分布情况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可知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发生卷入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

表3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分布情况[(n)%]

2.4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分析

所有不良护理时间发生时间段特定如表4所示,发生不良事件发生高峰时间段共有3个,上午8:00~11:00,上午11:00~至下午4:30,晚上23:30~8:00。其原因在于白天时段内发生不良护理时间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有关,白天的两个时间段内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因此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而夜间护理人员数量少,患儿遇突发紧急情况时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表4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分析

3 讨论

本文研究中,占据不良护理时间前五位的原因分别为给药错误、跌落、管道脱滑以及违反操作规程。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儿科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不到位、与患儿和家属沟通不足、护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不佳[3]。就护理管理而言,儿科病房中的护理工作管理制度不够系统化,导致护理工作流程不合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没有合理运用护理标识,导致患儿得不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沟通不足主要指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过程中不够耐心和细致,不能满足患儿和家属的护理需求。由于沟通问题引发的护理纠纷事件在所有医疗纠纷事件中占比越来越高,证明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4]。所有涉及到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护理人员中,有66.67%的护理人员从业年限在三年以内,换言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护士几乎都是年轻新进护士,护理经验积累不足,缺乏主动服务患者的意识,同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也较差,与家属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极有可能与患者家属产生冲突。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也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从客观原因分析,小儿患者服药剂量小,且不同患儿之间的用量差别极大,所使用的药物品种极多,容易引起给药剂量和类别错误[5];儿科病房中家长往往全程陪护,由于家属对于患儿治疗用药不够了解,部分粗心的家长随意更改用量容易引发给药错误;患儿自身毛细血管壁较薄,通透性较高,输入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后极易引发渗液;在输液过程中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或特殊药物,穿刺部位常出现皮肤表面发生苍白、渗血和肿胀,严重可引起皮肤坏死;患儿年龄小且活泼好动,治疗依从性不高[6]。

通过本文研究可知,只有强化儿科病房护理工作风险管理,才能从根源上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科室需要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低年限从业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制定严格的工作监督管理制度。考虑到护理质量管理不可能具体细化到每一项工作细节中,因此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才是促成科室护理工作安全系数增长的核心途径。科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引入人性化管理理念,为科室内护理人员提供对应的自我提升通道和机会,支持护理人员自我提升,对于科室整体医疗实力增长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年限儿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